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用电量不断增长,现存的配电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用电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影响,所以农村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配电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改造措施,提高了农村电网设备的利用率,改善了农村电网的框架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建设现状;改造措施
1农村电网设置的必要性
首先,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在现代社会,电力技术应用到了各个方面,相比于古代人民,电力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当前的电力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的增多,使得电路异常的情况经常出现,从而使得电力的发展收到了阻碍。因此,需要合理设置电网,对用电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其次,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在国家电网当中,农村电网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将现金的检测技术、传感技术,从而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运行。并且还能够实现电力自愈,将不同形式的发电系统一起运作,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从而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从新的分工环境和新的体制环境来看。通过电网的设置,使得居民的家庭用电能够得到很大的便利,包括农村的智能灌溉、商业用电以及智能养殖方面,都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2农村配电网建设现状
2.1配电网管理体系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配电网工程建设存在较多问题,如有配电网建设时间较长、建设标准较低、老化维修欠缺等,这是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配电网工程建设面临的严重阻碍。
2.2供电能力不足
农村地区用电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特别是在夏季。从居民生活角度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功率电器在农村的普及率逐渐提高,极大地增加了农村用电负荷,导致农村用电量大幅超标。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在迎峰度夏时期,由于推广机械化作业,农业用电量大大增加。造成农村供电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目前我国农村的配电设施相对较差,农村供电能力较弱,容易造成变压器跳闸、烧毁的现象频发。配电变压器数量不足,对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2)部分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太小,使电路的供电能力有所下降,完全无法满足农村供电负荷需要;(3)农村配电网存在线路分散、专业电工少、工作强度大等特点,用电设备难以得到充分的保养和检查,造成用电设备的故障率升高。一旦出现用电事故,抢修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造成长时间停电,进一步降低了农村供电能力。
2.3电能质量低
当前,在我国的供电部门当中,加大了对农村10kV配电设备改造的力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农村电网的设备水平大大的提高了,但是仍然还有改进的空间。就改造面积的角度来说,由于涉及面比较广,所以还有一些部分的电网改造没有实现。就设备的使用时间角度来看的话,在公用配变电当中,仍然有一些使用时间非常久的配电线路、配变设备依然在使用状态当中,并且依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亟需对这部分线路与设备进行有效的改造。
2.4农村配电网络结构薄弱
当前,农村配电网络多为辐射网,这样就会造成电路的转载能力不强,有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的停电现象。虽然在对配电网络进行改造后,但是部分未改造地区由于资金的匮乏和制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偏远农村电网线路的导线截面积较小,线路老化问题严重。造成电路的短路,给线路健康水平带来严重的威胁。并且在遇到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时,线路的稳定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村供电可靠性下降,造成线路断线的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村配电网规划与改造措施
3.1完善管理措施
首先,供电企业应当对相关配电线路以及供电设备及时的检测与维护;其次,对电线的负荷控制加以重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三相不平衡情况出现的概率;再次,可以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例如电价时段优惠的方式,尽量让居民在用电高峰时期错开用电,对电压的调控以及网络监测加以完善;最后,对现代化监测设备加以运用,将调度作用充分发挥。
3.2提高电网整体供电能力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上升,农村居民对用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有效解决农村配电网出现的“低电压”问题,必须对电网的整体供电能力进行升级。农村电网应增加电源节点,缩小供电范围,优化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并采用简化电压等级等措施,提高农村电网的管理水平。在硬件设施方面,第一,供电部门应及时更换已经报废或即将报废的供电设备。第二,落实配电网n-1安全标准,对无法满足n-1要求的变电站进行双电源改造,提高供电的稳定性。第三,对变电站进行老化设备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变电站智能化运作。第四,安全专人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断电。
3.3加强农村配网施工技术控制
由于配电网经过的线路比较复杂,地理环境复杂,很容易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因此,建设改造中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第一,对线缆进行铺设时,要对电缆进行整齐排列,并且要对线缆进行标号,尤其是要对线缆的起点、终点、规格、型号等进行标注,确保电缆信息的清晰。同时,还应该要对电缆进行统一的防腐处理,确保线缆不受腐蚀。第二,加强对配网线路中的母线施工,母线安装质量对配网线路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母线安装之前要做好检查,对母线的外观质量进行观察,确保没有损坏,其平整度也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要对母线的架设标准进行分析,母线架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起翘、桥架不均匀等问题进行防范,同时支架吊杆露出过长丝线也是母线架设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要对丝线的长度进行控制。第三,对接地问题进行控制。接地问题是配网线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接地网的安装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对各个技术参数的控制,例如接地网的水平接地埋深大约为0.8m,接地电阻不能超过4Ω,在接地焊接的时候一般采用点焊的方式,焊缝的厚度不能小于0.8mm,在焊接结束之后还应该要及时进行清洁处理,涂上防锈漆,防止焊接点被氧化。
3.4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要想增强农村电网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必须优化电网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还能增强电网的运行安全水平,大大增强电网的供电能力,使得供电可靠率明显上升。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农村配电网改造过程当中,主要有两个艰巨的任务:(1)尽快实现在用户家庭安装智能电能表,这样不仅相应了国家的政策,还能够做到保护用户的隐私。(2)在做到智能电表的改造任务后,还要加强对低压配电网基础网架的改造。
3.5装设无功动态补偿设备
农村用电需求的增加,使农村配电网的供电距离与过去相比远远增加,一定程度上对供电电能的质量造成影响。在输送相同的功率时,提高功率因数有利于降低视在功率值与对应的负载电流,从而降低供电线路的功率损耗。因此,装设无功动态补偿设备能够有效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农村配电网的供电质量。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供电中的损失,在农村配电网建设及改造过程中,应采取变电站集中补偿和大用户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方式,使农村居民享受到质量更高的供电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对配电网的改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需要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力度,并落实管理,从而促进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电力实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农村配电网规划分析[J].刘焕,栗大维.通讯世界.2017(06)
[2]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J].江聪.山东工业技术.2016(23)
[3]农村配电网改造勘察设计及实现的质量控制研究[J].贺军,赵代弟.中国新通信.2016(24)
论文作者:李剑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农村论文; 电网论文; 配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母线论文; 线路论文; 能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