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特点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论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特点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特征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资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依据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从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区别切入,并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与生产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较,综合地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诸种特征。其中,主体特征(或称主体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力,而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等,则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次要特征(或称边缘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在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特征上的误区,对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各种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为目的,在被教育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准、体能及心理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职业前和职业后的专门化教育和培训过程,使其具有从事某项职业所需的专门能力与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劳动态度和行为规范等等。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国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的有高尚共产主义理想,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职业及劳动技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劳动技术大军。

如果我们将职业技术教育归结为人类物质文明特别是人们千百年来对生产技术及管理经营经验的总结、传续过程之一,那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显然是这个传续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导引、中介、发展者和开拓者。或者说,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是联结过去与未来职业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很早就为人们所共识。正如人们所知,生产技术和技能的积累、延续与再创造是社会生产增值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没有职业技术教师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的导向,后来的承继者面对着几千年来人们开发自然经验的大量总结和积累,将难以寻找到恰当的学习方式和继承途径,甚至不得其门而入。

在现代生产方式日益发育,高新技术不断出现、普及的工业化社会之中,现代经济社会各种运行机制的沿续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职业技术教育对科学技术与生产技能的传续作用。种种现代化技术及科学成果在生产中发挥如何,取决于社会劳动群体的知识、技能和劳动态度的综合水准。没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在这个传续过程中关键的环接作用,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就减少了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

总之,职业技术教师在更新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劳动群体素质的过程中,所承负的责任要更多些、更重些,他们所在职业的专业技术性,也比一般的教师职业更为繁复。那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职业特殊性到底表现在那里呢?我们曾强调,这项职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先进性和独特性,我们曾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在职业技术教育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兼备上的特点,还有它在教育大系统中位置的不可替代性。那么,“不可替代”到底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我们试图通过下面的比较分析,证明上述的观点。

首先,我们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普遍教育师资相比照,这两项工作当然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从一般概念上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遍中学教育在教育层次上相同,教育对象也大多处于青少年阶段,两种教育的文化程度都要求达到“中等水平”(我国有关部门曾规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在文化素质上要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准)。此外,由于高中段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基本都是普通中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在接受方式、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可能保持某种定式。对此,初中分流后的两种高中段教育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难免相近。这也是两类教师在工作特征上相通的地方。

然而,两种教育模式在最终教育目标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高中教育是为高等学校培养预备级人才,仍是一种阶段性教育。而职业技术教育却是为产业社会培养直接从业者。相当于他们完成学业后而即将走上的各种职业岗位而言,他们接受的已经是一种终结性的教育和训练过程。对于普通教育来说,教育的最终结果是由几乎几十年一贯制、稳恒不变的“高考”来最后认证与检定。而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它教育和训练的结果却面临着产业社会永远在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和近于苛求的就业选择。

就智能结构而言,我们并非低估普通教育领域教师们在学识上不断追求和努力的价值。然而,他们所面对的毕竟是诸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一个个完整的、长期稳定不变的知识系统。如果说,普通教育的中心目标是为受教育提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习基础,而职业技术教育则是以实用技能训练做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换言之,普通教育的重点在于素质教育,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在于职业能力的养成。

社会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职业能力要求,是通过对教育对象最终能否适应产业社会对从业者的严格选择而确立的。以往,人们可能更直观地感知“高考”的淘汰和竞争是严格的。而事实上,这种竞择远不及现代产业社会对劳动力选择更为挑剔。因为,社会发展的竞争最终将反映成为人才的竞争;反映在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对劳动力和人才的培养过程上;同时,也反映在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师资能力和素质的期望之中。相比之下,普通高中后的“高考”可以反复的进行和参加,因为这部分人在完成高中段学业之后还未对经济社会承担直接的责任。与之相反,职业技术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培养基本上就没有“回炉”和“反复加工”的机会。原因也在于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给我们留下“反复加工”的时机。

