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存续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胜利油田存续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张学亮[1]2002年在《胜利油田存续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胜利油田实际情况,分析了存续公司的内外经营环境,并进一步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研究了存续公司目前应采取的战略组合。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内部环境分析。通过回顾历史、调查现状,找出了存续公司具有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分析了WTO、知识经济的影响,研究了国家政策发展趋势以及中石化、胜利油田关于存续公司的发展策略和东营市的地区经济形势,并采用SWOT分析法找出了存续公司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了存续公司应采用的战略组合。 ·发展战略。详细阐述了存续公司应达到的战略目标、要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研究认为,存续公司目前应选择的战略目标是:巩固油田内部市场,同时扩大社会市场,谋求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并保证存续公司能够持续发展,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即: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改制分流、进行专业化重组,并注意融资策略、营销策略和人才策略的研究与实施。

高照军[2]2009年在《国有存续公司经营多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营多元化是存续公司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经营多元化现状,以交易成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代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胜利油田年鉴和相关统计和问卷调查资料的数据,探讨了国有存续公司经营多元化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国有存续公司治理机制和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文章首先用定性的方法对存续公司的经营多元化进行了剖析。回顾了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划分了其经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并对这一特殊的经济组织的经营多元化的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经营多元化是存续公司面对市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定量分析建立在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叁个模型(Anova分析、线形回归和定序回归)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Anova分析,从公司水平得出不同类型的存续公司所反映出的经营多元化之间差异,并予以量化;ANOVA分析发现存续公司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线形回归亦从公司水平分析了影响存续公司多样化的各种因素,得出了存续公司经营多元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结论是,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的经营多元化是与其资产能力不相适应的经营多元化。采用社会调查数据,对胜利油田存续公司职工改制偏好的定序回归分析表明,职工的改制偏好影响着存续公司经营多元化进程中的重组改制,这为从经济主体层面寻找完善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经营多元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文章结论部分提出了完善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提高资产盈利率的具体措施,并对存续公司重组改制如何结合职工的改制偏好实现和完善存续公司的经营多元化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和建议。

赵寿森[3]2001年在《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生产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说明胜利油田重组改制后 ,组成的油田存续公司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 ,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各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与原来相比出现了四个方面的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 ,内部又存在四个严重的不适应 ,两方面共同作用 ,导致油田存续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本文在分析其劣势与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油田存续公司将来的发展任务、思路及发展战略。

吕芙瑶[4]2007年在《胜利油田存续部分深化改革思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石油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石油石化企业作为石油工业的组成部分,其持续稳定的发展成为维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胜利油田是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2000年,中石化企业进行内部重组,胜利油田将工程技术服务、生产辅助、后勤保障、文教卫生、多种经营等部分剥离出来,油气生产主业组建为上市公司在境外上市,剩余部分作为存续企业继续留在管理局,从而形成了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和胜利石油管理局两大部分的局面。核心、非核心企业分离之后,对存续企业的改革改制成为存续部分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将运用SWOT方法分析胜利油田存续部分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对胜利油田存续部分深化改革及持续发展问题提出探索性的对策,同时对顺利实现存续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提出相应意见。

任建华[5]2002年在《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生存发展问题的战略思考》文中指出重组改制后的胜利油田存续公司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 ,与原来相比出现了四个方面的根本变化 ,内部存在四个严重不适应 ,但存续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有四个明显优势。胜利油田存续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结构调整、产权重组和体制改革、全面开拓生存空间。

