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论文_王庭发

强化中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论文_王庭发

王庭发(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新安初级中学 广西 百色 531405)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观察物理现象,掌握解释这些现象规律,可很多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碰钉子,有疑难,出现了学习障碍,慢慢地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有些学生会放弃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经常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呢?显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主体参与 实验教学 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52-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强化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正确教育思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教材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理背景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生活——物理——生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满堂灌”、“满堂问”是适应不了教育创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师必须由“讲”变为“导”,以更丰富的“情境”去促进学生的知识生成和运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对“情境”的思辩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增长和能力创新,让学生在对物理的学习中通过体验、思考、资料检索、调查、实验、操作、修正假设、交流等多种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要强化初中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尊重学生个性,营造良好氛围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对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个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时,学生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他们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而无须压抑,增强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创新的勇气和自信心,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教学,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理解事物的学生,让其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使其加倍地感到自尊、自重、自信,由此充分发展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性和能力的创新。

2.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应以能力创新的培养为归宿,能力创新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

2.1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体参与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讲过:“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第一是要有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实施物理实验教学应使学生自始至终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果说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最初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那么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中间阶段就应设法保持这种兴趣和动机,在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后期则应设法发展和升华这一兴趣和动机。为了激发、保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在设计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物体内在引人入胜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观察、讨论、辩论、小制作等),吸引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引发能力创新的欲望。

为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就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并在课堂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一般来说,一堂课学生独立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对于教学中需要研讨的问题,教师不应以“知识占有者”的身份出现,也不应该硬性将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的思路,而要“设身处地”把自己的思路移至学生的思路上,切实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勇于提出新主张、新方法,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二物理有一个光学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对这个实验学生们很感兴趣,实验所需仪器是光具座和一盒附件。笔者对本校自己所担任的两个初二班级学生进行对比,其中一个班按照课本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们很快就把实验做完了,有的人便开始嘻戏。另一个班我利用剩余的时间设计一些趣味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实验内容,还充分利用了现有仪器,大大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创新思维。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平时的练习题,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探究性的问题:

(1)蜡烛成像在光屏上后,把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怎样变化?(仍有完整的像,只是变暗)

(2)把蜡烛上下左右移动(物距不变),观察实像移动的方向及速度。

(3)用光屏可接到清晰的实像,移动光屏观察一下光斑与实像的区别。

(4)凸透镜可做放大镜用,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迹,观察哪个放大效果好。(焦距小的较好)

(5)对着透镜仔细观察蜡烛的像,里面还有一个正立、一个倒立的像,为什么?(联系课本p.43“球面镜成像”的内容)

(6)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哪个做物镜?哪个做目镜?实际观察一下。

(7)近视镜是凹透镜,用这种眼镜片做实验可以观察一下凹透镜成的虚像。

(8)用一个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和一个眼镜片组成一个“猫眼”(防盗门上的观察孔),分析一下成像原理。(门外侧为凹透镜,内侧为凸透镜)。

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主体参与性马上提高了,他们开始互相研究,通过实验找出正确答案。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创新,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使这堂单一型的实验课更加别开生面了。直到下课铃响起,学生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实验室。

2.2增加教学手段的科技含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要激活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就要使教学手段常用常新,让教师达到激疑导学的目的。信息时代的科技日新月异,给学生创设了学习、发现、创造的广阔天地。让现代教育技术进入物理实验教学,是推进物理实验教学学生主体化、培养学生能力创新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实现了平面变立体,单向变多向的转变,并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要善于把传统媒体与各种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引入物理实验教学,做到巧用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探求新知,鼓励学生勇于进取,大胆创新。

3.革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性和能力创新

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合作”。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学生“主体参与性”的具体表现,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让学生成为“主体”,不能用“灌输”或“复制”的方式教学,而应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敢说、想说,在“说”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或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或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批判。例如,我们在教学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就可以把学生引入物理情境中,或是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情趣,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师就要做到“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想的尽量不想”,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引导他们描述看到的现象,鼓励他们总结其中的共性,激励他们探寻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画龙点睛。照这样做,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颇费周折,从时间上讲似乎不划算,但这样做,教师才是让学生真正地学习物理,而不是让学生“背”概念或规律。这样做还愁教学效果吗?又如,我们如果能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有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更难得的是,在此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意识都能有所提高。真正这样做的教师,一定会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合作、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提高学生成绩和学生能力创新的培养是很有用的。再如,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如果经常让学生“说说”,给他们一个“质疑和批判”的机会,教师往往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仅有利于师生相长,而且对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能力创新大有益处。

总之,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显突出了两大特征:一是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二是科学探究贯穿始终。我们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不妨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创造性技法,并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应用创造性技法观察、发现问题,然后去探究、去创新。这样,对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和能力创新的培养一定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为创新的源头在生活,创新的源动力也在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27期

[2]张森.启发式教学在物理课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2003年第5期

[3]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他山之石综合网,2007年5月

论文作者:王庭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强化中学生主体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论文_王庭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