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下中越边境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分析论文_杨磊

杨磊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市,530007)

[摘 要]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体系为基础,以中越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为依据,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投资安全、产业优势和跨境合作等方面,探讨云南广西两省区在中越沿边经济带建设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中越边境地区特色产业选择与新型经济园区的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双边贸易 增长方式 加工贸易 口岸经济 特色产业

[作者简介]杨磊(1965—),男,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外经贸实践及教学。

[中图分类号] F1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2-0063-04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陆地边境长达1450多公里,经贸往来源远流长,优势明显。两国自1991年关系正常化以来,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两国的贸易增长迅速,中国自2006以来连续八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越南的大米、水果、煤炭、橡胶第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而中国则是越南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建材家电和农资产品的主要来源地。据中国驻越南使馆的数据,中越双边贸易额1991年为3200万美元,2011年已突破400亿美元,增长1000多倍。2012年,中越双边贸易再创新纪录,达410亿美元。

在一般贸易强劲增长的同时,中越边境贸易也同步快速提高。据越南工贸部称,虽然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但2006-2011年阶段中越边境贸易仍强劲增长,年均增幅约29%。

一、中越经贸中的隐忧

(一)中越双边贸易高速增长背后的困境

进出口贸易是越南国家经济重要支柱之一,2012年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021亿美元。尽管中越贸易的“蛋糕”越做越大,但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中国既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越南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其中,近两年越南国际贸易逆差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中国出口越南的商品中85%为机电设备,而越南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 经济附加值差距严重。

随着双边贸易的结构倾斜和外汇收支严重不平衡,一些越南媒体开始拿中国企业和商品进行炒作,经贸合作中开始出现的大量不和谐声音,让中国商品的形象和企业利益严重受损。此外,越南货币汇率波动大、劳动许可证难办等都是普遍遇到的各种市场问题。从国家经济利益的层面上,越南下一步很可能会采取一些贸易管制及调整措施,以平衡其日益扩大的对华贸易逆差。

(二)过境通道局面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总体缺少中心城市依托,分布在广西云南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的边境城市规模很小,功能不全,城市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中越边境中心口岸城市。两省区边境地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缺乏加工能力,配套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偏低,大多数企业都是属于流通型而非生产型企业,边境地区在产业的体制和机制上的还缺乏协调能力。

虽然,目前两省区边贸数额总量较大,但很多都是“过境贸易”,只有“交货”没有“交易”。例如,尽管目前广西凭祥市已成为中国产品通往越南和其他东盟国家主要陆路通道上的主要物流集散地,但由于没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的支撑,边境贸易的本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货物的进出口方式都是外省客商从口岸直接接走进口原料,而后借道广西出口东盟市场产品。

(三)地区局势敏感性日益增强

由于国际政治与海洋权益的分歧,目前,东南亚形势较为复杂。美国一系列行动彰显重返亚太的决心;俄罗斯与越南联手在南海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日本和越南正在开展“越日友好年”,并在未来10年内将双边贸易额至少翻上一番。中国要处理好与越南的关系,还必须处理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需要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创新合作方式。

地区关系敏感性增强,对经济的影响关联度加深。如,2011年的“湄公河惨案”,2013 年中缅边境的“克钦邦冲突”,特别是潜在的中越南海争端问题,给中越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挑战。

(四)跨境投资的安全性问题

跨国投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成本较高,法律信息不对称等。一方面,产业形态与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使得许多投资越南的中国企业就像当年跨国公司进中国时一样,准备不足。另一方面,越南劳动力成本的迅速增加也让企业的成本压力倍增。加上这两年越南国内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竞争力受到削弱。

外经贸的核心问题是风险的有效规避,而其中最大的风险是国家风险,跨境投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中越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应理性地思考,投资不宜盲目。从根本上说,越南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高度联度,权力集中。多种迹象表明,越南在政治、军事、外交甚至文化上开始刻意疏远中国,或者也可以说是回归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受国际政治、全球经济、地区局势、国家心态和海洋权益等因素的影响,不管我们付出多少努力和让步,想重新回到那种“同志+兄弟”的年代,显然是不可能了。因此,理性看待和冷静对待与越南的经贸关系,选择安全的投资方式和友善的经营环境是有必要的。笔者认为,除非有国家担保,地方产业大规模投资应当选择保险的做法,沿边境中国一侧展开投资会比较稳妥。

二、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哈佛大学教授M.波特在《竞争论》一书认为,一个国家(区域)的竞争力不一定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而主要看该国有无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或产业群。国家区域形成自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固然与天然的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等有密切关系,但更需要的是培养,有组织地建立和强化的。

(一)应符合国家战略的需要

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商贸、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型经济园区是关键,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开发是重要的切入口,以形成中国-东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性现代产业基地。

(二)应符合地方经济战略的需要

笔者认为,虽然越南将作为东南亚的新兴市场国家,但从国际商品态势上主要作为中国产业发展原料基地和产品市场的格局短时间不会有根本的变化,两省区对越南的经济战略,应该改变现在的单纯“通道经济”模式,提升为“国门经济”和边境产业平台,更要针对越南小规模多批量少风险的贸易原则和交易特点,改变大规模、盲目性的习惯做法,提升为边境集结人才、资金、技术和原料的稳妥、具有梯次投资结构的 “特色加工产业”经济。

