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李娜

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就诊于本研究组的100例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肺炎伴心力衰竭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干预性护理。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儿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优质干预性护理对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干预性护理;心率;肝;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point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and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pneumonia and heart failure nursing,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interven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average rate of heart rate,average respiratory rate and the degree of increase in the liver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high quality intervention nursing care for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and heart failure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 children pneumonia;heart failure;intervention nursing;heart rate;liver;

小儿肺炎(infantile pneumonia)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冬春季气候变化时期最多见,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小儿肺炎的伴发症状多种多样,可有循环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等。其中,小儿肺炎常伴有心功能不全,且极易出现心率急骤增加、呼吸困难、肝脏短时间内增大、面色苍白、紫绀、水肿、尿少等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情况,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高。为分析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要点,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优质干预性护理措施,现将相关临床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我院儿科的、已确诊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患儿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5岁;②胸部X线检查确认存在肺部感染和心脏扩大;③心率160~200次/分,伴呼吸≥60次/分;④有烦躁不安、紫绀、皮肤苍白湿冷、四肢水肿、少尿之一或多种情况;⑤肝脏增大明显。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完成实验或不同意实验者;②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或罹患畸形者;③早产儿或过期产儿;④病因为脓毒血症、败血症、其他器官感染继发小儿肺炎者;⑥涉及纠纷或事故情况;⑦可能干扰实验数据的其他情况。共有100例患儿纳入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干预组患儿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4±0.5)岁;体重7.5kg~22.5kg,平均体重(15.5±3.5)kg;病程1d~7d,平均病程(3.5±2.5)d。对照组患儿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5±0.8)岁;体重7.3kg~23.0kg,平均体重(16.0±4.5)kg;病程1d~7d,平均病程(3.5±2.0)d。两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平均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相同医生组实施抢救治疗,治疗内容主要包括:急救、吸氧、通畅呼吸道、维持生命体征、抗感染、强心、利尿、祛痰、支持、对症等。

1.2.2对照组:实施常规肺炎伴心力衰竭护理,包括:常规入院护理评估、急救护理、正确给药、合理关怀等。

1.2.3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干预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岗前培训:所有护理人员定期参加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知识培训班,请急诊科、儿科、呼吸科、循环科医学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和释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院儿科的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抢救流程,定期全员演练操作,在演练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②入院急救:与120联动,接到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病情预报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和儿科医生,并开启通绿色通道,准备抢救设备和药物。接诊后立即实施入院急救,保持生命体征,积极控制症状,全面评估患儿情况。③呼吸道干预性护理: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呼吸动作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润,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合理进行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抢救。④心力衰竭干预性护理:监测心率、心电图,第一时间进行急诊床头心脏彩检查,评估患儿心功能。治疗期间,保证患儿足够休息时间,积极安抚患儿情绪,多手段保持患儿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或过劳。严格执行抗心衰药物医嘱,治疗前仔细核对用药剂量和用法,掌握洋地黄类药物、美托洛尔、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利尿药物的药理毒理特性,使用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状态,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⑤抗感染干预性护理:入院时详细询问患儿发病前的用药情况,掌握患儿过敏史,正确计算抗生素用量,抗感染同时予以适当补液、化痰、益气扶正等治疗。⑥环境干预性护理:病房定期通风消毒,标识污染区,避免交叉感染。对传染性强的患儿进行单间隔离。加强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疾病知识宣传,采用影音、海报等方式进行科普。⑧对患儿家属采用人文关怀,鼓励患儿家属坚持治疗,认真听取患儿家属的诉求,改善患儿生活环境,建立患方康复信心,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1.3评价指标

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肝肋下增大程度,统计后计算两组平均值,列表对比分析。

1.4数据处理

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组间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2h后干预组患儿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小儿急性心力衰竭主要原因。有研究证实:冬春两季肺炎患儿发病率占四季肺炎患儿总例数的70%左右,以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为主[1]。由于婴幼儿心肺功能差、抵抗力弱、身体各器官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可短时间内蔓延,进而出现缺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进一步发展成心力衰竭后,可短时间内出现病情危急,甚至死亡,故一旦发现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情况,应立即施救,抢救治疗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积极抗感染、积极抗心衰、支持、对症等[2]。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试验、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浆cTnI和BNP是判断小儿肺炎是否合并心衰较为可靠的诊断指标[3]。

在抢救治疗基础上,本研究组实施优质干预性护理,主要包括干前知识培训、呼吸道干预性护理、心力衰竭干预性护理、环境护理、人文关怀等,经临床试验证实,上述优质干预性护理对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敏. 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季节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

[2]杨旭,刘静,苏畅等.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心肌酶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152-155.

[3]蔡丽,杨康治,陈正珊等.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235-237.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