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材料检测现状论文_季欢

论建筑材料检测现状论文_季欢

身份证号码:44080219830308XXXX

摘要: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材料的质量又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之一。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需的手段,也是节约原材料、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工程质量的眼睛。

关键词:建筑材料 检测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就是使用仪器和设备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评定其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应该可以说是关系到工程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搞好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虽然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其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是从总体上说,建筑材料可以分为直接使用的进场材料和现场进行二次加工后使用的材料两大类。前者如砖或砌块,后者如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等。施工、监理、质量监督人员对这两类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都应当必须掌握。

一、建筑材料的检测试验

1、建筑原材料因为种类众多,各种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要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原材料采取各种试验来进行检测。建筑工程项目中主要使用的原材料有:钢筋、水泥、砂石料等,钢材应该检测其冷弯、焊接质量、抗拉强度等;水泥应该检测其细度、安定性、抗折和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等;碎石主要检测其级配、压碎值、含泥量等;砂主要检测其级配、含泥量、细度模数、氯离子含量等;混凝土主要检测其塌落度、和易性、抗压强度等。

2、采取原材料的试样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同一批原料材料里,按规定数量随即抽取不同部位的样品作为试样。采取试样的方法及位置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为了试验而特意的制作试样。试样采取的数量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若试样采取数量太少、取样的方法与部位存在偏差,试验的误差率也就大大的增加。因此,采取试样的数量、方法、部位都必须要符合规定要求。

3、引起试验误差的有诸多因素,比如进行试验的试验器械没有及时进行检查是否合格、试验方法不当、人为因素等。尤其是进行试验时,操作人员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试验,其试验的结果往往不仅仅是存在误差而是错误的试验结果。比如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试验人员当钢筋出现缩颈时便停止了试验,而不将钢筋拉断,因此得到的伸长率结果出现错误。由于没有钢筋拉断,伸长率的结果要低于实际值。因此,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试验方法,避免出现错误。

4、有的时候,用同一组试验进行试验时,试验结果数据偏差比较大。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例如对水泥胶砂强度进行抗折试验时,若当中一个试件出现了强度度值超过了平均值的10%,那么就应该剔除这个试件试验数据,用另外两个试件的强度平均值作为该次试验的结果。试验的结果有时会比预期的结果出现偏差,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时候也会差距悬殊或矛盾等,出现这些结果时,必须要认真查明原因,及时进行重新检测。

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如何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首先要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把好材料质量关。为了实现建筑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结合实际工作下面谈几点检测与控制措施:

1、按施工计划的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原材料、产品、构配件设备建立材料登记台帐,台帐内容详细、真实,不得伪造、涂改、复制。对不合格材料设立专门登记台账,约定限期清理出场制度,防止承包商将不合格材料混入到合格材料中用于工程上。

2、规范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监督下现场取样、封样,并派员陪护送检以防途中样品被换掉。

3、制定严格的工程材料采购、检验程序。材料堆放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 布置图的要求,按品种、规格、批次、进场日期分别堆放,并注有醒目的标牌区分。

4、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加强业务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使工作具有主动性、使命感、责任感,良好的决策、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三、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1、国内建筑材料市场产品品牌多样,类型混杂,虽有统一生产标准,但仍有较大差别,因此,同类产品之间质量也不尽相同。

2、检测方法上,各地检测程序与标准不统一,加之各地检测仪器及检测管理系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工程材料质量的检测管理。

3、检测手段简单化。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材料检测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纵观全国,很多地区依然沿用落后的手工填表、人工统计方法,既增加了工作的繁琐程度,又由于技术水平低下,造成很多数据出现误差,很多数据出现失真、丢失现象,给工程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

4、施工单位的材料采购无计划,现场堆放不规范、无标识牌、混堆,加上管理不善,当水泥、钢材等材料产生受潮、变质、锈蚀时,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材料检测不及时,不严格,漏检、错装,使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材料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

四、加强建筑材料的检测管理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提高建材监管水平,有必要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实现两场互动

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原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现场,对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的描述和取样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检测单位的工作在检测现场完成,仅对来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应使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相互联系起来,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实现两场互动,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2、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

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一旦检测结论产生,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就是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3、整治四大顽症,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

经过多年发展和治理,检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紧紧抓住“假、乱、低、缺”四大顽症开展大规模整治违规行为的活动,向社会表明整治检测顽疾的决心和力度,并着力分析造成顽症的原因,落实对应整改措施和改革设想。对于集体造假、多次造假、社会反响较大的检测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支持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对造假人员,查处一个、吊销一个,绝不护短。

4、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五、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本身的质量。而作为专业人员,更要以身作则,并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水平,并保证所检测材料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

论文作者:季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论建筑材料检测现状论文_季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