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分析论文_张起宏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分析论文_张起宏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文章围绕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展开,探索其治理策略,以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减少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策略

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其主要组成物质是水、砂石骨料和水泥。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后,便能够得到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了。混凝土材料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重力的影响而出现变形、腐蚀,混凝土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其结构内部的温度会增加,进而产生孔隙、气穴和裂缝问题。

一、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一)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在施工中容易受到物理变化的影响,当温度较高时,其会膨胀,当温度降低后,其会收缩,即通常所说的热胀冷缩。当外界和内部结构的温度都发生变化之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会出现变形,若在此过程中受到其他外力的阻碍,其拉应力便会增加。当力的大小超过混凝土固有的抗拉强度后,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问题。为了减少温度裂缝问题,需要其温度应力大于或等于建筑工程的承载应力。此外,混凝土湿度的变化也会产生一定的裂缝问题。

(二)设计的影响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如果没有全面考虑到各种因素,在进行计算时漏掉了某一因子,或者是计算工作不到位,那么所设计的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方面会存在一定问题,通常表现为实际受力情况小于设计情况。在设计过程中,还容易出现配筋计算失误和刚度设计不足等问题,这为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三)材料的影响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的时候,若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所选择的水泥型号不达标,那么也很容易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在选择水泥时,需要立足具体的施工环境,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湿度、温度以及混凝土材料将要用于的施工部位,选择性能、型号都适宜的水泥。在选择砂石集料时,需要控制好级配和粒径,科学确定其含量,避免材料的质量问题引发混凝土裂缝。

(四)施工技术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制成和使用会经过配料的选择、配比搅拌、吊装、运输以及浇筑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如果出现施工技术不合格,质量不达标都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开裂的成因众多,保护结构层厚度过大、振捣不严实、浇筑速度控制不当、运输过程保护措施不到位以及天气状况等都是其成因。具体而言,当建筑工程的保护结构层厚度超过其限制范围时,其受力钢筋的保护结构也会增厚,而其他零件的使用强度就会降低,便会产生垂直方向的裂缝。在进行振捣处理时,如果混凝土结构存在空洞,也会容易开裂。在混凝土浇筑阶段,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流动性较弱,如果速度把握不当容易出现不实问题,在沉降过程中塌落进而出现裂缝。在运输环节,时间花费过长,水分会被过度蒸发,其坍塌性能会降低,容易出现收缩裂缝。此外,如果浇筑方法不恰当在各层之间也容易产生裂缝。

二、治理措施分析

(一)把控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根源,若原材料质量不过关,配出来的混凝土也不会达标。为了减少原材料所带来的混凝土质量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好原材料的采购环节,管理好水泥、砂石集料以及其他材料的质量性能,避免不合格的原材料影响建筑施工质量,产生裂缝问题。具体而言,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严格审查水泥原材料性能并全面控制相关辅助材料的性能。辅助材料的性能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大,切不可大意而为,因小失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单纯的关注水泥性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化对砂石质量的控制。不然在配合过程中便会引发大的质量问题,进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科学确定配合比

原材料性能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根本影响机制,当挑选好质量性能都比较优良的原材料后,便需要科学确定各组成物质的配比了。在设置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时,要遵循有效性和合理性两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裂缝问题的产生。一般而言,混凝土的配合比制定主要是确定水灰比,其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能够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水灰比的范围是0.24-0.34,将其配合比保持在这个范围内,便能够有效避免质量问题和裂缝问题的产生,并能够提升其施工强度。在混凝土中添加相关添加剂时,也要合理控制好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度,否则,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和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优化施工结构

施工结构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因子,为了提升裂缝的控制效果,必然要在施工过程中优化结构。具体而言,要立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结合各施工部位的相关要求,严格设置混凝土结构的大小以及标高等参数,并依据相关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结构应力和抗拉力,避免当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所带来的裂缝问题。在优化混凝土施工结构过程中,可以引入先进的预应力技术,发挥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和价值,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的结构还包括浇筑结构内容,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混凝土结构浇筑带,这种浇筑带是减少裂缝问题的有效措施,可以在后续施工中广泛应用。优化施工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减少裂缝问题的同时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

(四)强化浇筑过程的控制

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规范其相关操作工序,并严格控制浇筑过程中的各具体事项,以强化混凝土施工效果的保障并降低裂缝问题的产生几率。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也比较细微,容易因为操作人员的疏忽而导致细节出现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和振捣时,要严格施工工艺,并将混凝土捣实,强化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热量排出,提升施工性能。为了进一步减小温度对裂缝问题的影响,提升浇筑施工的有效性,达到施工的预期目的,需要强化浇筑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为了保证其浇筑过程的连续性,在同一个建筑结构中,应当保证其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相关的浇筑过程,并把控好浇筑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掌控好度。还要在浇筑过程中掌控好浇筑的厚度,避免浇筑不当而引发裂缝问题的产生。

(五)做好养护工作

当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还必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处理,如果后期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混凝土也会产生裂缝问题。在养护阶段出现的裂缝,主要是外部环境等外力因素所导致的,为了强化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要调节和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为了预防温差过大问题,在必要时要做好降温或者是保温处理工作,以保证建筑物温度与周围大环境的温度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夏天,建筑工程外部的温度增加的速度极快,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也会极高,为了减少裂缝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做好混凝土的散热工作。此外,还需要强化对混凝土结构的保湿处理,科学设置保湿时间,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而出现裂缝问题。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原因比较多。为了保证其效率并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需要把控好原材料质量、科学设置配合比、优化施工结构、控制好浇筑过程并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柏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148+163.

[2]张永亮.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研究[J].门窗,2016,(02):58-59.

[3]郑伟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5,(19):113-114.

[4]夏立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156-157.

[5]王有洪.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体会探析[J].城市建筑,2014,(04):95.

论文作者:张起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分析论文_张起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