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_内部审计论文

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_内部审计论文

谈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论文,内部审计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企业中,审计风险已向内审人员敲响了警钟。《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那种风险。例如,审计人员在那些他们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报表提供了无保留意见”。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研究,找出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使内审人员很难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这是产生内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数量日益增多,企业经常处在不断发展壮大或兼并破产的不稳定状态。这些导致在会计核算中出现记录不当的可能性增加,在抽样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加大,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也增大了。随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内审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审,而且要对其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经营风险进行审计,审计的难度增加了,审计的风险也增加了。

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的经营背景对审计风险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资金、人员越多,信息中包含的错误且不被发现的可能性越高,内部审计内部风险越大。被审计单位人员流动性越大,越会使其处于一种经常变动的状态,提高错误或舞弊出现的可能性,从而增大内部审计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如果对经营风险高的企业进行审计,所承担的审计风险也会加大。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要源。信息不对称指当事人员掌握了自己最为清楚的私人信息,而对另一当事人的信息则不甚了解。一般地讲 ,我们把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在现代企业中存在着两重“委托——代理”关系:其一为股东和经理之间存在的财产“委托——代理”关系,其二为股东和内审机构之间存在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可以说,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发生在内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一种风险,也是内审机构接受股东的委托,挖掘、披露股东与经理之间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一种风险。由于审计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因此,信息是不对称的。被审计单位出于各种动机,可能会向内审人员提供不完全信息,或者虚假信息,从而产生内审风险。

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是形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规还不健全、不配套,这就增加了依法进行内审的难度,从而增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还有其主观上的原因。如内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内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不强,内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内部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等等。现代内部审计方法中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因而审计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

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

增强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防范和化解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只有当内审人员对审计风险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只有当全体内审人员有强烈的控制愿望,内审风险才有可能成为可控风险。否则,任何控制措施和控制技术都形同虚设。换句话说,只有增强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心,才能将内审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防范和化解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基础,是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依法审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实事求是和依法审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微观审计和宏观审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关系,正确处理好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的关系。

关注固有风险,从账户入手开展审计,坚决查处财务信息失真问题。近几年来,由于企业内部经济利益驱动,外部监督不力,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假据、假证、假账、假表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助长了腐败行为。这必须引起内审人员的高度重视。内审人员可以以企业银行存款为源头和起点,检查与其相对应的所有会计科目,从总体上把握资金的活动情况,以全面揭露和反映其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坚决查处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从而减少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关注察觉风险,开展风险基础审计,有效地降低内审项目风险。风险基础审计是以风险分析评估为基础,依据量化的风险水平决定实质性测试程度和范围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 基本原理是审计人员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确认和评估,确定察觉风险,根据察觉风险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从而达到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可以提高内审质量和审计效率,降低内审项目风险。因此,企业内审人员要努力学习并运用这一科学方法来降低内审风险。

标签:;  ;  ;  ;  ;  ;  

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