(三)应符合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需要

富裕、繁荣和开放的边境是国家最好的稳定机制、防御态势和预警系统。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国务院2011年下发《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高跨境经济技术合作水平,逐步建成一批以能源、原材料、特色农产品、粮食、棉花等资源性产品为主的国际物流集散中心。两省区应选择一批重点口岸和城市,发展外向型产业,完善配套产业链,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资金聚集效应,探索与越南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推动人民币与越南币的共同流通,形成中越国际经济走廊和经济合作带。针对越南的农业国情,重点是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持特色农牧产品加工,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四)应符合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

全世界十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有六个在中国周边。两省区又是多民族地区,共分布有38个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种类的68%,人数也最多,超过70%,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多人口、多民族生活、劳动和聚集的边疆地区,发展民族经济和地方经济十分重要,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地区稳定和边境安宁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应符合两省区沿边开放的需要

独特的地缘优势使两省区成为中国可以同时拥有空中、公路、铁路和水运同时进入东南亚地区的省份,处在拥有32亿人口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中心枢纽地区,因而两省区在全国沿边开放总格局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随着一系列交通基础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完善,门户作用将日益彰显,两省区联手参与周边合作开发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推进对东南亚开放,有条件在提升沿边开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六)应符合中国加强对越南的经济影响力的需要

中国对越南的影响力目前主要来自经济领域,具体内容包括:《中越五年经贸合作发展规划》;中越“两廊一圈”合作;电力、铁路、公路、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合作与融资;中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越金融合作,增加中越货币互换额度,人民币与越南币直接兑换,使越南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国等等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项目建设等等。其中,中越边境经济带的建设无疑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

三、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可行性

(一)陆地边境问题的解决

2009年11月18日,中国与越南陆地边界勘界文件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中越陆地边界经过双方历时10年的共同努力已全线勘定,中越陆地边境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虽然现在国内还有一些议论,但乐观预计两国基本可以确保30年两国陆地边境的稳定,为沿边经济带开发奠定了现实的前提和坚实、稳定的国家基础。

(二)提升通道经济至关重要

两省区的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发展通道经济是固然是顺应市场化要求的一种选择,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起步的一个必经途径。过去的丝绸之路沿线可以说是最早的通道经济,曾经造就了繁荣盛世。但是,时过境迁,单纯的走廊经济和通道经济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和支持一直存有争议。

首先,不少地方政府可能理解偏差,将交通或通讯的设施建设等同于通道经济的发展,强调“通道”而忽略“经济”,没有着力建立和积极发挥地方主导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腹地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未善加利用。其次,通道经济受益人多限于一些与物流相关行业,收益有限且难以统计,人才与资金的流动性较大,很难沉淀下来,形成有效的经济拉动力。第三,地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和维护则是政府巨大的负担,靠物流收费是难以弥补,也很大程度导致地方债务长期居高不下。通道经济其局限性日渐凸显,产业聚集效应不高,效率较低,周期较长,成本较大等,因此,正逐渐被口岸经济和边境产业所取代。毕竟,通道经济必须依托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特色产业,有内容才会有希望,有产业才会有后劲。

(三)多种优惠政策的叠加

两省区处于如西部大开发、GMS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北部湾经济开发等多个优先优惠发展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国务院和两省区先后推出和批准了大量鼓励边境产业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2012年的《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若干意见》更是提出了下放一批审批权限、出台15个支持政策、边境经济合作区实施独立的管委会制度且拥有独立财权等,要使9个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政策和投资洼地”。

2013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形成对内经济走廊、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等成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具体任务。

(四)新型外贸增长模式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贸易方式的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除了各种自由贸易区,各国依托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甚至是免税店等新型经济园区的建设,形成全球性的保税经济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创立“境内关外”的商品管理制度,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的暂免关税、简化手续等便利化措施,大大降低商品在各国间的流转费用和时间,加速商品流通,以获取区域甚至全球的规模效益。同时,此类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目前国际货物贸易中各种形式的国际贸易国家风险和贸易争端。

国家为配合沿边开发,推行了一系列的边境保税政策,为两省区边境产业的工业模式做出了规划,指明了方向。2011年9月,中国首个设立在陆上边境线上的综合保税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被认为是中越跨境合作取得新进展的标志。同时,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云南瑞丽、广西东兴、内蒙古满洲里三大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实行“边境特区、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封闭运作”模式,形成人员自由、货物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结算自由的五个“自由”。

2013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越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中越双方己宣布成立两国政府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的边境贸易合作工作组,此举充分体现两国政府对边贸活动的重视程度。双方按照中越两国《联合声明》要求,加快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推动跨境经济合作从单一的边境贸易向投资产业与物流贸易相融合的全面升级,携手打造中越边境经济高地。由此可见,边境产业建设有双向作用,可以带动中越双边的力量。

