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支出管理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财政支出论文,看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的理论界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财政管理工作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共识,即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改革,在收入方面比较到位,滞后的主要在支出方面。这种结论的准确性,可能还有讨论的余地,但它确实也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工作多年来表现出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已引起了各方面的特别关注和研究。近几年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里我仅想就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财政支出管理实践中表现出的一些滞后现象,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作一些探讨,并根据自己的认识设想为改变财政支出管理的滞后现象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
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滞后现象,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看,主要表现在与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对比关系中,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有:国家预算支出的增长经常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建设性支出的增长远远滞后于行政性消费的增长;预算投资性支出的增长远远滞后于社会投资性支出的增长;中央预算支出的增长经常滞后于地方预算支出的增长;预算内财政支出的增长经常落后于预算外财政支出的增长。财政支出的这种种不正常的滞后现象,较集中地体现在对财政职能作用正常发挥的严重影响上,由于不能按国家的政策和客观的需要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不能不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教科研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
形成财政支出滞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长期的实践过程看,可以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理财观念和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从理财观念上看,我国长期奉行的是以收定支、收支结合的理财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未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重收入轻支出的理财思想影响了支出管理的改革。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更与实际相背;从管理体制上看,由于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财政与各行政事业部门、政府与个人等相互之间分配关系的处理上,长期存在着政策不到位和不规范的现象,这不仅成为影响国家预算支出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直至是败坏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日常的管理、监督工作上看,主要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滞后和低效、支出管理工作的低效和浪费、财政监督工作的滞后和低效等现象,成为影响财政支出职责任务难以到位的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和现象,结合当前正在实行的一些改革措施,设想从以下方面为改变财政支出管理的滞后现象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
首先是理论认识条件。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观察,加深理解财政支出与收入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处的不同地位和发挥的不同作用。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社会,财政分配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政策上。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轻徭薄赋等财政政策,受到较多的强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调控政策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财政支出也愈来愈成为国家贯彻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量出为入,作为一个理财原则,也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当然,从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看,要能有成效地运用这个理财原则,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作保证,其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要有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能有效制止支出的随意性;再有能以健全的民主法制为依托,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合法和规范稳定性;其次,要能有效地贯彻执行节约有效的支出政策。如果在缺乏这些重要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以支定收的原则,会带来财政支出的盲目扩张,造成大量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后果。
再是体制管理条件。这方面当前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处理好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关系,尽快实现对预算外资金的规范化管理。2000年我国已决定在中央各部编制部门预算,这是向这一改革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建立起规范可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为促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另一个亟需研究处理的问题,是解决好财政立法、审计、司法、行政、会计等这些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使它们真正能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并切实发挥相互之间的协调制约作用。
第三,效率管理条件。效率是市场经济的生命,也是现代财政管理的生命。首先,在组织实现财政收入的实践中,坚持以效率优先的原则为指导,有利于逐步消除税收工作中不计成本、不重视实效的观念,使依率计征和全额及时入库有了思想认识上的依据,这是改善财政支出状况的一个基础条件;在财政支出工作中,坚持以效率优先原则为指导,有利于提高资金合理分配和节约有效使用的自觉性,把当前正在大力推行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定员定额、成本效益分析等这些国际上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方式方法自觉的建立起来并加以推广。另外在财政支出领域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根据我国的国情,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广泛宣传和树立时间观念,在生产、建设、流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一切活动中,大力提倡以节约时间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基本标准。这是有效地分配使用财政资金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第四,法制管理条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引进和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应一并引进和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健全可行的法制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运用市场经济的促进增产节约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抵制和消除其唯利是图、盲目扩展等消极因素。这也是在财政支出工作中,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起依法理财的管理监督机制,把财政管理工作导上现代化轨道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当前,重要的是在参考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的实践中,在重视财政支出范围问题的同时,也应重视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套较具现代意义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其中法制管理处于核心的地位。有人把我国正在试点推行的部门预算和与之相适应的各项配套改革称之为迈向依法理财的关键一步。这是很有道理的。努力作好这方面的工作,必将对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