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知识与方法”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初探_科学论文

“知法并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法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同时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教育,知法并行教学模式就是物理科学方法之一。

      “知法并行”教学模式的提出,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知识发展过程和伴随知识的发展过程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为基础,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整理出来的线索,使“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并行前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知识线和方法线自始至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心骨紧抓不放,使一堂课的条理非常清楚,以往教学过程中,科学方法经常采用隐处理,即不明确表达出来,这就使学生不能获得对科学方法的理性认识。而知法并行是将“知识线”和“方法线”紧密结合起来,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科学方法,让学生自觉地以科学方法为指导来加深知识的理解。

      下面以《液体压强》这节课为例,进行“知法并行”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压强是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二节。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并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达成这个目标,本案例主要从知识线和方法线并行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设计,以便让学生更明确学习过程中通过什么科学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的基础上学习这节内容的,对压强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学生肯定可以猜测到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会产生压强,但是对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还是不了解,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实验来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都有压强;

      (2)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使学生乐于研究有关液体压强的问题,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培养他们养成仔细关注周围现象的好习惯,提高他们与同伴间的互动合作能力,通过介绍教学方法,培养他们严谨、踏实的求学作风。

      三、教学重点

      (1)液体内部有压强;

      (2)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难点

      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五、教学器材

      薄塑料袋,两端开口玻璃管,橡皮膜,透明塑料桶,压强计,水,盐水。

      六、教学过程(见下页表1)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将物理方法显性地表示出来,因为能力与方法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能力强弱,是与掌握方法的自觉程度与熟练程度密切相关的,所以笔者在探究实验时,注重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讨论解决。尤其是在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是否有压强时,学生将实验进行了改变,虽然他的方法只能是粗略地看出,但他们至少是有自己的思路,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会运用课堂上的改进方法来着手,进一步解决这类题目。本堂课的设计就是基于知法并行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对自己进一步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的参与,才能使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使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加工、组织、简化、记忆、系统化重建及应用等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会演变为更加清晰牢固的新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标签:;  ;  

“平行知识与方法”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初探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