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鼎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鼎

王鼎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采取血浆置换法(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其中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31例,9例后改为血浆交换治疗。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好转1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血浆置换法(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AIDP 的有效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81-02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AIDP)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与脊神经,常侵犯脑神经,有时侵犯脊膜、脊髓与脑组织。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与末梢性感觉障碍;脑脊液中有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病情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比较高,应及时治疗[1]。现对我院 收治的AIDP患者采用免疫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1.5±2.5岁;发病时间为1~1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迟缓性瘫痪者12例,四肢麻木者 10 例,四肢迟缓性瘫痪并伴有麻木者6例,主观有肢体感觉障碍者5例,有呼吸肌、吞咽肌麻痹者3例,脑神经麻痹者3例,健反射减弱或消失者1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8例,疫苗接种史10例,腹泻6例,疲劳5例。

1.2 方法

其中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31例,9例后改为血浆交换治疗。

1.2.1血浆置换法(PE) 每次交换血浆量按40ml/kg或1~l.5倍血浆容量计算,血容量复原主要靠5%白蛋白,可减少使用血浆的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轻微GBS,2次治疗优于不治疗;中度GBS,4次优于2次;严重GBS,6次并不优于4次。作为置换液,白蛋白优于冰冻血浆。发病后7天内PE最好,但是还不明确发病后30天内患者是否同样有效。12岁以下儿童的疗效不明。

1.2.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应在呼吸肌麻痹前尽早施用,剂量可至0.4g/(kg·d)连用5天。一般从慢速开始,如40ml/h,以每30分钟增加10~15ml的速度逐渐增加到100mL/h。及早,最好在发病2周内(但是没有最晚时间的报告),就用IVIG治疗,即使部分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治疗仍然有效。急性GBS患者,可用足一个疗程,大多数不必再次治疗。也有为了防止反跳而逐渐减量的疗法,用3~4周即可停止。如果IVIG连用3周后没有取得疗效或疗效不佳,少数患者如果在发病3~4周后再用 IVIG重新治疗,有部分取得了疗效,但这种疗效是IVIG取得的还是GBS的自然恢复尚待进一步观察。

1.3 疗效判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Hughes评分,分为7个等级,即0~6分,评分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重。

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回到0~1分,生活可自理,无神经麻痹体征[2];好转: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分以上,颅神经体征有显著恢复,无呼吸困难、吞咽及构音障碍[3]。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显效+好转为有效。

2.结果

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血浆置换法(PE)者9例治疗前(3.32±1.30)分,治疗1周后(3.20±1.29)分,2周后(2.30±0.95)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者31例治疗前(3.34±1.28)分,治疗1周后(3.30±1.12)分,2周后(2.84±1.03)分。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31例,经治疗,有效人数1天有效人数5例,1周有效人数20例,2周有效人数26例;血浆置换法(PE)者9例,经治疗1天有效人数2例,1周有效人数7列,2周有效人数7例。4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好转1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0.0%。

3.讨论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主要是自限性的,临床上在2至4周内开始恢复,很少复发,因此应尽快开始免疫治疗。为减少致病因素损伤神经,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少瘫痪,呼吸衰竭和神经损伤对患者生理状况的影响。血浆交换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都是治疗GBS的一线药物。采用血浆置换术(PE)去除致病性抗体和细胞因子,减少对神经的损害,并恢复免疫网络的平衡。后来报道PE可以在不改变死亡率的情况下显著缩短病程。它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患者不能独立行走,是开始免疫治疗的绝对适应证。患者仍能独立行走,但出现呼吸困难或严重的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提示可能病情较重,如电生理检查发现运动单位波幅降低,或者有空肠弯曲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史,或者前驱感染后短时间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此类患者即使仍能独立行走,也应进行免疫治疗[4]。症状较轻,仍能独立行走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如发现症状进展迅速,应考虑开始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开始的时机研究发现,发病2周内使用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2周后开始免疫治疗的疗效明显减低,但如果患者在起病3~4周后症状仍进行性加重,此时也应给予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溶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92-93.

[2]宋雷凤,靳美,曹利,et al.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9):32-33.

[3]韦潋滟,秦新月.免疫吸附治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88-90.

[4]王连堃,宋雷凤,靳美,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46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9):36-36.

论文作者:王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