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压疮门诊换药护理方法及体会论文_倪汉萍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 射阳 224300

【摘要】目的 探讨各期压疮门诊换药护理方法,总结的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64例压疮行门诊换药及护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隐性抗菌膜,观察组在使用隐性抗菌膜的基础上增用红外线照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换药的次数及平均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针对各期不同性质的压疮采取不同的换药及护理措施,以解除压迫、清理溃疡坏死组织、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等重要手段。隐性抗菌膜具有使用方便,抗菌、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形成,红外线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与隐性抗菌膜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压疮;门诊换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U24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53-02

随着我国老年社会进程的加速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具有不合理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的老年患者均纷纷“中枪”,致使“三高”及脑卒中后遗症出现率不断攀升,特别是一些居家护理的患者,因照顾护理不当,出现各期压疮的现象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常见病。有部分患者因家庭各种原因的限制,只能接受门诊换药治疗与护理。我科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接受64例压疮患者,我们根据不同病情而采取对应的换药及护理措施,取得喜人的成绩,所有患者均逐渐愈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患者,男性46例,女性16例,年龄在57-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4±1.02)岁,64例患者全部为二期以上压疮,其中,二期有水疱18例,水疱破溃炎性浸润15例,三期溃疡无感染19例,伴有感染、体温升高380C以上6例,四期深达筋膜,有骨筋膜损伤3例,深部脓肿2例,窦道、瘘管1例。病种包括:糖尿病并发压疮21例(二期10例,三期5例,四期1例)、脑梗塞并发压疮22例(二期7例,三期13例,四期1例)、老年期痴呆并发压疮12例(二期12例,三期3例,四期2例)、外伤性高危截瘫9例(二期4例,三期4例,四期1例)。64例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病种、压疮的分期、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患者的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居住在医院诊疗辐射范围内,有子女、家属陪伴,能按时进行门诊换药,具有较好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②患者和(或)家属能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对我们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能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排除标准:①患者为恶性消耗性疾病或生命体征不稳;②换药及护理依从性差;③家属对换药及护理缺乏足够的认知及配合性差。

1.3 健康宣教及压疮常规处置

首先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想要消除压疮或促进压疮愈合,首先解决的要解除压迫,骶骨部压疮不再低卧,用海绵或气垫圈垫在周围,使得压疮部分悬空,坐骨部位压疮避免坐位,卧床睡平,每2h或1h翻身1次【1】。

1.3.1、二期压疮水疱的换药及护理:对照组采用碘伏对压疮进行表面消毒,手法要轻,然后,对创面水疱用无菌注射器在低位部穿刺或用无菌剪剪破水疱引流,而不急于将泡皮去掉,保留3-5d后去掉,抽液后使用隐性抗菌膜覆盖,隔日换药【2】。

1.3.2、二期水疱破溃炎性浸润型换药及护理:对照组患者先用碘伏对创面周围皮肤及创面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用0.1%新洁尔灭或双氧水清洗创面,将创面的脓液,分泌物冲洗干净,在用隐性抗菌膜覆盖,隔日换药。

1.3.3、三期溃疡型压疮换药及护理:对照组创面处理和二期基本一样,在创面溃疡内填塞0.5%碘伏布条引流,外用隐性抗菌膜覆盖,隔日换药。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1.3.4、四期压疮换药及护理:对照组的创面处理与二、三期处理基本相同,对深度溃疡,甚至深达骨膜的及形成窦道,压疮周围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体温持续在380C以上者,这类患者要仔细清理坏死组织,同时要详细检查压疮周围及底部有无脓肿、窦道、瘘管。如有深部脓肿,要进行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一般脓肿清除,引流通畅,感染则可控制,体温也可下降。深部脓腔可采用冲洗脓腔,然后在腔内注人庆大霉素,能尾部相邻褥疮间的窦道或与肛管间形成的痰管,换药时要在窦道或痰管内填塞0.5%碘伏纱条,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碘伏纱条在里面可起抑菌消毒的作用;二是填塞纱条可使创面不合拢,对口小腔大的褥疮,有利于分泌物引流,促进肉芽组织从脓内底部生长出来。填塞纱条时注意,纱条要将腔内四周塞满,创面底部留有空隙,每次换药填塞纱条从底部退出一些,这样可使肉芽从底部慢慢向上生长,腔隙逐渐变浅愈合,四期压疮每日换药。直至创口基本愈合或达到二期,再隔日换药【3,4】。

