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泽荣, 方芳[1]2013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中有些财务指标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必须改进、完善和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体现创业板上市公司战略经营管理要求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创业板市场区别于主板市场的特点,探讨了建立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选取财务指标的原则、其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目前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尽量逐步克服其现存的局限性,以便该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信息使用者。

初大智[2]2002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即将出台的创业板与主板的几方面区别谈起,指出现存的主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于创业板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有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评价主板各项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预计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的包括预计盈利能力、预计成长性和预计现金流等财务比率的创业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两家大陆上市公司进行了应用。

陈卓珺[3]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建立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以及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决策、政府宏观调控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分析创业板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不同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主要差异点,初步分析指出了建立创业板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指标体系的内容,并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粗略论证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及指标改造内容。笔者认为创业板市场上的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使用者应当在主要克服指标体系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经济业务实质以及其处于的发展阶段,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这样利用建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评价,才能达到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衷。

施思[4]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业板市场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有发展潜质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筹资渠道的资本市场。时至今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79家。创业板市场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建立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从综合评价、财务质量、危机预警、绩效、公司价值、股权结构、盈利因素等角度剖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本文选取15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8项财务指标作为样本,通过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综合化财务评价,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并与传统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五大因子按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能力、成长能力及偿债能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总体水平近3年来呈下滑趋势。其中,现金流量能力3年来水平普遍较差。与传统因子分析法相比,结构方程模型的优势体现在运算的全面合理性,交互影响,模型的弹性,模型的拟合度。其缺陷体现在建模的困难及对变量复杂严格的要求。总体而言,结构方程模型在财务评价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为投资者选股及管理层监管提出了建议。对投资者而言,应重点考察盈利性财务指标;对管理层而言,应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同时把握非财务指标量化的研究。

谭福成[5]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动态多指标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一、引言自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正式上市以来,迄今已有355家公司在该市场上市,而且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开始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历年业绩水平,因而,对这类公司进行财务业绩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财务业绩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取。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如初大智(2002),宋光辉、许林、师渊

李永艳[6]2011年在《试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历经十年筹备,我国的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开板,自2009年10月30日深证证券交易所开设创业板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达到267家,这267家上市公司仅从创业板资本市场就募集资金超过1895.72亿元。创业板的高盈利性和成长性,包括自主创新能力很强,投资者有机会分享高成长、自主创新能力强企业的成长,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吕思媛[7]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创业板在中国深交所2009年10月份正式开板,我国在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方面都有显着提高。伴随着这个新生市场的出现,国家、企业以及投资者也会随着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注也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的财务质量。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能否在创业板站稳脚步,也决定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是否会付之东流;更决定了我国创业板整个板块能否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功能以及建立创业板的意义;明确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内涵以及对财务质量进行评价的意义。其次,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一般分析。再次,财务质量的评价并不仅是简单的绩效评价,也不仅是传统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论文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应当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资产质量四个方面组成。应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分别评价,进而从整体上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得出评价。因此,论文在参阅大量有关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方面的文献,并考虑到创业板上市公司本身特点及情况,建立了一套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证分析中,分析现阶段的财务质量评价方法,论文为了减少对指标权重主观赋权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故采用具有客观性的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对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年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得分并对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质量及其分行业的财务质量做出综合评价。最后提出对策及建议。

彭伟桃, 周石鹏[8]2017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文献综述》文中指出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运行,该市场就成为中小创新企业融资上市的"摇篮",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就此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文中分别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的研究上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最终得到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的研究领域还是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关于契合评价创业板财务特点的指标需要进一步探究,在实证分析的方法能加以创新,并希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提供有效的财务评价方法,能够降低投资风险和引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健康的发展。

许丹[9]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财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重视创新的作用,依靠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则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出了现实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对于企业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还是为了顺应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众所周知,创业板从设立之初,就表现出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视。相对而言,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中开展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的中小企业群体。对很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而言,创新就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从财务视角评价企业的创新绩效,从而探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对策,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学者在创新绩效及其评价方面的主要研究观点,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首先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创新绩效及其财务评价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分别介绍本文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包括创新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企业能力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第叁部分的内容是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根据指标选择的相关原则,结合本文中采用的评价方法,建立创新绩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先根据一定的标准筛选出样本,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后利用已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样本企业的创新效率值水平和变化情况,据此对样本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总体创新绩效表现良好,但仍有进步的空间;不同行业的创新绩效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上创新绩效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提升创新绩效水平要着重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适当地推进技术进步两方面来着手。第五部分概括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且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之处在于:一是选择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中小企业的角度研究创新绩效财务评价,从概念界定到建立评价体系都始终体现研究对象的特色;二是在实证研究部分,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上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并且每一种方法下都对样本从整体和行业层面分别进行评价,以期获得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从而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孙佳丽[10]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财务评价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理论上,创业板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链条,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因此,相比主板,创业板对企业降低了准入门槛,重点强调其“创新性”与“成长性”。然而,创业板开市叁年来,其上市公司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屡遭质疑,因此,研究关系创业板上市公司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应有作用。鉴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附注披露R&D投入明细材料的数据,本研究尝试了将前人用于评价宏观层面的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布滞后模型修正并应用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评价。并从企业财务评价的角度切入,将绩效评价范围锁定在企业最综合的财务范畴内,界定创新绩效的概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角度的实证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其自主创新、经济业绩与成长性现状及创新投入对企业经济业绩的贡献,观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特性与可持续成长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表征创业板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R&D投入强度在5%-6%左右,约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2倍多,但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整体经济业绩良好,但从数据分布看,企业个体之间R&D投入水平、经济业绩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虽然2009年后利润增长率有明显下滑,而表征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潜力的R&D投入增长率、技术资产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现较好。创业板上市公司R&D投入对其核心竞争能力、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均存在一定的贡献度,但时滞效应显着且依次加强。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成长性值得期待,创业板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刘泽荣, 方芳. 财会通讯. 2013

[2].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初大智. 东北林业大学. 2002

[3].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陈卓珺.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4].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研究[D]. 施思. 东华大学. 2015

[5].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动态多指标评价研究[J]. 谭福成. 财会通讯. 2014

[6]. 试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李永艳.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1

[7].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研究[D]. 吕思媛. 沈阳工业大学. 2015

[8].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文献综述[J]. 彭伟桃, 周石鹏.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

[9]. 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财务评价研究[D]. 许丹. 安徽大学. 2014

[10]. 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财务评价的实证研究[D]. 孙佳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