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熟: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形势综述_宏观经济论文

走向成熟: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形势综述_宏观经济论文

在磨合中走向成熟——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半年论文,形势论文,成熟论文,走向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外贸在痛苦的磨合中开始逐渐走向成熟。自1996年元月国家再次下调出口退税开始的外贸滑坡,随着去年下半年政府及企业自身的一系列调整而逐渐恢复元气,开始呈持续增长势头,至今年6月,我国外贸出口已持续增长达12个月,今年1—6月,平均增幅更是高达25%。至此,因外贸体制转换而造成的磨合期痛苦已渐趋平复,我国上半年外贸形势,特别是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比较大的外贸出口,实现了较快速度的恢复性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份,我国共完成外贸出口80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2%;完成进口630.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1%,达1438.7亿美元,为全年实现3100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各1550亿美元)的进出口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半年外贸形势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出口方面

由于今年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所以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口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分析今年上半年外贸形势,可以发现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外贸出口方面:

第一,与国内产业关联程度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加工贸易继续平稳增长。今年1—6月一般贸易出口34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1%,占上半年出口总额比重由去年的41.6%上升到43.3%,提高了1.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438.4亿美元,增长21.3%。

回顾1996年可以看出,去年外贸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一般贸易出口不尽如人意。由于一般贸易与国内产业关联程度高,且主要由国企承担(所占比重达90%以上),因而相对于“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更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据有关专家统计,去年一般贸易出口下降约使国内工业部门的供货需求减少近千亿元,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停产、减产或转向内销,进一步加大本已饱和的国内市场压力。去年与贸易相关的纺织、轻工、一般家电产品增长速度下降和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上半年33%升幅的可喜之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国企对政策和市场的适应力是在以怎样的速度增强着。

第二,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同步增长,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6.5%和40.8%。与第一个特点相连,今年1——6月,国有企业出口456.7亿美元,增长25.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29.5亿美元,增长25.9%。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去年国企外贸出口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今年的增长速度亦带有一定的恢复性。而外企出口近年来却是一路上扬,去年增长20%,今年上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在外贸出口方面几乎要与国企平分秋色,对此专家分析认为,近两年国企与外企之间发生的出口比重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还没有能很好的适应外贸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增长新机制,而外企出口比重上升则受益于机制和结构的灵活性以及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迅速反应能力。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外贸企业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较快,商品总体结构继续改善。今年1—6月份,工业制成品出口94.5亿美元,增长27.5%,高于初级产品18.7%的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为85.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56亿美元,增长25%,所占比重为31.7%。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差额中所占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国产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商品结构让人不无欣慰。当然,工业制成品还包含很多档次,其中越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越是附加值高,也越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水平。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前五位产品集中在服装、鞋类(美)、低档电子产品、玩具、矿产品(日)、皮革产品(欧)、农副水产品(日),以及劳动力密集程度较高的机械类产品上,这表明我国的工业制成品档次还不高,仍处在低附加值初加工的阶段,还需要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方面下大力气。目前必须大力贯彻“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完成从初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变,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大型装备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四,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市场多元化重点地区的出口增长加快。1—6月份,我国对世界各大洲出口普遍增长。其中,对拉美出口增长46%,对非洲出口增长32%。

从1996年的市场结构看,亚洲和日美欧市场占我国全部出口的90%以上,其他市场区的份额只占10%左右,可以说是待开发的市场。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经贸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以俄罗斯、东欧、非洲、拉美、南亚和中东市场为重点的市场开拓。

上半年出口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属恢复性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现外贸出口80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2%,且每月增速平稳(25%左右),在去年外贸出口滑坡,今年又没有新的相关政策出台的情况下,何以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出口增长(96年的同比数字为-8.2%,95年全年出口增长22.9%)?对此,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胡兆庆作了如下分析:

首先得益于国内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由于中央政府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今年1—5月,我国工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物价继续保持稳定,这些都为我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出口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是与外贸出口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稳定、透明。如出口退税率维持去年水平不变;去年银行两次调低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等等,有所改善的政策环境对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国际方面看,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处在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长率将达到4.1%,世界贸易额将增长8.4%,截止到6月份,与我国经贸往来较为密切的东亚地区及东盟成员国都表现了较强的增长势头,作为我国出口商品主要市场的发达国家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这些无疑都为今年我国外贸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

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各有关方面和外经贸主管部门更加重视外贸出口、加大对其扶持力度。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十分重视外贸出口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就是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企业增强了对变动中的外贸体制和市场的适应能力。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与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与1995年同期比较,今年上半年全国外贸出口仅增长15.8%,而国有企业和一般贸易出口,则分别下降了8.2%和5%。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外贸出口的增长还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在实现对外贸易“两个转变”方面,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把握机遇谋求发展

在宏观经济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今年上半年的外贸出口在微观领域仍存在着一些影响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如出口退税率下降对守法的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产生负效应;国内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出口创汇成本增加、出口资金成本增加;外资大量流入造成的汇率升值压力,以及外汇管理中的漏洞等。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建立有效率的微观出口刺激机制目前势在必行。

为改革积弊,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政府上半年还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有三项比较引人注目:其一是国务院首次批准一家地方公司(隶属于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的东方国际有限公司)进行综合商社试点,这是除“中化”以外的全国第二家试点企业;其二是组建了两家国有外贸总公司上市(中技贸易和五矿发展股份公司),标志着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在资产重组、筹资融资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其三是我国政府已首批两家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在上海组建,即中日美合资的东菱贸易有限公司和中韩合资的上海兰生大宇有限公司。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同时也给内资外贸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进行了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依法登记试点工作,并对丝绸、茶叶、“两纱两布”的经营体制进行了改革。

今年下半年将以企业改革为重点。加快转机建制步伐,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推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兼并,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对一些小的外经贸企业则根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采取股份制等形式进行改组,实行贸工一体化经营。

对内改革,对外则必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必须充分利用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机遇,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突破区域性贸易保护障碍,扩大出口市场。做好了上述几方面的工作,经历了磨合期并已有了持续增长的中国外贸,将在今年下半年以至今后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标签:;  ;  

走向成熟: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形势综述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