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内涵:科学精神_科学精神论文

决策的内涵:科学精神_科学精神论文

决策之底蕴:科学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底蕴论文,精神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5478(2000)05-81-03

科学精神不等于科学知识,但它比科学知识更重要。

科学精神直接决定着重大决策的成败。

人们在经过长期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种种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得出了前面的结论。围绕这个结论,本文将讨论两个问题:

一、科学精神及主要内容的昭示

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主观体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科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最具科学理性的一种意识形态。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全面推动作用的加强,人们日益认识到科学精神在人类精神世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科学精神的形成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象征,甚至把科学精神的基本规定和主要内容理解为科学智慧的浓缩也不过分。科学精神归根到底是人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科学实践的智慧总结和精神定位。决策者只有达到了自觉地以科学精神指导决策的境界,才算走进了科学决策殿堂的大门。

1.实事求是、表里如一的精神。

这是科学精神中最精华的部分。“实事求是”初见《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之句。本意为治学“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一种人文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的体会最深。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光有马列主义不行,最根本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在中国产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经过我党长期的锤炼与升华,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作了最精当的概括:实事求是。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后,特别是自“五·四”运动以后,科学精神开始受到重视。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实践中经常把实事求是与科学精神联系起来使用,所以人们早已习惯于把实事求是看作科学精神的具体化和同义语。

实事求是既然如此重要,如此管用,决策者只要做到了实事求是不也就是实现了成功决策吗?是的。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现实当中,决策者一时一事做到实事求是并不难,但在任何时间和任何问题上始终能做到实事求是则很不容易。人们常说,决策失误是领导者最大的失误和失职,这是正确的。失误和失职等于犯错误或犯罪均与违背实事求是直接相关。为什么在实事求是之后还要加上表里如一呢?因为实事的判断是由人来做出的,违背实事求是的人口头上并不否认实事求是,有的人甚至看风使舵,八面玲珑。实事求是、表里如一的精神凝聚着崇尚科学、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修身特质。实事求是不仅是人品和人格问题,同时也是科学问题、党性问题。1962年1月,时值“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重大失误的后果日益明显之际,少奇同志代表中央在“七千人大会”作《书面报告》时,强调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标准。历史是无情的,客观规律是无情的。不管是什么权威,违背了实事求是,就要受到惩罚;违背多少,惩罚多少。

把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精神提出来,不仅因为它是决策成败的关键,还因为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有时要经受严峻考验。人们之所以在怀念彭老总的时候,深深地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敬仰和赞叹,就在于他面对巨大压力仍顶天立地,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安危得失的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正因为这一点,使庐山会议成为最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历史悲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彭德怀同志成为系深情于人民,为真理而献身的杰出典范和一代伟人。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就是要人们讲真话、讲实话、干实事、收实效。任何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结果终究是要误国误民的。难怪列宁毫不客气地表明:我愿用一百个只会说空话的老布尔什维克,去换一个哪怕是资产阶级的实际家。

2.高瞻远瞩、超越前人的精神。

科学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我国历史上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匮乏,使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墨守陈规、思想僵化、视野遮蔽、亦步亦趋。这是一种惯性很大的传统。想问题,办事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确立正统性的权威,便于别人承认;其次是趋同从众,建自己的小庙。这种传统在国民精神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它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大都被视为经典,是某一领域盖世绝伦的界桩。谁要是敢越雷池半步,定遭损毁。王选提出的以“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研制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方案,在论证会上被讥讽为“数学游戏”、“梦想一步登天”而遭淘汰。袁隆平虽然当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却是在经过四次投票选举之后才获准的。原因是他的水稻有强大的杂交优势的理论与经典理论相矛盾。王选、袁隆平两位科学家比起当年的马寅初、费孝通等许多科学家来算是幸运的,主宰他们的课题和成果命运的毕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决策者以高瞻远瞩、超越前人的精神激发和支持科学家的工作,比科学家本人具有这种精神更为重要。决策者是否具备这种精神,直接关系到能否把握住创造奇迹的历史契机。

在知识经济时代初显端倪之际,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精神不承认已有成果的绝对权威,科学的权威不在于成果,而在于创新。实践最有权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的实践和实践的创新,就是超越前人。江总书记的概括,揭示了在未来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创新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决定性作用。世纪机遇,兴衰攸关。要实现国家、民族的富强,跟在人家后面寻求发展不可能有出路,只有走科学创新之路才能后来居上。我们的祖先曾让我们在世人面前感到骄傲,我们必须超过祖先让后人为我们感到骄傲。

