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评价论文_覃海滨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中医医院 常德市石门县 415300

【摘 要】目的:探讨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单一的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将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法和单一的针灸治疗进行对比,前者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平衡针灸;疼痛仪;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效果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人体的运动系统,骨骼之外皮肤以下的组织出现的急性挫伤或撕裂,其中包含筋膜、韧带、肌腱、脂肪等组织,或者附近的神经和血管出现的急性损伤[1]。当这些组织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时,发生急性损伤而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症状[2]。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22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0.2±4.2)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20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29.8±4.3)岁。所有患者中包含腰部扭伤29例,踝关节扭伤23例,膝关节扭伤22例,肩关节扭伤14例,其他损伤2例,并根据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单一的针灸治疗,在此不做具体说明。实验组患者实施平衡针灸联合疼痛仪治疗,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是平衡针的治疗方式:首先选择3寸的一次性无菌针,然后进行消毒,并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选择入针的穴位,踝关节损伤的患者选择踝痛穴,腰部扭伤的患者则选择腰痛穴,膝关节损伤则选择膝痛穴,入针后要注意在3秒内拔出,整个过程不能超过3秒钟,且不同穴位针感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只需将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对于肩部扭伤的患者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法,膝痛穴则采用两步到位针刺法,其余部位选择三步到位针刺法,每天治疗一次,每1周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两个疗程。

疼痛仪治疗:使用仪器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直接照射,注意每个部位的照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同样治疗一次,每1周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两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肢体功能可以进行正常活动;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但运动后会有疼痛感;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可能加剧,肢体运转功能暂时丧失。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导致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因素多数为锐性或钝性暴力损伤,其中包含扭伤、摔伤、擦伤、挫伤、撞伤等,导致肌肉局部皮下软组织出血或撕裂,其疼痛程度和受伤部位神经系统的敏感度和受伤程度相关,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肢体功能暂时丧失、有明显的创口等,通常轻微的软组织损伤通过处理后2-3天即可恢复,但受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影响正常生活[3]。

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方式诸多,包含镇痛、理疗、中成药、针灸、仪器等方式治疗,患者受伤1天内可使用局部冷敷,能够消除水肿,也能起止痛止血的作用。但针对未及时处理或受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平衡针灸治疗效果不错,其主要是通过使用针刺,并根据受伤部位选择穴位入针,对周围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运用神经通路传至大脑中枢系统,而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最高组织,能够调动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的运转功能,以此来促进和激发患者的身体免疫功能,使平衡失调的中枢系统恢复至平衡状态,达到靠患者自身的能力来进行自我修复和治疗的目的[4]。

而疼痛仪主要是通过散发低频脉冲来对疼痛情况进行干扰,并通过直接照射将低能量光量子注入受伤部位的血液,使患者的血液流通的同时疏通经络,减少组织和神经之间的水肿,缓解因缺血导致的肌肉痉挛和僵硬,使受伤部位恢复正常功能[5]。本次实验将单一的平衡针灸治疗法和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法相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式配合治疗效果更优,能使患者尽快的恢复肢体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将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法和单一的针灸治疗进行对比,前者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梅.筋导散对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组织IL-1β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

[2]蒋国鹏,谢兴文,顾玉彪,李晶,许伟.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07):1209-1211.

[3]余飞.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大鼠HGF表达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4]瞿亿明.伤痛宁搽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IL-1β、IL-6和PGE2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

[5]李娜.斜刺对急性钝挫伤模型兔腓肠肌IGF-1表达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论文作者:覃海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评价论文_覃海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