显然,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技术教师,他的自身素质和智能结构必须随着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准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否则,他们的教育将成为一次失败的教育,进而受教育者也将在社会的优胜劣汰中失去机会。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高等教育的师资相比,有一些相近和明显的相异之处。显而易见,这两种教育都是终结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它说到底也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教育。他所培养的学生最终也将直接走进就业过程。这就是说,对职业能力的塑造是两种教育的共性之处。但是,我们知道,高等学校是以理论研究型、设计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为主旨的。这种人才的文化水准较高,试验、分析及综合研究的能力较强,专业面相对较窄但专业性极强。并且在操作能力上并不做更高的要求。与此相应,在高等学校中,教师的发展方向偏重于研究能力和单一专业学科的深化,智能结构也偏向于理论综合和实验能力上面。

高居于社会教育系统之上的高等教育,总是在重申着教育的原始主题:将历史上的经验与总结:将文化遗产、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种种自然及社会方面的知识总括地传给能挤过“独木桥”的青年人。

和高等教育长期倾斜于专才教育的模式相比,职业技术教育甘于承担沟通教育和社会,教育和经济两座桥梁的任务。这种选择,要求在这里工作的职业技术教师在职业能力上以“实际、实用、实效”为主要发展方向。也许,这些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准、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综合实验分析能力等方面可能不如高等教育师资。但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运用,特别是在动手实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应该也的确具有自己的独创之处。

我们说,职业技术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是一种特殊职业。他们具有普通教育师资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具备高等学校教师不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他们和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在工作特征上也有本质上的不同。

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范围界定在工程设计和主持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规范等职业范筹之中。他们用高等专门教育所塑造的智能结构也大致包括在专业理论、工程和生产规范、设计和工艺方法等等主要内容里。他们的工作特点和能力构成偏向于“设计型”。相应地,同样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又主要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他们在专业智能构成上有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同的地方。比如,我们也要求他们具备相当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职业工作目标是培养技能和技艺型的中初级人才。所以,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构成也偏向于技艺和技能型。

此外,在劳动特点上,这两种职业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那些直接参与和主持生产流程的工程技术人员相比,职业技术教师的劳动周期更长,劳动量和劳动成果的表征在时间上是分离和潜在的。我们必须从更长的时间、更宽广的社会时空范围,去观察和评价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劳动成果和职业特征。

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这项职业的岗位要求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跨度”相当之大。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教师教育过程与教材、教学工具、教育方法的结合上,还体现在特殊的专业教育过程中,专业教育、训练能力和生产设备、生产实践过程、生产经营组织能力的结合之上。这种结合的“跨度”已经超出了人们以往对职业能力的传统理解和期望。一个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不仅要具备相当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在限定时间内,通过教育能力的体现,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整、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在此之外,他们还要组织实作训练、组织模拟生产经营和从事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这个工作范围之大,也是职业社会中少有的。因此,有人曾将职业技术教师又有教育能力、又有专业技能的职业特征,归结为“双重职业特征。”显然,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因为,作为一种职业,职业技术师资从本质上看只能有一个职业主体特征。那就是他们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力。任何以某些专业能力与教育能力简单相加来取代“职业技术教育能力”的观点都将冲淡这项职业在工作特征和群体智能结构上的不可替代性。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将成千上万的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青年和成年人培养成在思想、心理、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等多重要求方面适应社会选择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相对而言,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赋与受教育者以基本完整的文化基础素质,还要使之具备与某项职业相应的、中级以上的实践技能。更要使之确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受教育者具有适应继续教育和在工作能力上自我优化的能力;具备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思维特别是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备在复杂的社会和职业环境中与人合作及适应现代管理方式的能力;具备适应社会变革和主动开拓职业新领域的能力等等。所有这些要求,与其说是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要求,还不如说是对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多重职业要求使然。

大约在五、六年之前,我国的一家报纸公布了这样一则预测,“在2000年前后最受欢迎的职业都是什么?”在预测的结论之中,现今某些十分走红的职业在本世纪末已经难入其列。十几年之后,最受欢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十项职业中,和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金融管理等现代职业并驾齐驱的就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

必须指出,在未来社会的所有职业群体中,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应该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有特殊和完整及不可替代的职业特征,在社会形态发育进程中,特别是在经济生活中有其客观和历史位置的人才群体。通过前面对职业技术教师工作特点、智能结构的比较分析,已经初步地证明了上述结论。