1.3.5、观察组患者的换药与护理:在创面处理与对照组相同,然后,不增用红外线烤灯照射15-20min,烤灯与创面距离为50cm左右。待创面及周围组织湿性创面变干燥,组织微红或患者自觉有发热感,再使用隐性抗菌膜覆盖,定期换药。

1.4、病因处置

积极寻找病因,开展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如: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多数伴有肾功能损害,使蛋白从尿中丢失,压疮也从创面渗出丢失蛋白,这类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要加强饮食蛋白质摄入量;对于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应予以静脉补充。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压疮的疗效以及两组治愈患者的换药次数和平均治愈天数。

1.6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新生肉芽组织全部长出,溃疡面愈合;显效:创面有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明显缩小、干燥、红润;好转:创面缩小,部分创面干燥、红润,长出部分新生肉芽组织,炎性渗出物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溃疡无明显变化。治愈加显效计为总有效率。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至的组织溃烂坏死,三、四期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因创面感染,往往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险。

在进行门诊换药时,对二期创面换药,还较为容易,主要注意无菌操作技术,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创面都能在10-20次内能痊愈。难点是三、四期创面,特别是四期,并伴有深部溃疡、窦道、瘘管患者,在进行换药时难度较大,对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对各种创面情况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采取分级管理,二期无感染不需特殊换药,只需减压护理,二期和三期水疙破溃后,局部使用0.5%碘伏消毒,并使用隐性抗菌膜覆盖,三、四期有感染,发热,必须清理溃疡坏死组织,选择药敏抗生素。四期重点在于创面观察处理,因溃疡深,在能尾部形成窦道、瘘管,换药时疏忽大意,会忽略深部脓肿,即使静脉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体温还是迟迟不降,这时如果身体其他器官无炎症感染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深部脓肿、窦道。此时,应对脓肿、窦道及瘘管进行彻底清创,同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创面处理后,对照组患者直接采用隐性抗菌膜覆盖,隐性抗菌膜,医用隐形抗菌膜是一类用于各种创伤、创口表面进行临时覆盖的医用材料,可使之免遭细菌感染及其它外来因素的影响,起到保护创口、创面作用的医用卫生材料。医用隐形抗菌膜能在皮肤、创面或粘膜上形成一层稳定致密的高分子抗菌隐形膜,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的形成,减少伤口收缩,预防疤痕形成。通用于医用手术伤口,糖尿病溃疡类伤口及家庭日常伤口愈合。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清创后,我们增用医用红外线体表照射,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由此可见,隐性抗菌膜与医用红外线治疗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在本资料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换药的次数及平均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在对这类患者换药、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这类患者需要多次往返换药,给患者的心理上也带来极大的影响。如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虽然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失去自主活动能力,甚至,有些患者变得眼神呆滞,失语,但患者的心理活动时常均非常清楚【5】。因此,我们护理人员每次在换药时,都应加强与患者进行肢体语言及语言交流,告诉患者压疮不是不治之症,鼓励患者坚持换药,配合治疗,压疮都能得到迅速控制及痊愈。

总之,我们认为针对各期不同性质的压疮采取不同的换药及护理措施,以解除压迫、清理溃疡坏死组织、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等重要手段。隐性抗菌膜具有使用方便,抗菌、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形成,红外线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与隐性抗菌膜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2]将琪霞,刘云,刘亚红,等。压疮预警管理目标设计及其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6.

[3]王瑞铭,柳雅君,王淑华。四期压疮患者的门诊换药及护理1例[J]。武警医学学报,2011,20(9):751-752.

[4]刘旭琴,邱连利,李韡,等。黄连酊湿性换药防止Ⅲ、Ⅳ期压疮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92-1894.

[5]刘燕萍。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换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4):111-112+115.

论文作者:倪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64例压疮门诊换药护理方法及体会论文_倪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