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地赞美是没有帮助的_亲子成长论文

盲目地赞美是没有帮助的_亲子成长论文

一味地夸奖也无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的年轻父母,对孩子要求极严极高,甚至近于苛刻,总是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近来,听到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能批评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于是,不少家长就一反常态,改弦更张,从此再也不批评孩子了。就是发现了毛病、缺点,也不指出,也不批评,而是采取“一味地夸奖”的教育方式方法。无论孩子怎么做,就是犯了错误,也都说“好好好”、“棒棒棒”,简真成了“好好先生”。即或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

一味地批评孩子,孩子总是被家长否定,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自信心、上进心。越批评,孩子就越疲塌、越反感、越抵触。最后给家长来个“破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到那时,可就谁也没辙了。总是批评孩子,从不夸奖孩子,走极端,那的确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式方法。

但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夸奖,滥用夸奖,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说“好、好、好”,这恐怕也不是教育好孩子的“万应灵药”。

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说,家长的眼睛只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只看到事物的“一点”而不顾其余,那是片面性,是“形而上学”;同样,家长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也不是全面看待孩子,照样也不符合“辩证法”。过去信奉“不打不成才”的教条,一味批评,那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一味夸奖,也是片面性的,恐怕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第二,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从不批评孩子,那势必就得有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孩子所有的言行举止,所做所为,都是正确无误的。而这样的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孩子所做的一切天生都是正确无误的,那还要我们教育者做什么呢?家长和教师不都成为多余的人了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吗?

第三,任何孩子,就因为他们是孩子,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或毛病。就是我们成年人,也同样是有缺点或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有缺点或毛病怎么办?怎样才能去掉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有缺点或毛病,不指出来,不批评教育,孩子不知道是错的,有什么危害,那怎么能改正呢!当然,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要留有余地,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前提。

第四,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也就是说,孩子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家长和老师都说“好、好、好”,就是不能批评,那不就是典型的迁就、姑息、放任、纵容、恭维和吹捧吗?现在已经有许多孩子是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傲慢骄横,惟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本来就够难管难教了,还要无原则地夸奖。难道娇惯得“火候”还不够,还要加温吗?真是咄咄怪事!

第五,一味地夸奖,会对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孩子经常获得“廉价”的无原则的夸奖,久而久之,便对夸奖无动于衷,从而丧失为获得夸奖去完成各种任务的兴趣。长大以后,会谨小慎微,缺乏开拓、创新、冒险的精神。因为垂手可得的夸奖,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一种足以使之“自我窒息”的压力;或者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盲目自满,停滞不前。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是主张教育孩子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是科学的教育原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教育“绝招”。当然批评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伤害孩子。

标签:;  ;  ;  ;  

盲目地赞美是没有帮助的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