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日本“NEET”族解决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日本论文,对策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11)01-0061-03
“NEET”,全称“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ning”,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英国,是指那些“没在读书,没在工作也没有接受培训”的人群,他们是生活必须靠家里人养活、年龄在15岁至34岁之间未婚青年人。后来这一概念逐步扩展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我国,“NEET”族也被称为“啃老族”、“傍老族”,即指那些已经成年、也有谋生能力,但是依然主动放弃工作和独立的青年人,他们就像没有断乳的孩子,生活来源还是从父母那里获得。在英国,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16-18岁之间,在日本则主要是指15-34岁之间的未婚青年。在英国,大部分“NEET”族受教育程度都不高,而在日本,很多高学历的青年人也卷入了“NEET”族之中。
一、“NEET”族问题的提出
英国“NEET”族问题的来源于英国青年的失业率达到国际警戒线所引发的关注。据联合国经合组织1997年公布的数字,英国当年的失业率为7.2%,其中,英国青年(15-24岁)的失业率达到14%,随之而来的便是“NEET”族问题的出现。据英国政府1998年的调查统计,该年英国16岁到24岁的青年中约有8.3%的人是“NEET”族①。到2005年第二季度,至少有超过130000青年人处于不工作、不学习,不接受培训的状态。至2009年同一时期,“NEET”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总人口数量依然庞大。日本“NEET”族人数众多,在2002年就达到了85万人(其中包含在家帮助做家务的人员)。2003年“NEET”族有52万人②,2009年“NEET”族人数达到了64万。按照这个速度,五年之内“NEET”族人数将达到百万。在我国,“NEET”族被关注的原因在于现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队伍的有增无减和“房奴”的增加,使得很多青年人虽然有工作,却也沦落为“啃老”状态,买房子需要父母资助,还房贷也需要父母出资,这是变相的“房奴啃老”。我国“NEET”族的大量存在和持续增长,引起很多的社会问题和危害。“被啃族”的生活质量下降,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有双重负担③。同时也不利于“NEET”族的成长和发展。另外,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加大,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二、英国“NEET”族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英国“NEET”族产生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NEET”族现象出现是伴随着英国的高失业率而产生的。1997年英国青年(15-24岁)的失业率达到14%,其中女性为11%,男性为16%。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福利政策等因素造成的。第一,当时英国教育体系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初级与中级教育质量下滑,而大学的学费却在不断上涨。这种状况导致有些青年人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初中级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些青年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还不能顺畅地计算、阅读和写作,也有些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不到是什么东西,对学校失望而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找工作也受到挫折,同时,英国的职业培训也相当薄弱,这样,就使得他们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第二,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二战之后形成的被誉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体系,其福利待遇的普遍性造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坐享其成的社会观念,使得工作的人和不工作的人收入水平相差无几,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包括青年人在内的一批人的福利依赖。第三,英国社会单亲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不足造成一部分青年在社会竞争中缺乏自信心和毅力,因而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二战之前英国单亲母亲的比例比较稳定,比例在4%-5%之间,在实行普遍的社会福利待遇之后,这部分的比率迅速上升。1989年,英国单亲母亲比例高达23%。单亲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单身母亲要么忙于工作对照料孩子过于疏忽,要么对于孩子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心理成熟度和承受能力都受到影响,在接触社会、面对竞争风险时就处于劣势地位。
(二)英国解决“NEET”族的对策
针对“NEET”族的失业及引起的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开始思考以往福利政策的不足,着手对其福利政策进行了改革,布莱尔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工作福利”(welfare-to-work)政策。“工作福利”是指社会福利要通过工作来获得。即通过国家的投资来提供教育和培训,使失业者提高工作技能和受教育的水平,目的在于减少失业者的贫困和降低社会排斥问题的程度,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1998年1月布莱尔政府实行了“青年新政”(New Deal For Young People)计划,这是“工作福利”的具体举措。“青年新政”计划是一项强制性的政策,要求已申领失业补助金连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16-24岁的青年人必须参加,若不参加将失去获得失业补助金的资格。“青年新政”计划的目的在于提高青年人的雇佣价值、提高就业率或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创业。这个政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失业青年人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写作能力、计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心理咨询等等,重塑青年人的工作能力和信心。第二个阶段,失业青年在个人顾问的跟踪下进行全日制教育或培训、就业或自我创业、到志愿部门工作或者参加政府提供的环保工作,青年人可以在这四个方面进行选择。经过了前两个阶段,进入第三个阶段的青年人为数不多,这个阶段青年人可以申领失业补助金,为期四个月,期间个人顾问依然对其进行指导,四个月后,如果还找不到工作,则重新进入第一个阶段进行培训。
