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宋丽论文_宋丽

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宋丽论文_宋丽

摘要: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PPP 模式。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资本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资本方的投资风险减小。近些年随着PPP项目的不断推进,投资失控问题频繁发生,造成了地方政府支出责任明显增大。本文分析了PPP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就当前现状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PPP模式;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传统的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模式不再适用,因而引入PPP模式并逐步受到政府的青睐,有效地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减轻工程成本和风险。但是PPP项目通常参与方多、投资金额大、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因此投资失控的现象频发。为确保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利益,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关键。因此本文就PPP项目中造价管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PPP项目中工程造价管控的发展。

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它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成果体现在项目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即工程建设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与保修阶段以及终结阶段。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杜绝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行为,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成果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体现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标志着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完成,进入工程建设准备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成果是投资估算。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土地报批、征收拆迁、项目报建及工程发包与承包。通过发包与承包确定勘察、设计单位,标志着项目由建设准备阶段转入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及生产准备。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也是造价控制管理的重心。本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成果为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结算及竣工结算。从竣工验收开始项目建设进入验收与保修阶段,本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成果是工程审计及竣工决算。保修期结束后,进入项目建设的最后终结阶段,本阶段工作是项目运营及投资后评价。最后阶段的造价管理成果就是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评价。

2基于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2.1工程造价控制不当,加大政府支出责任

分析当下我国PPP项目发展实际情况可知,社会资本方介入的时间是项目成立后,采用的工程造价是投资估算或设计概算。若PPP项目在前期总投计算阶段导致工程造价偏高或偏低,同时政府没有展开严格的审计监督工作,就很容易导致PPP项目投资控制不当,从而使政府承担更大的财政支出责任。

2.2各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

PPP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在对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进行应用时,还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在对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管理时,缺乏造价管理整体工作的连续性,具体表现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施工后期验收以及移交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不能有机衔接,从而会导致造价管控出现细节上的偏差。PPP建设项目本身的实施时间较长,很容易导致不同造价管理阶段管理工作的脱节,此外,还会出现与项目进度配合不到位的现象,进而会导致工程项目的整体实施效益受到影响。

3基于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3.1明确PPP项目属于政府投资范畴

社会资本方作为PPP项目投资主体,是由其进行投资与建设的,但是一般会通过财政资金予以差别补贴保障,使项目正常建设与回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PP项目归为公共项目的范畴,以PPP模式将项目交给社会资本方负责建设与运营,若是在此过程之中出现了严重性问题,则政府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风险。基于此,针对每一项公共项目,都需要政府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其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就是投资监管与造价控制。

3.2制定指标,完善体系

PPP项目的造价是依据指标计算的,指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造价的准确性,而造价又关系到政府对项目的资本投入,因此指标是PPP项目造价的核心,建立一套完善的计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PPP项目进行严格的造价管控。同时可以学习英美等国的PPP项目管理模式,不是仅依靠VfM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引入敏感性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评价指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评价综合分析,减少由于项目随意入库导致落地失败的情况,确保政府资源的有效运用。

3.3强化合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意识,明确各方职责

合作双方应按照合作合同的约定,强化合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意识,按照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认真履职,合作双方应加强沟通交流,改变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政府方实施机构要认真梳理项目前期策划、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等工作成果资料,列明资料清单向项目公司有序移交,代表政府做好项目的全程监督工作。项目公司在接收前期工作成果资料后,继续完善前期工作,使交接工作衔接有序。在做好项目融资工作的同时,加强项目的工程管理工作,理清建设各方的合同关系,以合同为依据,统筹协调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审计、检测等建设各方的关系,使PPP项目良好履约。

3.4PPP项目动态造价管理

作为PPP项目的主要参与方之一,政府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市场发展规律,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予以不断的优化和创新,确保PPP项目的工程造价能够在预算范围之内。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政府部门要明确项目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采取动态控制方法,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不能忽视,而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心理和危机意识,将工程造价管理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比如说在工程设计阶段,如果能够运用限额设计方法会让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各专业施工成本始终处于规定金额以内,并加强对限额设计质量的控制,将会减少施工期间工程变更数量,取得较为理想的造价控制效果。政府部门应加强与企业和承包商的交流,对项目施工情况予以明确把握,经常性地组织质量检测和安全检查工作,在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时要责令相关人员立即整改并再次检查,直到将隐患彻底消除为止。通过召开总结会议将近一阶段施工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应对之策,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不但索赔事件大大减少,工程也能够按时完工并保有较高质量,这样PPP项目的施工成本就会明显得到缩减,项目参与方的利益也会得到良好的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前景不容小觑。通过对PPP项目中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可知,PPP项目在工程造价管控方面并不成熟,存在监管不明、指标缺乏、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有关人员和部门应注重工程造价管控在PPP项目中的作用,寻找问题根源所在,并据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落实PPP项目的工程造价管控,使得PPP项目价值最大化,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志明.PPP项目工程造价的管控途径之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7):43.

[2]张芳.PPP项目的造价管理模式选择及要点分析[J].建筑经济,2018,39(07):75-78.

[3]张芳.PPP项目的造价管理模式选择及要点分析[J].建筑经济,2018,39(7):75-78.

[4]朱新民.PPP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重点及难点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

论文作者:宋丽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

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宋丽论文_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