可以这样说,在经济体制得到合理、协调发育的经济社会中,在各种生产力要素得以充分优化配置的社会制度下,作为生产力的主体——人和各种生产关系、生产工具得以最佳组合时,社会分工、职业群、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规范化要求,这三者应该得以最大限度的合谐和统一。

我们认为,由社会的精细分工,进而形成互有特色而不可相替代的职业群体,是现代社会的最典型特征。而如果说,社会、特别是现代产业社会是由宏观的职业群体中的每个职业有机的环环相接而成,而且,每个职业以其专门的职业能力做为其职业表征。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宏观职业群的“环环相连”理解成各种微观职业能力的联接与组合。

某一项职业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确立,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所具备的、而其它职业所不具备的职业能力。这种职业,一方面必然有和其它职业在职业特征、职业智能上的相近之处。比如,职业技术教师职业在某些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技术方面与普通教育师资、高等教育师资的职业特征接近;在某些专业技能方面又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通。这种和其它相近行业、职业在职业特征、智能结构、职业能力上的相近、相通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这项职业的“边缘能力”。从另一侧面讲,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也必须通过这种相近、相通,促进自身和整个职业群体的提高与发展。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不会独立产生和独立存在。

那么,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所具备的而其它职业所不具备的职业能力呢?通过前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专业教育能力、职业训练和职业技能的养成能力等专门化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力,还有职业开发、职业指导、职业拓展等等专项能力。所有这一切,就构成了职业技术教师的职业特征。我们将这部分特殊能力称之为职业技术教师的主体能力(或称为专业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任何一种职业,包括和职业技术教师在职业特征上有某种相近之处的普教高教师资和各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都不能兼有和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职业主体能力,加上边缘能力的共组作用,我们才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职业特征是完整和独立存在的。我们才有理由确认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客观位置。

推而广之,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职业,他们的职业特征都是以主体能力和边缘能力共组而成的。比如,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主体能力当然是设计产品和指导生产工艺的能力。但是,他能力结构的一端和一线生产工人和初级技术人员相通,因为他必须掌握某些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在能力结构的另一端则与企业管理人员相联,因为他们必须掌握生产组织管理程序及生产计划安排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又具备相当程度的边缘能力、才能称职地完成职责。

如果对上述能力构成理论进一步推论,显然,合谐配置在经济社会中的职业群体应该是一个职业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某一种职业都通过职业边缘能力衔接着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职业。这样,在经济社会之中,如果整个社会处于均衡发展的条件下,这个职业序列就应像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生物链”、“生态环”一样,表征为一种“职业链”或“职业环”式的特殊关系。在这个环链关系之中,任何一种职业都和几种相关职业处于相关、相通、相依、相助的关系,但又不存在互相替代的可能。这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现代职业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

我们进一步分析职业的特点。职业能力主要表达为主体能力和边缘能力的组合上。主体能力和边缘能力的这种组合是带状的,而几种相互关联的职业的联系也是带状相连的。职业的相关,说到底也是一种职业能力的相关,它的职业结构——能力结构本质和整体上的重新认识:“职业能力带”最终应构成社会的“职业环链”。(当然,我们也可举出在“职业能力带”和“职业环”上仍有交叉和重叠的例证。但是,只要我们从整体上分析社会上职业的相关性,上述“环”和“带”的关系是始终成立的。)

回到我们讨论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能力结构问题上我们之所以提出“职业环”和“职业能力带”理论。首要的目的还是要证明职业技术教师在职业特征和职业前景上的特殊性。认定这个基本现实后,“职业环”和“职业能力带”理论也为我们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能力、素质结构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基础。

以往,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资格到底包蕴着那些主体要求,一直混淆不清(至少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项职业的主体要求应是专业技术能力和实作能力;有人认为应是专业理论水平;还有人认为是在经济生活中的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等等。事实上,这些都不能成其为职业技术教师的职业主体能力。(上述看法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好像是“干什么”,就该吆喝什么。)如果,我们从职业能力的基本概念分析上面的问题,就会得到基本的澄清结论。做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他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是将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们。而维持这种工作的最基本能力就是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而不是这种职业的主体能力。而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当然也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在职业技术教师的整个智能结构中,从量值上看占据更大的份额。但是,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能力而言,仍是这项职业的边缘能力。

标签:;  ;  

论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特点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