如今,“青年新政”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1999年12月有19.5万的青年失业者重新开始就业,到2006年11月,通过“青年新政”计划就业的青年人已有超过69万人次,其中71%的人没有重返该计划,实现了稳定就业。该计划的成功实施使得英国的失业率降低,1997年以来英国的犯罪率下降了30%,暴力犯罪发案率下降了26%,减少了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促进了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促进了英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二)日本“NEET”族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日本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的“NEET”族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低迷,就业形势恶化,新录用的员工减少,临时雇佣或日雇佣的女性短工比例因为工资少、雇佣灵活而逐渐上升,企业也愿意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中老年劳动者,所以,处于刚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的15-34岁的员工则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第二,在教育体制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在用人上要求有实际的工作能力,而学校的教育体系尽管设置了相关的资格考试的课程,但是还与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15岁-34岁之间的青年人自身素质和就业意愿较差。这部分年青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对父母的依赖情绪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都相对薄弱,大多数青年人愿意到全日制部门工作,不愿意到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日本对此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职业培训。让青年人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符的培训,提升业务技能。第二,改善用工待遇。逐步增加非正式用工和自由雇佣者的薪资、减少企业加班等工作待遇,来刺激劳动者在不同雇佣条件下的企业积极就业(崔迎春,2005)。第三,在教育体系设置上,在高中、专科和大学的毕业阶段适当增加实习的机会,以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我国“NEET”族现象及对策建议
我国“NEET”族现象的提及和研究,表现为“新失业群体”的出现,这部分人群也更多地被称为“傍老族”、“啃老族”。“新失业群体”是相对于与传统的“老失业群体”而言的,传统的“老失业群体”指由于国有或集体企业失业下岗的人员构成的是失业群体,也被称为40、50人员。而“新失业群体”是指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的青年人,也被称为20、30人员。一般把“新失业群体”分为两类:自愿失业型和被迫失业型(赵榕,2008)。这两种类型的就业动机是相反的,前者是属于“寄生虫”型失业,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精神差,不愿意付出辛苦去工作,但却希望有较为轻闲待遇好的工作,否则完全依赖于父母而生存。后者则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没有就业优势而失业。所以学历低者没有优势,而学历高者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从而高不成低不就。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16-35岁青年未就业的人比例分别为3.2%,正在找工作的16-35岁的青年人大概有1216万。全国“NEET族”已有上千万人,并且这部分人群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有资料显示,有超过60%的失业青年认为自身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同时,我国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是促成“NEET族”形成的一个原因。
英国和日本“NEET族”的出现时间较我国早,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建设方面也较我国完善,两国在处理“NEET族”问题的经验可以借鉴,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因此,我国在解决“NEET族”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思路着手:第一,建立完备的失业保险体系。纵观英国和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在解决青年人生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国和日本的社会保障政策也经过多次修改,目的在于增进社会福利的情况下,同时要避免青年人对失业救济金的依赖。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以减少“NEET族”为了生存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以减轻家庭负担,让老龄人口在没有养儿养女的压力下安度晚年。第二,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英国和日本在处理“NEET族”的对策时,一个共同特点是加强了职业培训的内容。事实上职业培训在青年学生和就业单位之间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有助于青年人了解社会工作,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英国的“青年新政”政策的设计和实行的经验都可以借鉴。我国的职业培训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需要加强社区大学的建设、在职培训、实习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教育。第三,端正青年人的就业心态。英国日本以及我国一些青年人在择业过程中的共同点是高不成低不就,这样就影响了就业率和个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体系中应当加强个人就业和人生规划的课程教育,在工作中不要眼高手低,要切实根据个人特点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总之,我国要改变“NEET族”的现状,必须加大各种渠道进行各种职业培训,提高青年人的就业热情和工作技能,同时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也不要过于溺爱子女,大包大揽子女所有的事情,让青年人发挥自身的独立性,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找到适合的工作而独立生活,相关社会问题等则可以得到缓解或解决。
标签:英国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