(五)国际平衡贸易

2012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进口与国内产业协调发展,坚持进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促进扩大消费。坚持进口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宽进口渠道,保障稳定供应。

扩大进口及相关进口加工业务是最好的外贸平衡手段,有利于中越进出口贸易的稳定。目前,越南对华贸易大幅逆差,发展针对越南特色农和原料工业的边境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越南的廉价劳动力,特别是原料优势,在边境建立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及资本运营方式,利用资金、技术及其品牌等,提高加工贸易中间产品的进口比率,带动边境产业的发展,将边境自身的末端劣势转化为前沿优势,同时也在充分利用好越南及其其他东盟国家外部条件,实现贸易平衡,优势互补,达到“双赢”、“多赢”或“共赢”的局面。

(六)国际农产品贸易分析

中越两国同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国成为越南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约占越南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两省区是全国最大的特色农产品出入境集散地。2012年越南农产品对华出口额约18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额3.7亿美元,林产品出口额3亿美元,大米出口额2.4亿美元,橡胶出口额2亿美元。通过对贸易互补性指数、相对外贸依存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对中越农产品贸易进行的相关实证分析,表明中越双方在贸易互补性、相对外贸依存度及贸易结合度方面均有着较好的表现。因此,发展中越边境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符合两国的利益。

(七)产品本身性质

越南通过边贸出口中国的主要商品主要粮食、果蔬、木薯、橡胶、食品和水产等。这些商品对保鲜的要求都比较高,风险较大,如若不进行及时的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很难保存,取得高价值。而进口后及时加工和保鲜增值,减少损耗,降低物流成本,这正是边境产业生存和发展最大契机和空间。同时,中国出口越南的产品,特别是苹果、梨、柑橘等水果出口到越南等东盟国家,有很多也要求在边境口岸进行分批分拣、重新包装等。

(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英国金融时报曾评论道,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现象。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产业正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两省区具有特惠政策、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廉价劳力、跨国资源、东盟市场等有利因素,成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在国家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背景下,一些劳动密集型外向型出口加工产业转移正呈现加速之势,对两省区边境加快工业化进程、兴边富民起到关键作用。

(九)边境资源整合

沿两省区边境的保税区、加工区、边贸区等特殊经济区带,应该说是一种既符合经济全球化的通行做法,又符合中国的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国际新型经济合作导向。据越南相关经济人士介绍,越南的构想是全力投资建设南方,北方完全等由中国出资建设。所以,中国各方更应该明确投资战略,整合边境资源,选择产业方向,构建梯次结构,完善桥头堡布局,做到以我为主,稳步推进,才能确保投资的经济效益与国家效益。中越两国政府在越南莱州、奠边、老街、河江、谅山、高平、广宁与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沿边境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边境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整合边境的各种跨国资源,有效拉动两省区边境经济的同时,带动和影响越南和东盟经济。

(十)中越跨国道路交通运输的保障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的深入实施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中越两国间陆路道路的物流量不断攀升,陆路通道建设突飞猛进。2011年10月,中越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两国汽车运输协定的《两议定书》,解决了制约中越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跨境法律问题。此外,将新增包括“南宁—河内”客运线路在内的10条客货运输线路,其中广西云南各将新增5条客货运输线。

多条直达道路客货运输线路的开通,标志着中越两国间道路交通进入“点对点”时代,且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长期以来中越汽车运输只能在边境地区转运及换装的限制得到改变,两国间的运输范围、规模、效率得到提高,也降低了货物运输、人员出行成本,将对中越边境物流,边境贸易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中国—东盟物流合作、经贸合作、互联互通的大通道、大平台建设,对边境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小结

边境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系统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也与民族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的稳定。我国的中越边境地区随着自贸区的发展壮大,虽然已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态势, 但至今仍未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因此,具有地域优势或国际特色的主导产业的定型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的提升与转变,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对加速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步伐, 实现国家边境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决定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石峡,曾佳蓉.中越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20卷第4期.

2.高歌.越南经济发展分析[J].对外经贸,2013年7月第七期,总第229期.

3.旷乾,陈丹黎.中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5期2012年9月.

4.武玉灵.中国企业对越南直接投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5.李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中越经贸合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3月.

6.叶婷婷.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12月.

7.陈果果,陈俭.中越农产品贸易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

8.莫晨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通道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创新INNOVATION,2013年第4期总第46期.

9.张必清.云南边境口岸经济发展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4 期,2013年7月.

(责任编辑:沈 敏)

Economy Increase Method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Sino-Vietnamese Border under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Yang Lei

Abstract: Based on China-Asean FTA, an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hanges of?economy?increase means, the development?model of Yunnan and Guangxi in Sino- Vietnamese border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and the choice of characteristic?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 of new-style economic parks along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from aspects as international?goods trade, service?trade, improvement?trade, investment safety, industrial?superiority and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Key words: bilateral trade; increase?methods; improvement?trade; port economy; characteristic?industry

论文作者:杨磊

论文发表刊物:《学术月刊》2013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中国—东盟自贸区下中越边境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分析论文_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