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创业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展望论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创业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展望论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创业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展望

张东东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国家开始鼓励创业,我国的创业政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受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创业政策的制定是与不同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同频共振的,大致可以将我国的创业政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业政策的萌芽,以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二阶段,创业政策的试点,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第三阶段,创业政策全面推进。通过梳理我国创业政策的历史过程,展望未来,有助于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更好的研判。

[关键词] 创新;创业政策;历史变迁

1 引言

被誉为“创业教育之父”的创业研究先驱蒂蒙斯(Timmons)曾预言:21世纪由创业革命带来的深远影响将远远超越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革命对时代带来的影响。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我国的经济面临全球经济下滑大背景亦不能独善其身,此次次贷危机也导致我国的创业型企业在生产发展和可持续性成长上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政府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政策也面临巨大考验。不同阶段发展目标不同,最终形成不同的创业政策。

自然环境分为水、光、地、气候等,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他们在建筑设计中,是属于本有的环境,除非通过人为手段去控制和调整,才能改变一时的状态,但是不能一世。其中水的环境语言要素会随着水的动态变化,其带来的环境语言也是随之改变。流动的水、静谧的水、激流勇进的水、他们互相表达的情感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限制条件。

2 创业政策历史变迁的三个阶段

2.1 1949—1992年,创业政策的萌芽阶段,以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中国经历了风雨变幻的30年,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稳定时局、恢复发展的重要考验和责任。该时期由于美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遏制,借机联中抗苏,虽然中国仍处于资本市场落后、物资严重缺乏的国内大环境,但在美国对华逐渐和善的外部条件情况下,国家依然鼓励创业,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城市工业也逐渐蓬勃兴起,不仅局限于传统行业,也包括一些新兴的行业如家电、通信、汽车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进行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指出社会自留地、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1]

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史,我国的创业政策历史变迁是与不同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1]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提出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走出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到城镇和乡村创办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等,让部分科技人员先富起来。[2]1991年,为了高新技术领域内创业活动有更好的创业环境,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激发了90年代社会创业活动的热情。[1]

2.2 1993—2008年,创业政策的试点阶段,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1993年为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被颁布实施。2000年作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创业(风险)投资规划《深圳市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暂行规定》制定实施。自此之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投资型企业投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环境。[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和支持自主创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2008年之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全球范围经济一片低迷,市场就业形势惨淡,为更好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的关注点逐渐向就业转移。因此,2008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支持创业。同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通知》提出:要在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政策扶持、拓展融资渠道的基础上,更加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2.3 2009—2018年,创业政策全面推进阶段

经过了前两轮的创业政策萌芽阶段、优化发展阶段,2009年之后的创业政策在经过了与市场经济的不断磨合之后,加之我国各级政府的不断完善支持,在良好创业环境建设、创业税收减免、资金担保机制、创业教育政策体系等方面实施了有效措施。为激励大学生创业就业,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为加强创业教育,力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同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1年1月,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本届政府创业政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同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九个方面整体部署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方向和内容。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7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实施了针对从事个体经营和持《就业创业证》重点群体创业税收扣减(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2018年10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举办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论坛的通知》。2018年11月6日,为进一步鼓励创业创新,在税收方面,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政策的通知》。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激发进口潜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这无疑更强烈地激励了国内人民的创业热情和自信心。

3 展望未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需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解决结构性就业的问题。新的时代、新的状态,创新创业是关键,必将大有可为。因此未来的创业应更关注其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为更好实现创新、创业、创富的目标,需要不断探寻下一轮的创富机会;不断设计新型的商业模式;不断组建新型的产业联盟;不断创新金融工具;进行要素的全球配置。无论是政府、公司还是创新团队需要设置透明高效的治理架构。未来的社会是群鱼吃大鱼,快鱼吃慢鱼,创新者为王的时代。我国的创业政策也应实现更多的生存型创业向机遇型创业转变,更有效促进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始于20世纪末的高考扩招潮,出发点是扩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当时对人才培养数量上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解读,针对的问题就是高职教育的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这个突出矛盾[1]。这一矛盾不仅包括培养的合格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也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报告、公报、决议、决定[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2]中国民营经济史·大事记[N].中华工商时报,2010-01-06.

[3]胡希. 创业公共政策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34.187

[作者简介] 张东东( 1989—)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公共财政。

标签:;  ;  ;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创业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