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论文_毛卫民, 李全忠,,郑炳心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论文_毛卫民, 李全忠,,郑炳心

摘要:近几年,我国在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建筑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快速推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要点分析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模式,由工厂完成各部件的加工,并将预制部件运送至工地进行装配,使建筑生产全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因此,如何利用管理手段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优势实现其产业化发展,是现阶段建筑行业探究的重点问题。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优化的探究对改善当前管理工作现状,提升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1装配式建筑项的概述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主体结构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钢结构构件装配而成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或钢结构房屋建筑工程[2]。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所以为确保质量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该装配式住宅小区的固有特性,即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建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模式。

2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

装配式建筑的充分应用是未来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来说,装配式建筑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了技术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限制,但是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大势所趋,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市场。除此以外,装配式建筑也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的建筑项目。国务院提出要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所有工程项目中的占比,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居住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贯彻落实。而装配式建筑构件节点连接技术的研究,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保障,推动装配式建筑方案的落实和实施,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舒适性和绿色环保,装配式构件节点连接技术的研究也是装配式建筑方案实施的一项核心技术,会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势,也是现代建筑施工理念的一种体现,也是建筑行业更加集约化和科学化的一种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和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充分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质量与品质,更是一种更加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建设方案。

3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

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众多。从工程质量监督为政府授权执法的本质属性角度来说,就是执法检查模式;从执法检查的形式来说,就有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或者固定抽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从施工单位资质等级不同,监督机构资源又不足的角度来说,就有差异化监督管理模式等。但不管是何种模式,就实质而言,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可归纳为“二线一序”。“二线”即是监督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和监督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质量行为两条线。“一序”即是以工程监督程序化和多手段相结合为抓手。

4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本需求

4.1策划决策阶段

全过程管理需要贯穿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始终,而策划决策阶段是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的开始,目前我国相关文件对这一阶段管理工作的目标以及推进管理工作的方式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各个地区在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弹性空间,但具体的落实效果还不够理想[1]。因此,这一阶段全过程管理的基本需求为:(1)从项目源头树立管控意识;(2)基于项目情况以系统性思维对项目进行策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会形成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的具体方案,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设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目前缺少装配式建筑部项目施工经验,因此,在这一阶段,全过程管理的需求为通过专家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4.3交付使用阶段

装配式建筑项目可以实现前序结构施工与后序结构、装饰装修施工的同步进行,因此,施工过程中有更多的交叉施工内容,更容易导致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提升施工效率,可以通过分段验收的方式,提升验收的全面性与精细化水平。因此,在交付使用阶段,全过程管理的基本需求为分段展开项目交付验收,并定期检查项目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

5.1预制构件制作生产监理

因装配式建筑的工艺特殊性,须经预制构件制作工厂生产后运输至项目现场安装施工。本项目预制构件需用量较大。项目监理机构须做好经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后的预制构件制作深化设计详图驻厂监理工作。为了保证预制构件制作生产监理工作更好开展,项目监理机构应高度重视首次会议。在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在会议上应对监理工作做详细交底,明确构件制作的质量检验标准、首件检验程序、关键控制工序、取样的方法和程序、定期例会等要求,确立监理的规矩与原则,确保预制构件制作生产时各项质量控制得以严格和有效执行。在构件加工前,应要求构件厂按照构件需求总计划认真编排阶段生产计划,确保构件生产、运输与现场安装相配套。

5.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监理机构应认真审核现场管理及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与到位情况。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前,还应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相应的计算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预制构件试安装,并对调整修改后的施工方案重新审批,从而为施工安装工作做好准备。

5.3强化验收环节质量管控

该项目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时, 除常规监督 外 , 重 点 对 国 家 标 准 《混 凝 土 结 构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GB 50204-2015、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地方政府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采取了单 位工程各子分部多段式的质量验收手段,验收时要求参建相关单位 提供预制构件安装、连接、灌浆等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作业记录 及影像记录资料,如预制构件安装施工验收记录、钢筋套筒灌浆连 接的施工检验记录、连接构造节点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叠合 构件和节点的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检测报告及影像记录,确保 装配式建筑实体质量可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很多新的建筑施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既是如此。而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相关人员应当对此进行研究,保证钢结构施工的效果,并且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为钢结构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旭.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J].重庆建筑,2020,19(02):27-30.

[2]嵇晓雷,李冰彬,刘长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34-135.

[3]刘正龙.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探讨[J].门窗,2019(17):180.

[4]刘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防范对策[J].天津建设科技,2018,28(06):35-36.

[5]叶凯.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现状及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2):151-152.

论文作者:毛卫民, 李全忠,,郑炳心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论文_毛卫民, 李全忠,,郑炳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