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旭俦[1]2003年在《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全国民办中小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入手,主要以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为着眼点,从师生比,退休教师,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状况,专任、兼任(代课)教师,挂编教师五个方面,通过对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状况与公办中小学的比较,论述了兰州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现状。 根据现状,分析了兰州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和形成原因。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人事编制尚未理顺;教师来源渠道不畅通;社会保障系统不健全;缺乏有力的业务提高制度;教学效果欠佳。造成师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体制问题,即体制内不顺和体制外不顺两个方面。 针对兰州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和原因,笔者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民办中小学师资问题的对策。外部方面即: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与制度的对策;内部方面即:科学合理管理的对策。 最后选取了一所民办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从学校几年来的概况、师资状况、师资队伍建设的交流与思考叁个方面真实的再现了民办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印证了兰州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问题和成因。

李旭俦, 王鉴[2]2006年在《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从师生比,退休教师,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状况,专任、兼任(代课)教师,挂编教师五个方面,通过对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状况与公办中小学的比较,论述了兰州市民办中小学的师资现状。

杨永梅[3]2007年在《民办中学教师管理现状和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教育没有比现在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那就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教师管理模式,使教师队伍管理更具科学性?民办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对民办中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办中学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民办教师队伍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本文概述了兰州市民办中学教师管理的状况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兰州市四所民办中学教师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构建新的学校教师管理模式,确保教师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从理论的角度上论述了人性假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在民办中学教师管理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美、日、德等国家及国内“民校”教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民办中学教师管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建议和对策。

李成宏[4]2007年在《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市的民办普通高中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历经多次政策调整,饱受市场经济洗礼,发展到现在,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期。本论文从一个民办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以教育发展理论为指导,拟对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的发展进行一些战略研究。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论,主要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界定:第二部分主要侧重于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第叁部分利用产业经济学当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所面临的问题和优势作了系统深入的比较分析;第四部分集中体现了一名民办教育管理者对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发展问题的长期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和具体的发展措施。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用SW0T分析的方法对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此进行比较,得出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论文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对分析对象缺乏与外部发达城市的比较,因而使分析显得不够深入。

丁丽红[5]2006年在《兰州市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政府职能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从数量、结构、种类、专业设置等方面来看,仅靠公办学校已明显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适应不了多元化市场对人才培养多专业、多规格、多层次的要求,更满足不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民办教育蓬勃兴起。它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然而,作为与公办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民办教育的发展又受到教育体制内外的各种因素制约,使得其目前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其中有一些难题即使通过自身努力也无法解决。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注重在民办中小学搜集学校主办者、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以及行政办事人员对民办教育发展的真实描述。采用调查法,以兰州市的全日制民办中小学的管理人员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民办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研究目前兰州市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政府在民办教育中的职能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国政府在民办教育发展中的职能定位的相关情况。本论文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民办教育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现状进行了审视。通过对社会力量办学、民办教育和私立教育这叁个概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廓清,为相关规定的制定和分类管理的实现提供基础。第二部分对研究中所选取的区域兰州市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目前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发展形式有四类:1.发展良好型;2.勉强维持型;3.淘汰出局型;4.企业改制型。第叁部分调查并研究了政府职能在兰州市民办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的状况。调查分为两项即面向官方的言论和民办中小学内部的言论。就这两方面观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第四部分针对第叁部分的研究找出了兰州市民办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第五部分主要是笔者对本研究的回顾和反思,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一步探讨的、有价值的后续研究。

刘琦艳[6]2008年在《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梳理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民办中小学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流动性大以及教师社会权益受损等方面,主要由人们的错误观念、制度障碍、保障体系和法制法规不完善、举办者自身局限性等原因所致。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了诸如建立统一的教师人才市场、健全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结合学校特点推进教师在职培训等对策。针对已有研究,本文提出建议:民办中小学师资建设的研究应在共性研究的基础上重视个性研究,在面的研究的基础上重视点的深入。

皮冲[7]2012年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事业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指标。我国2010至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等相关内容,将教育公平提高到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位置。义务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础,而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则深刻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流动作为教育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有力形式,可以促进城乡学校师资的合理配置,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最终实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学校差距显着,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城市,农村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流失严重,形成了教育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师资的日渐薄弱使本来就十分落后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城乡教育的差距日益扩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发展,制约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当前对于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西部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目前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来看,呈现出盲目、无序、失控及流动走向的单一性等特征,导致处于资源贫乏、环境条件差、收入低等状况下的教师外流现象非常严重。与全国和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西北农村地区的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兰州地处我国西部,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在该地区有显着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市城乡22所中小学教师以及相关行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师资单向流动幅度很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因为经济方面原因流出居多,出现弱势学校越弱,强势学校更强的局面。为加快教师流动的制度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城乡教师流动的成因及其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使城乡教师流动回归合理有序的轨道。

