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室技师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_洪兴金,罗宏新,林金兰

单采血小板室技师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_洪兴金,罗宏新,林金兰

洪兴金 罗宏新 林金兰(三明市中心血站 36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室环境对技师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综合文献并分析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提出了重在防护的相应措施。结果 单采血小板室内的多种有害因素都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技师身心造成危害。结论 单采血小板室技师的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积极的防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室 危险因素 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74-02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apheresis piatalet-room nurses in practice

Hong Xingjin、Luo Hongxin、Lin Jinlan。 corresponding author:Hong Xingjin。Sanming Blood service,Sanming36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arm and protecting measure of apheresis piatalet-room’s environment to technician-es. Methods To review literatures,analyse harmful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measure of protecting. Results Multiple harmful factors ofapheresis piatalet-room could be protected to avoid and reduce the harm of bodies to technicianes. Conclusion technicians health in the apheresis piatalet-room should be noticed highly.Positive protecting measure is very useful.

【Key words】apheresis piatalet-room danger factor protecting

单采血小板室技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承担单采血小板的任务和献血者的连续性床旁监护工作,还要完成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保留、管理工作和急诊任务。其工作环境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因此,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增强技师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使职业危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常见危险因素

1.1物理危险因素

1.1.1意外及锐器损伤 单采血小板室技师每天频繁的进行动、静脉穿刺、拔针、锐器处理、处理各种献血过程中应急事件等,在上下机操作过程中可被献血者血液直接喷溅到脸部、眼睛、受损皮肤等处,造成自身伤害,还可能直接感染上血源性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针头刺伤,它们通过血液的感染率极高,而且献血者一般用16G内瘘针,一旦刺伤,伤口较大,感染的几率更高。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

1.1.2噪音及辐射 单采血小板室有多台血细胞分离机,空间相对较小,还拥有电视机、电脑、空调等,噪音及辐射主要来源于这些设备,据测血细胞分离机报警噪音为35~73分贝,而我国对医院的环境噪音标准理想值为35分贝,极限值为45分贝[2]。技师长时间在高噪音、多辐射环境中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可出现烦躁、焦虑、紧张、头痛、失眠、听力下降等。

1.1.3臭氧 单采血小板室空气消毒使用的紫外线灯可产生臭氧,其是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最危险的刺激物之一。由于臭氧的特殊气味以及室内空气中氧浓度相对低可引起技师呼吸困难、过敏性哮喘、头痛、头晕、恶心及呼吸道刺激症状而产生剧烈咳嗽。长时间接触易导致人体皮肤癌变和肺气肿。

1.2化学危险因素

化学消毒灭菌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戊二醛等是单采血小板室常用的消毒剂,单采血小板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场所,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技师不可避免的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戊二醛等的空气或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灼伤、胸闷气促、咽喉干痒、哮喘、皮肤过敏、色素沉着等症状。甚至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可有致癌的危险。另外,技师在工作中手套上的滑石粉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危害性,血管瘀血、组织增生,并且可以肌肉组织内长期存在。[3]

1.3生物危险因素

血站是依据GB 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健康状况和血液检测的项目进行筛查。其中仅强制性要求对血液中ALT、HBV、HCV、HIV、和梅毒(Syphilis)试验进行检测,而其它血源性疾病项目未进行强制性检测。如:ADH、AFH、AGH肝炎病毒和输血相关疟疾、弓形虫和其他原虫、输血相关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巨细胞病毒(CMV)、西尼罗病毒(WNV)、人类细小病毒B19等。另外:人体感染上病原体后存在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效价甚低而不能检出的“窗口期”。因此,对受血者和技师都存在极大的风险。据文献报道在我国东南沿海有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低流行的区域[4~6]。

技师在做单采血小板操作的过程或处理献血不良反应中,接触献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是主要的生物性感染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严重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常有呕吐物,在处理不良反应时紧张的氛围,使得技师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献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二是技师工作中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采血针头、剪刀、玻璃。因此被污染的锐器伤则是导致技师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据有关报道:血污染针头刺伤后HBV感染率6%~30%,HCV感染率1.8%,HIV感染率0.3%。而每年全球将近有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7]。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8]。可见单采血小板室技师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4心理、社会、环境危险因素

1.4.1心理、社会危险因素 是技师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运用血细胞分离机技术单采血小板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是实施体外血液循环,从献血者体内采集单一血小板成分血,其它成分返回到体内。血液循环采集时间长,献血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技师在采集血小板前、中、后过程中,必须异常集中注意力连续性床旁密切观察设备导管血流通路、献血者不良反应的情况。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技师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较常见:轻度表现为精神焦虑、呼吸和心跳加快、手足麻痹感、头晕目眩、面色苍白伴轻度出汗等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但献血者仍有知觉;中度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脉搏减慢,浅表呼吸;重度表现为晕厥、抽搐、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甚至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

单采血小板是实施体外血液循环,还可见:体外循环凝血、静脉穿刺部位血肿、枸椽酸盐反应、溶血反应、全身过敏反应、空气栓塞反应、心血管反应等较重不良反应。面对上述献血不良反应技师要沉着冷静、准确判断立即给予处理,如遇不良反应变化迅速,应立即抢救。因此极易造成技师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使其产生生理、心理上的疲劳。