张冬[6]2012年在《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企业集中在同一地区,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互相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企业制度。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组织,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具有网络化特征的空间产业组织。我国产业集群起步较晚,至今也不过15年的时间,尽管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显着,但是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却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全面分析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在东营市的发展特点、取得的成绩、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方法和途径。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源的分析,结合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国内部分已经成型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对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叁个层次进行阐述:第一个层次是对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从经济学的角度如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韦里克的SWOT理论、韦伯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理论、马歇尔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具体说明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二个层次简述了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起源、特点和发展现状,如产业集群已经发展起来,规模在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地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发展态势良好,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等;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产品技术含量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企业竞争存在无序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等,并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东营市政府的宏观指导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开放力度不大,企业的发展空间狭隘;核心竞争力不足;民间资本的参与度低,企业之间竞争无序等。第叁个层次是通过对比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休斯顿和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以及国内部分已经成型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如大庆、盘锦、渤海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等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东营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影响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以及给政府建议,如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何引导民间资源流入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等。本文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和对策建议,可以为东营市政府建设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参考,以加快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董琰[7]2002年在《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原胜利石油管理局的油气勘探开发主体部分重组改制而成的,是中国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胜利油田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其发展战略的研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借助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从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入手,运用PEST方法,从国际、国内、行业、地方政府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的外部环境,着重研究了企业的内部发展环境,分析了企业面临的机会、威胁以及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研究了企业的竞争力,进而研究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研究认为:胜利油田面临的发展形势严峻,实施持续发展战略的准备时间不是很长,如果近期不能做好战略调整,胜利油田将会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机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结合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的战略进行,并充分利用胜利油田占据中石化上游主体的特殊地位,贯彻“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握资源扩充、建立现代管理体制两个重点,努力实施资源扩张、建立现代管理体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谋求建立油田的持久竞争优势,实现胜利油田的新发展。 本文在充分结合胜利油田实际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鉴于我国石油企业所处的环境、改革的进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其他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许梅[8]2007年在《油田存续企业纳税筹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税筹划作为企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己经被社会所承认,被企业所接受,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已迅速展开。自1999年,我国几大石油集团陆续重组分成“上市部分”和“未上市部分”两大部分,未上市部分就是我们所称的油田存续企业。油田存续企业主要经营一些盈利能力不强的资产和业务,在此背景下,要想生存和发展,油田存续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积极开展纳税筹划研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纳税筹划的概念、原则、筹划方法进行了探讨;其次,以胜利石油管理局为背景,论证了油田存续企业纳税筹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确定了油田存续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最后基于油田存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主要税种两方面,以胜利石油管理局为例对油田存续企业纳税筹划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油田存续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沈士龄[9]2001年在《从上市公司与存续公司的关系谈存续公司的自立生存》文中指出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功,标志着中国的石油石化产业已经完成一次整体性变革。在国内,行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在国际,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形势已经具备了基础和条件。中石油、中石化大规模重组改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加快整个国企改革步伐,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中石化上市后,一个直接关系中石化集团稳定和

王锦成[10]2006年在《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全球竞争的时代,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文化竞争。胜利油田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胜利文化的传统文化,形成于油田的创业阶段和计划经济时代;第二阶段是胜利文化的转型和创新阶段,形成于油田的二次创业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期。以知识经济、网络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新环境为胜利油田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胜利文化也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按照现在的时代标准审视胜利文化建设现状,原有的胜利精神、企业理念及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各个层面上都在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和脱节。 通过对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的实地调研,系统地收集了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资料、信息。在对调查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胜利文化建设现状与新的环境变化的不适应之处。并运用企业文化建设及其评价相关理论对胜利油田的国内外经营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了胜利油田在新形势下的整体发展战略及新战略对胜利文化建设的要求。 针对胜利文化建设现状与环境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的现状,结合胜利油田新的战略对胜利文化建设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推动胜利油田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主要包括:第一,结合胜利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胜利油田发展战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展开,赋予胜利文化建设原有各要素以新的内涵并按照时代的要求和科学的标准补充完善新时期胜利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第二,提出胜利精神整合、胜利油田企业形象设计(CIS)、胜利油田《企业文化手册》设计编写和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编写作为新时期胜利文化建设的四项重点工程;第叁,针对胜利油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推动胜利文化建设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程序。

参考文献:

[1]. 胜利油田存续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学亮.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2]. 国有存续公司经营多元化研究[D]. 高照军. 石河子大学. 2009

[3]. 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生产发展战略[J]. 赵寿森. 山东经济. 2001

[4]. 胜利油田存续部分深化改革思路探讨[D]. 吕芙瑶.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5]. 胜利油田存续公司生存发展问题的战略思考[J]. 任建华.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6].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D]. 张冬.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7].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董琰.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8]. 油田存续企业纳税筹划研究[D]. 许梅.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9]. 从上市公司与存续公司的关系谈存续公司的自立生存[J]. 沈士龄.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1

[10]. 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王锦成. 山东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胜利油田存续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