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730050)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率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选5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随机编号,使用计算机软件、遵照均等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与对照组62.07%相比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觉、上肢疼痛麻木、颈肩疼痛不适评分较低,P<0.05。结论 在颈椎病治疗中,针灸治疗利于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治疗效果理想,推荐探索性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治疗;体征症状
颈椎病为临床多发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中,多由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目前我国颈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日益年轻化,日渐成为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对于伏案工作人群而言,其发病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与生活,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疾病治疗探究[1]。针对颈椎病患者,以往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但是效果不尽理想,而近年来针灸治疗应用广泛,日渐成为颈椎病治疗主要方式之一。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率影响,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选5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随机编号,使用计算机软件、遵照均等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40-68岁,平均(54.13±4.11)岁,病程2-8个月,平均(5.21±1.09)个月;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41-69岁,平均(55.02±4.41)岁,病程1-8个月,平均(4.93±1.21)个月。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明确研究目的和过程,认可此项研究,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颈舒颗粒(安徽精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10153),6g/次,3次/d,持续给药1个月,若患者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则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418),10mg/次,1次/d,持续给药15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针灸时患者俯卧或坐位,取合谷、百会、内关、凤池、颈夹脊、足三里、关元、列缺、气海和申脉等穴位,常规消毒后使用毫针进行针灸治疗,进针得气后对足三里、关元和气海穴位行提插捻转补法,其余穴位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1次/d,持续治疗15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比较,显效:治疗后患者颈臀部放射性疼痛、收治麻醉等情况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肢体功能明显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2];体征症状评分,具体项目包括:感觉、上肢疼痛麻木、颈肩疼痛不适,0-6分评分,分值越低说明程度越轻[3]。
1.4 统计学处理
参考具体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前者表示为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后者表示为例(n)、百分率(%),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t值和X2检验,若P值小于0.05,提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与对照组62.07%相比较高,P<0.05,详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觉、上肢疼痛麻木、颈肩疼痛不适评分较低,P<0.05,详见表2。
3.讨论
颈椎病临床较为常见,中医理论认为其属“眩晕”范畴,而眩晕与髓海不足关系密切,此病病机在于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导致患者肝阳上亢,出现痰湿中阻情况,且肝失所养,影响患者脾脏的运化功能,进而生痰浊,因此中医治疗提倡补肾健脾、涵养肝脏[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由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觉、上肢疼痛麻木、颈肩疼痛不适评分较低,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灸时中医治疗手段之一,能够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并调节其营养状况,缓解病变部位水肿情况,并改善肌肉紧张状态,针对颈椎病患者给予针灸治疗效果理想,具体选择百会穴、风池穴、颈夹脊穴和足三里等,其中百会穴内络于脑,可贯通诸阳之经,对其进行针刺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情况,调整患者眩晕问题,风池穴位于风邪汇集之处,针刺之可达到清脑开窍、明目益聪功效,颈夹脊穴深部存在椎动脉,对其进行针刺可改善患者椎动脉供血情况,有效缓解其眩晕等临床症状,并可有效解除患者肌肉痉挛问题,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足三里穴位针灸可起到健脾益胃效果[5]。
综上,在颈椎病治疗中,针灸治疗利于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治疗效果理想,推荐探索性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旭梅,刘永锋,洪媛媛,等. 于海波运用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经验[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1):96-99.
[2]方婷,刘福水,谢洪武,等. 针刀与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7,60(11):2244-2247.
[3]张忠文,苏爱国,聂克勤,等. 针刀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6,35(9):176-178.
[4]洪伟. 探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世界中医药,2016,17(b06):2150-2151.
[5]李慧,符文彬,梁伟雄,等.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试验疗效与不良事件的期中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6(7):1665-1669.
论文作者:周永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颈椎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疼痛论文; 体征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