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鲁潘

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鲁潘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对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以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以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中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给以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情况发生率和复发率。

关键词:替普瑞酮;雷贝拉唑;慢性胃炎;治疗效果

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该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治疗难度大、易复发等现象,必须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为了进一步研究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我院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后就诊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18-57岁,平均年龄为(37.5±19.5);观察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39.5±19.5);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以替普瑞酮治疗(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93656),口服,50mg/次,3次/d,1个疗程为7d,连续用药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则给在替普瑞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110160)治疗,口服,20mg/次,2次/d。1个疗程为7d,连续用药治疗2个疗程。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饮热水,并对幽门螺杆菌患者检验呈阳性的患者,给以四联疗法:奥硝唑,50mg/次;左氧氟沙星,200mg/次;阿莫西林,1.0g/次;呋喃唑酮,100mg/次,所有药物均为2 次/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痊愈:胃黏膜修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胃黏膜修复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胃黏膜修复情况不明显,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出现加重;②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③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情况发生率;④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进行分析,以均数数土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有效15例,显效21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82%(36/44)。观察组:有效23例,显效19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42/44)。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中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03,P=0.007)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分别为:9.3±1.6、9.7±1.6、9.6±1.5,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分别为:5.8±1.2、6.1±1.4、5.9±1.5,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08、11.232、11.570,P=0.000、0.000、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复发率对比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复发率,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不良状况,有7例患者复发。观察组则无患者发生不良状况,1例患者复发。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由不同病因所致患者的胃黏膜发生炎性病变,并且随着生活压力、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反酸、饱胀、食欲减退、腹部隐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尤为重要。

雷贝拉唑治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药物,可有效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并提高患者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替普瑞酮则具有较强的组织修复效果和抗溃疡类作用,该药物在机体内,可促使胃黏膜处微粒子内糖脂类中间体进行生物合成,并加快高分子糖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修复胃黏膜的效果。在临床上,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可加强胃黏膜的修复,并降低炎症的反应,具有较强的临床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且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慧卿,宋娟.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3):160-162.

[2]赵岩枫,吴萍.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26-127.

[3]王政理.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81-82.

论文作者:王鲁潘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鲁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