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李锡忠1,夏晓1,黄翔静1,汤春贵2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00)(2雅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摘要】 目的:分析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管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小肠间质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后行单纯腹部CT扫描,对照组行单纯腹部CT扫描。结果:观察组中有28例患者检查出有病灶组织,检出率为93.3%,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检出有病灶组织,检出率为53.3%,两组病灶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对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碘佛醇;CT小肠造影;小肠间质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070-02

小肠间质瘤(SIST)的发病率在胃肠间质瘤中仅次于胃间质瘤发病率(60%~70%),其所占比率为20%~30%,另有不足10%发生在食管、结肠及直肠,也可能发生于网膜和肠系膜。因小肠间质瘤的病灶很难被检测出,所以对于小肠间质瘤患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威胁。针对这一难题,本文就口服碘伏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作用以及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管附属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从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肠间质瘤患者,均已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疾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30~68岁,观察组行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后行单纯腹部CT扫描;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6~67岁,对照组行单纯腹部CT扫描。为比较数据的准确性且具有代表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腹部CT扫描,即利用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以厚度和距离均为5mm进行扫描,以最大的密度的投影面进行重建图像,厚度为2.5mm。

观察组行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后行单纯腹部CT扫描,即利用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进行常规饮食,给肠道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在检查前两个小时开始口服碘佛醇稀释液(4.125%)300ml,在检查前十分钟再次口服碘佛醇稀释液(4.125%)150ml,再以单纯腹部CT扫描,厚度和距离均为5mm,以最大的密度的投影面进行重建图像,厚度为2.5mm。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诊断后,病灶的检出率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后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其加强分析并统计,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判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本组的6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后行单纯腹部CT扫描,有28例患者检查出有病灶组织,检出率为93.3%,对照组行单纯腹部CT扫描,有16例患者检出有病灶组织,检出率为53.3%,两组病灶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所示。观察组患者的部分造影剂和气体充填狭窄的小肠肠腔,肿瘤破溃形成小肠穿孔而可见造影剂渗漏的仅有2例,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治疗。

3.讨论

在小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中,因经过单纯的腹部CT扫描无法有效的检出病灶,从而出现一些操作技术相对复杂,耗时长且适用范围较为局限的的检查手段,如无消化道盲区的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即小肠增强CT扫描等,但在最终的诊断中,需要借助其他技术来完成检测,如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学的检测技术[1]。而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检查手段操作简单,耗时短且使用范围较广;病灶检出率高;费用较低,且对早期诊断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单纯腹部CT扫描来说,患者满意度较高。碘佛醇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造影剂[2],有很强的水溶性,因其有较低的黏稠性所以在人体内弥散的速度快;此外,碘佛醇还具有较低的渗透性和毒性,无阳离子作用力以及在人体内已被吸收的特点,所以在心血管系统的血管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头部和肢体的增强CT扫描中均依赖于碘佛醇来完成检查,但在小肠CT扫描中却很少使用到,故此文就一下几点原因进行研究:一、毒性较低而安全性高;二、有良好的CT造影疗效;三、在已出现的肠穿孔或破裂症状中依旧可以使用,且对腹膜的刺激较小,对腹症无加剧作用;四、在口服治疗前无需进行碘过敏的试验。但是在临床治疗上依然要注意的是:肾功能严重衰竭、甲状腺功能亢奋严、嗜铬细胞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慎用;对碘过敏不可使用;使用过程中有副作用可能导致水凝生命危险的患者停用。所以在临床上要时刻关注患者治疗时的情况,做好应对出现不良反应准备计策[3]。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有28例患者检查出有病灶组织,检出率为93.3%,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检出有病灶组织,检出率为53.3%。

综上可知,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在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莹,陈业媛,舒虹,等.CT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江西医药,2015,15(5):387-390.

[2]耿丽莉,刘玲.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64-65.

[3]周涛.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8):881-883.

论文作者:李锡忠1,夏晓1,黄翔静1,汤春贵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口服碘佛醇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李锡忠1,夏晓1,黄翔静1,汤春贵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