3.开放独立、辩证系统的精神。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科学只能在开放中不断完善。而且,科学在开放中形成了独特的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科学的开放性必然带来科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显然,门派之别是正常的,唯我独尊是可笑的,肢解整体是愚蠢的,互相敌对更是死路一条。所以冒险精神就是“冒犯”精神。换言之,人类必须以全新的视野和思维重新看待科学:科学问题同社会问题一样,获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能回避的挑战,战胜挑战就是人类由“无能”向“有能”的跨进。科学史上的一次次突破只能表现为对以往权威的一次次“冒犯”。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在每一阶段的开始,几乎都是多数服从少数,这是一条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是对人类智慧水准的一次新的检验。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表面上看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而经济实力的水平是由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决定的。二战后,诺贝尔奖得主有一半是美国人的事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还有一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波普尔和科恩并不是化学家,波普尔是数学博士,自称数学家,科恩自称物理学家。如果他们的研究只限于所谓的科班专业,无疑形成了科学交流的梗阻。在对客观世界的所有研究中,整体的统一性并不会因为“科学分工”而有任何的减弱。相反,“科学分工”只有走向一体化,才能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科学的发展需要有对立面,有对立面是好事,是发展的一种机遇。科学上的任何偏见、主观、固执、自私都会带来科学的倒退。

4.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

科学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对科学的服膺与尊重,而且更依赖于自觉的奋斗与牺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马克思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他在科学研究中,对所谓的“舆论偏见”从不让步。在他看来,科学的入口处犹如地狱的入口处。他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气概,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贡献给科学。

科学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科学上的任何懦弱和犹豫都会将你淘汰出局。所以从事科学意味着付出最高昂的代价。现在科学领域的竞争十分严酷,想出成就,要经过几代优秀人才的接力方能见效。人类曾为科学的进步付出了血的代价,给科学精神涂上了悲壮的色彩。欧洲中世纪,神权一直想统治、奴役科学。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不为专权所屈,不为愚昧所欺,他们付出的代价换来了科学昌明,思想解放。现在连梵蒂冈也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这说明,科学精神具有无可比拟的穿透力和征服力,她激励人们追求真理、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恩格斯说得好:“科学愈是表现得勇敢和坚决,就愈加符合工人们的利益和向往。”科学精神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科学的进步与追求者付出的代价成正比,与社会付出的精神痛苦成反比。我们的社会应努力使科学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点。

二、科学精神对决策素质的影响

决策科学化必然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大量使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但决不能把决策行为单纯地视为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使用过程。科学精神是决策实现科学化最重要的精神保证,当然,科学精神在重大决策中的贯彻亦需制度保证。科学精神在决策中对决策质量的作用理应受到高度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在决策过程中的使用程度和状态,完全取决于科学精神对决策素质的影响和控制程度。

科学精神随着科学对社会各层面整体渗透程度的加深,而成为国民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不只是科学家的精神,只有当她成为支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深厚、最重要的精神资源的时候,决策者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精神是决策科学化的最高理念和精神境界。所以,科学精神终将成为决策者的信仰与崇拜,是决策者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决策素质的领头羊。决策素质只有植根于科学精神之中,才有坚实的基础。决策素质在领导素质结构中,是对其他素质影响较大、并决定领导素质整体水平的核心部分。提高决策素质对提高领导素质能起到纲举目张的功效。从根本上说,以科学精神为决策素质的基础,对整个领导素质的“质量”起着一种灵魂净化的作用。科学精神是通过认知、理解、内化、升华而形成决策素质的。这个过程是一个需经长期熏陶提炼,由知识、技能、理性、情感交融渗透的复杂过程。科学精神本身是理性和情感相互超越、彼此融合的产物,科学精神的永恒寓于人类理性的不断增强和情感世界的不断丰富之中,她集中体现了人类智慧的高度。

科学精神是决策素质最重要的精神资源。科学精神的魅力不在于她对科学的概括,而在于她独特的理性品格,在于她在决策能力的表现中成为智慧的源泉和激发创造活力的潜能。素质中包括精神、观念的东西,而且是基础性的。精神的力量在于她必然要转化为行动,转化为产生物质力量的行动。科学精神直接决定了决策素质在决策能力形成过程的规范和目的性趋向。由于决策素质与决策能力的特殊关系,科学精神会自觉地以其精湛的技巧与其他精神素质融合渗透,以期相得益彰。科学精神不仅是决策素质的基础,而且在领导素质的形成过程中,一直扮演主要角色,居于超级的主动地位。整个领导素质实际上都是以科学精神为中心向外形成幅射网络的。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精神将会不断开辟决策素质的新领域,形成新的亮点。以科学精神为决策素质乃至领导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素质工程。

科学精神,我们事业的基础。

标签:;  ;  ;  ;  

决策的内涵:科学精神_科学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