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司惠娟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北保定 072550)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处理,惯出增加低分子肝素预防处理,观察两组术后静脉血管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出血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减少静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并控制产后出血,预防危险情况,预防价值较高。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高危因素剖宫产术;静脉血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91-02

近年来临床对妊娠相关疾病的预防越来越重视,尤其孕妇很容易出现生理学、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孕妇危险,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因此需做好预防措施[1]。此外静脉血栓血栓性疾病还可能引发肺栓塞,因此如何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将其应用在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中,部分学者担心会引起产后出血,增加产妇危险性[2]。而进一步明确低分子肝素的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产妇的疗效及危险性,本次研究对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3例,均伴随至少体型肥胖、高龄、长期卧床、子痫前期等至少1个高危因素[3]。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62±2.42)岁,体质量指数20.64kg/m2~31.68kg/m2,平均(25.95±3.42)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0岁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07±2.55)岁,体质量指数20.21kg/m2~31.77kg/m2,平均(25.89±3.26)kg/m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不给予预防性用药处理,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实施对症处理,指导产妇术前预防,如创伤翻身运动指导,被动曲腿活动等,并建议产后6h下床走路活动。

1.2.2观察组 在上述声明体征检测及常规预防的基础上,剖宫产术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生产厂家: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190)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次3075IU,连续5d。

1.3 观察指标

术后5d行静脉彩超检查判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患者主要表现出肢体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最终结果以下肢彩超价差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为主。观察两组术后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为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

表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n(%)]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技术的信任,高危产妇数量逐渐增加,如高龄产妇、体型肥胖产妇等,针对此类患者多采用剖宫产术,以确保母婴安全[4]。但由于产妇本身会因为妊娠期相关生理变化伴随较多并发症,若采用剖宫产术则会进一步增加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尤其产妇分娩时Fib和凝血因子Ⅶ水平升高,血小板功能亢进,继而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产后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静脉血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聚集形成栓子堆积在静脉管腔内,导致血管部分或全部堵塞,继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危害孕产妇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针对静脉血栓性疾病预防可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其具有抗凝血因子Xa活动强,安全性优势,将其应用在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能易确保安全。但部分学者认为,剖宫产术后采用抗凝药物治疗虽然具有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作用,但也可能引起手术部位出血,增加危险性,继而不敢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而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可知,术前12h或术后12h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把握药物使用时机,能够在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作用下,避免增加出血风险,而且低分子肝素难以通过胎盘屏障,即使术前使用也不会对胎儿产生明显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选择合理时机,合理剂量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对保证孕产妇安全性有良好效果,促使其产后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较高,选择术后12h给予3075IU/d用药方式可有效保证预防效果及安全性,但当前临床对该领域研究较少,且本次研究例数有限,为进一步明确低分子肝素预防效果,应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申沛,郭伟平.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05-107.

[2]赖香梅.低分子肝素钠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北方药学,2016,13(6):116-116.

[3]张庆烨,董海琦.研究低分子肝素用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118-118.

[4]梅春美,夏美艳,曹文雅,等.妊娠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研究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352-4354.

[5]李莉.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157-158.

论文作者:司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司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