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对提高结构设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增大,结构设计也更为复杂,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其通过建立虚拟建筑模型,可以对建筑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避免与实际施工差异过大。本文结合BIM技术特点,对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现在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结构形式也更为复杂,结构设计涉及到的内容更多,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方案与实际施工产生差异,而对施工效果产生影响。为提高结构设计综合效果,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引进新型技术,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代替传统建筑系统设计模式,将整个建筑项目作为对象,建立虚拟建筑模型,对工程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且通过信息的共享,来避免各专业间信息传输产生的误差,提高方案设计综合效果。
一、BIM技术简析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将整个建筑工程作为对象,综合所有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与构件性能,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包括的所有信息全部整合到单独的建筑模型中。其为一种CAD技术,主要面向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进行数字描述。且与传统设计模式星币,BIM软件技术水平更高,除了基本的几何绘图外,已经将操作对象由点、线、圆升级为门、窗、墙等建筑构件。BIM系统中,将建筑构件对象化,可以通过编码去描述真实的建筑构件,一般需要一系列参数来对某一构件进行描述[1]。并且各项参数是提前定义的,或者需要遵守某些定制好的规则,则这些描述参数便成了工程建筑属性的关键。
二、BIM技术结构设计中应用要点
1.结构参数设计
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建立建筑模拟结构模型,会形成一个包含所有专业设计信息的数据库,且各类信息间存在一定联系,这样设计人员在对各构件进行分析时,便可以利用数据库内相关信息构件结构形体,并且不会对其他参数产生限制,确保BIM系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2]。并且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更新,确保设计信息能够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输出,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数字化的重要措施。
2.结构可视化设计
BIM系统核心技术为三维模型技术,能够直接想用户展现真实的建筑构件。对于传统结构设计模式来说,主要应用的为CAD软件绘图,并不能将结构详细信息展示给客户。对于此BIM系统可以在建筑结构设计初期阶段便建立相应的三维立体模型,向客户提供多方面了解结构信息的途径,以此来确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客户意见,及时对虚拟模型中相应部分进行调整,提高方案设计效果。
3.钢结构建模设计
钢结构设计为建筑工程结构整体设计的关键点,其作为大跨度建筑常用结构形式,设计时需要重点做好链接与加强件的控制。并且钢结构设计时,会涉及到梁柱链接、梁梁铰接、梁梁刚接等链接形式,为保证结构设计效果,需要根据梁结构高度,确定各连接件参数。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系统内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搜索相关构件参数,来确定钢结构螺栓数量与间距[3]。设计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便可以形成新的连接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在对加强件、连接件进行设计时,只需要确定构件基本要求,参考结构相应位置,便可以合理确定连接件与加强件位置,可以降低设计难度,同时还可以提高结构设计效率。
三、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措施
1.工程构件制作中应用
1.1建筑构造分类
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确定各类构件特征,其为创建建筑模型的重要信息。构建建筑结构信息模型时,需要通过数据库来创建,本质上为一个数据集合,包含多种不同类型图元。通过不同图元功能与性质的分析,可以将其分为模型图元、视图图元与注释符号图元三种。其中,模型图元代表了建筑工程各类构件,并表示特定物理对象的图形元素,为创建工程结构信息模型的基础。模型图元数据可以描述工程各类构件属性、操作、特征等信息,可以作为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对象。
1.2模型图形信息
图形信息为建筑模型的图形表达,可以为创建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直接观察方式,决定了模型观察方向以及不同模型表现方式。其中,建筑模型图形信息包含了天花板平面视图、楼层剖面视图、三维视图、里面试图、图纸等,以简单的方式来对工程结构材料性质和数量进行描述。其中,模型各个视图间均存在一定联系,即以模型为依据生成的视图,能够随着模型的更新而更新,不需要人工操作。
1.3模型非图形信息
注释符号图形主要用于对图形元素的标注与说明,可分为基准图元与注释图元两种。其中,基准图元间为建筑项目场景非物理项,如标高、参考平面等。注释图元在一定图纸比例下,只出现在某二维特定视图中,为二维图元,如文字标准、尺寸标注、符号等。其仅仅为一种视图信息,并非为建筑结构一部分,仅用于结构模型信息的显示。并且在整个建筑结构信息模型中,各图元间存在联系,模型图元发生变化时,注释符号图元同样会发生变化[4]。注释符号图元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操作模型提供途径,根据个人看法赋予模型信息,促使模型图元发生变化。
2.给排水系统应用
2.1基本设置
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提前对系统管道、管件等构件各类信息加载到软件中,且按照要求进行参数编辑,然后以各类构件参数为依据,进行管线系统规划布置,确保与其他交叉专业间的协调性,减少后期调整量。其中,系统所需各构件信息,均可以从系统对应族库载入,并在机械设置对话框中修改管道属性,设置管道类型名称、连接类型、材质、型号等相关信息。
2.2选型与铺设
设置完系统管道各属性信息后,利用软件创建排水管道系统BIM模型,且可以将CAD二维图纸链接到项目中作为参考,根据图纸信息来准确定位各管道空间位置,避免系统规划存在问题,造成后期施工时与其他专业产生冲突。待连接完成CAD 外部参照后,便可以进行设备选型与管道敷设。从系统标准构件族库中查找各卫生器具相关信息并载入系统,按照要求设置各类构件属性,并参照外部参考文件在响应位置放置模型构件。完成上述程序后,敷设模型管线系统,为保证敷设效果,可以在平面视图中进行绘制。且在绘制前要以专业标准为依据确定管径,保证可以满足给排水要求。选择在平面视图中绘制管线路径,需要提前确定管径与标高,确保空间位置设置合理性。其中,绘制管道时,要保证其具有一定坡度,通过软件来对管段坡度值进行定义,来满足实际设计要求。且为保证绘制效果,设计人员应同时打开平面与立面视图窗口进行对比,确定管道与建筑主体间相对位置,对不合理部位进行调整。
结束语
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与传统设计模式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其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建筑结构模型,综合各专业相关信息,根据实际需求来调取相关信息,且通过专业软件进行设计,保证结构各节点的合理性,从根本上来提高结构设计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波.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分析在设计初期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王慧琛.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3]邵光华.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4]潘刃.BIM技术在办公建筑设计及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5.
论文作者:余伯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模型论文; 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信息论文; 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