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抗震结构的必要性及其设计原则方面,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抗震类型以及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的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问题;原则与必要性
1抗震结构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必要性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地壳运动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剧烈地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安全与稳定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从有关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不仅发生次数多,波及范围广,而且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使整个社会都承受了巨大的恐慌。其中,建筑物的大面积崩塌,是导致这些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对土木工程设计中抗震结构的重视程度,从整体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关人员未来努力的主要方向。
2在抗震结构设计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结构形状简单化
在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遵循的首要原则,便是施行土木工程结构的简单化设计,从而可以通过简单化的计算,最终得出建筑整体结构的受力情况,使得土木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更加精确。木土工程结构设计的简单化,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薄弱环节的坚固性,还能有效的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如此一来,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坚持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设计
为了有效的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使其保持适当的合理性。在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降低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科学,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不受影响。除此之外,在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从全面的角度来考虑,从而使抗震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的结构设计,务必要确保其相互之间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以免留下缝隙,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
2.3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与整齐
该原则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必要原则,确保结构设计的整齐与合理,才能够使建筑结构具备良好的整体布局,确保土木工程结构保持稳定,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抗震性能。在抗震结构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若要确保抗震结构设计的合理与整齐,务必要从外形与刚度上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在整体上的抗侧压力。如此一来,便可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抗压能力,以免使其中心位置发生偏移,既保证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又增加了土木工程设计的抗震性能,可谓一举两得。
3土木工程项目设计中的抗震结构类型
在土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工程项目施工地区的地质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抗震体系的建设,从而确保其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与稳定性。从土木工程项目设计的结构类型上来看,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在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从整体结构入手,确保各个部门都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以免因为个别部门的抗震能力不足,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各部门的承重以及承载能力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减少个别部件对整体性能的影响。从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整体情况来看,务必要增强结构内部的承压能力,从而重新分配各个部件的功能。如此一来,在地震发生时,一旦有部分的部件无法继续工作,剩余的部件依然能够有效的承受地震产生的强大作用力,从而减少建筑物崩塌的情况发生。其次,在建筑物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既要具备清晰的抗震设计图,还要具备合理的抗震传递途径。同时,还要对结构中的各个部件进行竖向布置,从而使木土工程项目在重力的作用下承担起整个建筑物所受的压力。在楼顶体系的布置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重力的作用,利用最短的构建支撑起建筑物的承载力;在转换结构的整体布置过程中,尽可能利用上部构件通过转换层进行有效的转换,从而促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4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与方法
4.1提高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合理性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主要依靠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来转化地震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因此,在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设计中,务必要重视此问题的重要性,确保抗震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良好的建筑结构设计应当能够使建筑物通过抗测力,从而形成双向固定结构,从而使梁、植株以及墙体之间能够处在同一水平轴上。如此一来,建筑物在地震到来时,因其作用力出现剪弯力破坏,应确保墙体与梁之间的变形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此外,在梁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守强弱梁的原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墙体各个部位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其抗震性得到良好的发挥。
4.2按抗震等级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划分
地震根据等级不同,产生的破坏力也不同。因此,在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要分别对梁结构与强结构进行处理,并根据当地地震历史情况分析,使其满足该地区最高等级地震的抗震能力,从而确保建筑物整体结构的适用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钢筋混凝土在地震时的承载力与延展性。建筑物延展性的提升,有助于建筑物中各构件强度与刚度方面的提升,使建筑物抵抗地震作用力的效果增强。
4.3确保抗震线的完善性与多层性
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抗震结构的过程中,目的便是希望其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避免建筑物发生大面积的崩塌,使建筑物及其众多的使用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土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其延展性的提高,从而有效的将建筑物的刚度与强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如此一来,在地震来临时,便可以更好的将地震产生的作用力分散到建筑物的各个部门当中,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抗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抗震结构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务必要加强框架内部同一水平柱两段的长度,从而有效的防治柱的地段出现塑胶性的变形,从而有效的纠正柱端与梁端产生的塑胶性情况,从而有效的分散塑胶性变形所产生的影响。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之一。在该地区最强地震等级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很难保持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在设计土木工程结构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推动土木工程结构的概念设计。
结束语:
综上,抗震性能以及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当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掌握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场地、布置合适的结构体系以及使用抗震材料,掌握抗震设计要点,从而有效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惠晴,周新雨.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4).
[2]李祥娟.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J].民营科技,2016,(10):177.
[3]李亮.论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7(3):82.
[4]梁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36):55-56.
[5]赵日爽.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建筑知识,2016,(03):55.
论文作者:贾麒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性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