姜培靓[8]2016年在《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教育学界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尝试以学区管理来解决区域内校际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北京东城区、广州越秀区等多地的实践证明,学区管理可以有效配置学区内教育资源,实现学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所有教育资源中,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却被编制、岗位等制度壁垒以及通勤、家庭等现实阻碍所羁绊,无法实现自由流动。将教师流动范围限定在学区范围内,可以有效规避现有的制度壁垒和现实阻碍。因此,亟需配合我国学区管理实践,建立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以盘活教师资源,实现学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研究以我国大力推广学区管理为背景,以学区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教师流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对国外教师流动机制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现行教师流动政策和施行过程中的存在偏差以及学区内教师流动的优势,阐述构建我国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以上海市JID区Y学区为个案,通过对教师、学校管理者、学区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家长开展问卷、访谈等多种方法、叁角互证的综合研究,了解Y学区为实现教师在学区内流动已采取的举措,分析Y学区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师在学区内流动存在的困难以及深层原因,收集教育一线工作者对实现学区内教师流动的真实想法和可行建议,深入分析我国教师流动固化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现实障碍,为构建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在参考国外教师流动机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高度尊重教师个体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对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参照教育治理理念,采取包括教师、学生与家长、社区、学区管理委员会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共同治理模式,根据学区内教师流动流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设计由启动、选配、评价、申诉、调整以及退出六大子机制构成的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呈半封闭环状,充分盘活学区内教师资源,实现学区内教师资源的动态平衡,最大程度上激发教师流动的效益以实现学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学区管理带来的“天时地利人和”,按照“文化先行、机构配套、操作规范”的思路,为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构建完善、系统的保障措施。从培育学区文化入手,破除教师流动的心理障碍,为教师流动的开展争取良好的舆论环境。组建学区管理委员会,为学区内教师流动提供科学规划和统一调控,建立健全学区教师资源库。细化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的相关规定,为教师在学区内流动提供明确可行的参照标准。构建一个理论结合实践、市场调配结合行政指令、刚柔相济的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为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实现教师流动提供新参考,为当下学区管理实践提供新路径,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提供新方向。

张亚琼[9]2016年在《校园足球背景下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和推进的重点内容,自2009年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开展以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师资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校园足球教育质量、保证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基于足球师资在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决定自2015起到2020年持续开展对足球骨干师资的国家级培训工作,以此来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自此,体育师资专项培训正式纳入“国培计划”,填补了国内体育专项技能培训的空白。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现阶段围绕足球师资或足球师资培训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是把其作为研究内容的一个方面,而针对足球师资培训进行的系统研究几乎处于停滞阶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并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等相关理论,以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华东师范大学培训班的820名足球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参训教师对培训的基本认识和需求以及培训的效果等几个方面对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进行具体而翔实的研究,旨在为今后几年的足球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促进校园足球师资队伍的发展。通过研究结果及对其进行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参训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年龄结构布局合理,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但大部分没有足球运动等级,足球技术的专业性无法得到有力保障。2.参训教师来源单一,城镇学校供职的居多,农村学校鲜有足球教师参训,且过去获得参训机会次数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3.参训教师表现出足球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运动等级和所学专项对其教学创新能力的影响显着,以往是否参加过培训以及参加过培训的次数对其教学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着。4.参训教师普遍表现态度端正积极,目的单纯无功利性,足球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及足球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是其最渴求的培训内容,实践学练和观摩考察是其最青睐的培训形式,外籍足球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是其最期待的授课教师,15天是其最理想的培训时长。5.通过培训,在教学能力、教学认知及今后的教学规划等方面对参训教师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今后的师资培训也具有借鉴性意义。

季汶蓉[10]2018年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研究》文中认为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和基石,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惠性民幼儿园是基于“入园难”“入园贵”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政府保障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接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措施。从2010年开始,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幼儿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我国第十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谈到:“我国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要达到80%以上,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督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幼儿园健全创新管理体制,努力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及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从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幼儿园班级课程、幼儿园健康与安全、家长参与程度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观察法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师幼互动进行观察,并采用轶事记录法记录观察情况;运用访谈法对问卷调查中的部分问题加以访谈补充。根据调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存在教师反思能力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师幼互动效果低、家长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针对兰州市C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现状,本研究从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幼儿园以及教师叁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扶持力度较低,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对幼儿园的监管与指导作用;幼儿园存在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基础设施配备不合理,利用率较低,教师权益难以保障,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培训机会较少以及家园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较低,教学形式单一,忽视环境的教育价值,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不足以及师幼互动效果较低等原因。根据影响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因素,结合相关理论及文献,为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政府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努力发挥好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与指导作用。幼儿园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努力保障教师权益,优化师资结构,多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建立健全家园合作机制。教师要努力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形式,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努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以及努力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参考文献:

[1]. 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旭俦.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2]. 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分析[J]. 李旭俦, 王鉴. 甘肃高师学报. 2006

[3]. 民办中学教师管理现状和对策[D]. 杨永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4]. 兰州市民办普通高中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D]. 李成宏. 兰州大学. 2007

[5]. 兰州市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政府职能的作用研究[D]. 丁丽红.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6]. 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述评[J]. 刘琦艳. 江苏教育研究. 2008

[7]. 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 皮冲.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 学区内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 姜培靓.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9]. 校园足球背景下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亚琼.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10].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研究[D]. 季汶蓉. 重庆师范大学. 2018

标签:;  ;  ;  ;  ;  ;  

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