单采血小板是一项责任性大,专业性强、技术性高,急症救助响应多,使得技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技师的家庭压力、社会地位、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以及各种各样的身体危害都会增加技师的心理压力,使得技师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而影响工作热情和质量。

1.4.2作为单采血小板室工作的特殊性,要移动设备,搬运采集血小板一次性管道,技师需消耗一定的体力。室内采用耐腐蚀的地板,地面光滑,易导致技师意外摔倒致伤,甚至骨折。经常应急加班工作,使得技师的身体长时间疲劳。这些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2 防护措施

2.1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2.1.1意外损伤的防护 技师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并采取措施预防血源性病毒传播:(1)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防护:每次操作前后洗手和手消毒、工作服每周定期更换清洗、高压蒸汽灭菌;在所有的穿刺、引血、回血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镜,避免直接接触献血者的血液、分泌物等。(2)安全操作控制:技师在穿刺、拔针、传递针头时应谨慎小心、严防刺伤自己或他人。传递针头时,针尖方向朝向自已;不要毁损、弯曲或双手套回针帽;针头等锐器使用后立即单独放入硬质利器盒中,利器盒不宜过满(<3/4),以防在销毁运送途中伤人。(3)注射疫苗 当操作中不慎刺伤皮肤时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用大量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并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后包扎。若献血者留样样本复检相关项目显示反应性时,应于伤后24h内注射高效价相关病毒抗体。每年至少一次,按献血者一般检查、献血前血液检测的项目给技师健康体检,在保护性抗体阴性时,注射高效价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保护。

2.1.2噪音的防护 技师自觉保持室内安静,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患者看电视尽量调低音量,有条件可配无线耳机,以减少噪音。同时做好仪器的保养与维护工作,调整机器报警声音至最低,加强巡视,减少报警发生率。献血者初筛项目及血细胞分析仪装置安装在独立单元,隔离单采血小板室,关闭门窗以隔音。

2.1.3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灯操作按钮全部装在单采血小板室之外,并装有定时装置,避免在紫外线灯照射下进出室内操作按钮。工作期间,禁止入内,消毒结束后及时开窗通风换新鲜空气,2次/d,20-30min/次。除了装有定时紫外线灯照射装置外,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安装在工作期间可使用的空气消毒机。

2.1.4在单采血小板之前准备好采集管道、调试好血细胞分离机,对献血者进行初筛项目检测的同时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献血注意事项沟通。技师要养成良好的心理应对技能和业务水平,沉着、冷静的采取有效方法,应对各种应激源。

2.2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

除了生物性的防护措施外,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认真检查化学消毒剂的存放,防漏出,溢出。在室内尽量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鉴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尽量在医用手套下面戴一层薄膜手套。

2.3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技师防护知识,预防血站内感染的发生。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科室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从事血小板采集。充分了解献血者的初筛项目检测结果,养成工作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习惯:着长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换鞋,工作服每周清洗,口罩每日清洗消毒,每周更换一次,拖鞋每周用84液浸泡消毒,一旦污染立即更换,尽量穿袜子。采集完血小板应处理好使用过的一次性血小板采集管道及其它医疗废弃物,以免管道内容物外漏给医疗废物处理者带来危害。为防止锐器伤,操作时戴手套,还应该做到尽量不回套针帽,传递各种锐器时尖端朝向自己,拆安瓿时用纱布包裹,分离针头时用钳子,针头及时放入锐器盒中,不要随意弄弯或弄直针头,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下冲冼,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包扎。在伤后24h内按照《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填表上报处置。

2.4心理、社会、环境危险因素的防护

2.4.1负重、搬运重物时寻求他人帮助,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保护自己,进入单采血小板室更换鞋子,上班时可穿弹力丝袜,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对于应急加班,科室应合理调整人员配置,安排休息时间,缓解紧张心理,稳定家庭生活。

2.4.2血站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改善技师工作环境,满足其健康的生理需要,确实关心技师的家庭、工作、心理、生活、学习,组织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加强科室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技师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血站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一定的防护工具的配置和适当的应用激励因素,一定限度上缓解技师的心理压力,使预防下防护贯穿于整个技术操作过程中,大大减少其职业危害,使技师在工作中得到满意和激励,调动自身内在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度。

3 结语

单采血小板室技师在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在各项专业技术操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献血者与操作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同时也易造成技师的自身感染。因此,技师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强化防止交叉感染的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由科主任监督执行,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单采血小板室内感染信息,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减少职业危害,保障技师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NIOSH.Prventing needlestisk injures in health cane setting [EB/OL]1999.11.www.cdc.gov/noish.

[2]李爱英,秦茂凤.重视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3-107.

[3]吕青.两种医用手套润滑粉与大鼠肌组织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 (6):330.

[4]胡建达,叶俞生,彭永麟,等。福建部分地区儿童中HTLV-Ⅰ携带者的发现,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17(5):259

[5]黄如欣,洪素云,周娟娟。闽南“健康”供血者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感染状况调查,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7,17(4):399

[6]张国忠,尹红章,田萍萍,等。福建省莆田地区献血人群HTLV-Ⅰ/Ⅱ抗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00,13(2):125

[7]任南,文细毛.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9.

[8]谢红珍.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3, 30 (12):6.

论文作者:洪兴金,罗宏新,林金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单采血小板室技师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_洪兴金,罗宏新,林金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