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控制系统与温控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孙亚男

阻抗控制系统与温控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孙亚男

孙亚男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阻抗控制系统和温控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80例AU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实验组(90例),实验组给予阻抗控制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控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闭经率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发生率和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30±0.1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85±3.58)min;实验组术后12个月闭经率(81.1%)明显高于对照组(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比温控系统治疗AUB的时间更短,闭经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阻抗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是经期出血量多于正常月经量或非经期的、异常的子宫出血[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多是药物保守治疗或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有安全、临床恢复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被极大认可[2]。阻抗控制系统和温控系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广泛[3]。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实验组(90例)。实验组年龄41~58岁,平均(47.18±5.53)岁;病程5~31个月,平均(20.40±12.03)个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7例,子宫内膜息肉16例;其中贫血37例,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乳腺癌术后2例。对照组年龄40~57岁,平均(47.16±5.56)岁;病程4~31个月,平均(22.05±12.00)个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3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其中贫血38例,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乳腺癌术后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德国Wolf宫腔镜、美国豪洛捷公司的阻抗控制系统、迈德士公司的TB型治疗仪和一次性药筒。实验组静脉麻醉,膀胱截石位,进行妇科检查以了解子宫位置和大小,对外阴、阴道常规消毒、扩张宫颈。行宫腔镜检查以了解宫腔的大小、形态、内膜厚度。对于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先行等离子电切术,恢复宫腔到正常形态,测量宫腔长度。宫腔内放入一次性双极消融器并打开测量宫腔宽度,把子宫的宽度和长度输入诺舒阻抗系统控制器[5]。可自动检测子宫是否完整,通过测试后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子宫内可以去除子宫内膜,然后将网状电极缩回并从子宫取出。对照组麻醉、体位和宫腔镜检查均与实验组相同,手术必须在月经干净后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宫腔内放入已预热到176℃的TB型治疗仪球囊,依据电脑设计的程序运作可自动停止,然后取出球囊,再次使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是否呈黄褐色,若受热不均匀,立即补充治疗。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注意会阴清洁,连续3 d常规口服抗生素,如出现不同程度腹痛,可酌情选用止痛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并发症,实验组从一次性消融器送入宫腔后计时,对照组从预热的TB型治疗仪球囊放入宫腔后计时。记录随访术后l、3、12个月患者的月经周期、经量、经期、血红蛋白水平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30±0.1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85±3.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5.8±3.0)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6.3±2.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有12例(13.3%)腹痛,对照组有18例(20.0%)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12个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个月的闭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增生均为良性病变,癌变率低,适宜首选药物治疗,但由于孕激素治疗的服药时间过长,伴随有体质量增加、肝肾功能受影响等不良反应。传统子宫切除术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保留器官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今年来,子宫内膜去除术受到广泛关注,其最大优势是能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不破坏盆底正常解剖等。

阻抗控制系统在输入宫腔宽度与长度后,控制器能自动生成工作功率,利用射频能量可以将子宫内膜气化并且同时排出体外,随着内膜消除,组织的阻抗不断升高,达到50Ω即切除深度到浅肌层,然后设备会自动终止手术的进行,其独特的术前宫腔完整性测试保证宫腔在术前无穿孔。根据宫腔形状设计的网状电极可在宫腔内完全贴合两侧的宫角,解决了其他二代子宫内膜切除术难以处理的宫角残留问题,手术后宫角处的内膜切除完整,有效率很高。与温控系统相比,阻抗控制系统有最贴合宫腔形态特征的三角形三维双极作用探头与CO2自我检测系统,先进的设计使操作更简便,去除内膜更彻底,手术时间更短,尤其是宫角内膜去除十分均匀。临床显示,温控手术时间最好选择在月经后,因为此时子宫内膜为增生早期,较薄且厚度均匀,使温控更能发挥治疗作用,子宫内膜的厚薄不均可能会影响温控的疗效。阻抗组却没有月经周期手术时机限制,同时不需要对术前内膜进行预处理,治疗期间无需人为移动消融器,手术者无需长时间特殊培训即可学会使用仪器,比温控子宫内膜去除术更加快捷、简便。

本实验中,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发生率和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对患者的组织破坏性相当,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别。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2个月闭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实阻抗控制系统先进的设计使操作更简便,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去除内膜更彻底,并使宫角内膜去除十分均匀,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比温控系统手术时间更短,且手术时间不受经期影响,闭经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子静,杨永秀.诺舒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2):124-127.

[2]杨宏燕,李斌,宋菁华.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708-710.

论文作者:孙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  ;  ;  ;  ;  ;  ;  ;  

阻抗控制系统与温控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孙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