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辉煌而非消亡:图书馆未来的探讨_图书馆论文

走向辉煌而非消亡:图书馆未来的探讨_图书馆论文

走向辉煌而不是消亡——对图书馆未来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而不是论文,辉煌论文,走向论文,图书馆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争鸣

ABSTRACT

In the comming years,paper and book willcontinue to be good friends of men and the library willcontinue to be a place where people acquire knowledge,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Thelibrary will not wither away.Library

undertaking is anundertaking of morning sun and also an undertaking existingfor the future of mankind.10 ref.

SUBJECT TERMS Librarianship-Prospects Future libraries-Forec-astings

CLASS NUMBER G250

20世纪无疑是图书馆在全世界走向鼎盛的时代。而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图书馆的前途变得捉摸不定。

一种说法是图书馆在几十年之后将会消亡。1977年,H.Falk在讨论未来的电子系统时指出:图书馆也将逐渐消亡,它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1]。1978年,F.W.Lancaster在《情报检索系统》第2 版的结论中说:“我们正在迅速地不可避免地走向无纸社会”[2]。 他还预言:“图书馆主要是处理机读文献资源。读者几乎没有必要再去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已无足轻重,甚至消失。”[3]。他在80 年代初预测:“再过2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4]中国也有图书馆学家说:“作为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将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消失” [5],“作为大量贮存文献的图书馆将逐渐萎缩”,新一代图书馆将是产业化的信息公司,而不再是文化设施[6]。当然, 也有另一些认真严肃的研究和富有启发性的预测,如英国关于未来图书馆的预测研究 [7]。那么,未来的发展究竟会使图书馆走向何方?

1“无纸社会”何时实现? ——印刷书本在未来仍是人们的亲密朋友,它难以从人们生活中消失!

记录人的思想和知识的技术在历史上的每一次改进,都使得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并不断扩大其规模,从而导致人类文明进步的加快。由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极大地便利了知识和智慧的扩散、交流和积累,使社会生活充满光明。20世纪发明的计算机与现代通讯工程相结合,使知识和信息传播的规模和速度空前扩大,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起了很大变化,获得信息、知识,进行工作、贸易、通讯,很多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用“电脑存贮器”进行记录。

但是,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声称正在进入“无纸社会”之后的10多年间,全世界用以记录知识、信息、文件的纸的数量,用来印刷书报杂志的纸的数量并未减少,而是继续上升,增长极快。电子邮件可以贮存在电脑里,而当人们真的要阅读其内容时,往往还要把它打印在纸上。

如果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从屏幕上得到一切知识和信息,纸是否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书本是否从此就会从生活中消失?看来并非那么简单。印刷品有它的许多优点:可以随身携带任意翻阅,阅读不需要辅助工具,即使较长时间用眼睛阅读书本也不致影响视力。同时,书本给人以实在、稳定、庄重、权威的感觉,它是经过人们深思熟虑的产物,更加可信。它的真实感和确定性,就如中国人说的,“白纸黑字”,其同义语是“板上钉钉”。难怪靠电脑起家的美国著名微软公司的董事长William H.Gates 在发表他对信息革命的长篇高论时竟然放弃了他最熟悉的联机服务、软盘和只读光盘,而是宣布他想出版1部300页的书。在1993年,美国卖出的书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多, 达180 亿美元[8],尽管同年美国家庭电脑拥有率已达37%。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现实依然是:在电子传输已十分方便的国家,仍旧有许多每天几十版的报纸和大量漂亮的杂志在出版。

书本固然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体积大、笨重,使得家里的书架和图书馆的书库过几年就不敷应用,而且翻阅大部头的辞典、百科全书和从浩如湮海的丛书、文摘、索引、检索刊物中查找资料十分麻烦和费力。但是,再仔细分析,人们要用电子出版物替代的印刷物主要是那些不便翻检的图书和陈旧过时的报纸杂志等,而对于每天新的报刊杂志、小说故事、学习资料,往往更喜欢直接阅读印刷品。人们不喜欢、而且也不可能坐在屏幕前阅读报纸杂志。即使广播电视讲授很精彩,同时还需要印刷教材和练习本,大中小学生不可能用屏幕完全替代课本。

在电子出版物传输极为方便的时候,人们发现书籍仍旧是他们的好朋友。人也许永远不会彻底丢弃“纸张图书”。即使可以廉价得到电子版小说或莎士比亚全集光盘, 大多数人仍然更愿意阅读印刷本小说和1册1册的莎翁戏剧集。即使是科学著作, 在同时有电子版和印刷本的时候,许多人仍可能用印刷本来学习和研究。从远古时候起,人在山崖、岩洞里作画,在泥板、陶器、树皮、羊皮、骨头、竹简、绢帛和纸上写字,不论书写物如何变化,人们一直把积累文化、知识与书写、直接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后的印刷书更获得了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的认同和喜爱。这种人类群体积累文化的生活方式,不是几代人能够彻底改变的,因为它最符合人的心理习惯;相反,人们的生理、心理习惯又不可能不与电子出版物发生矛盾,把知识信息统统隐藏在机器里,是难以完全接受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新兴的电子出版物与印刷品并驾齐驱的根本原因,谁也不可能把另一方逐出人类生活。

无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我们面对的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这是现实,也是真理。并不因为有了卫星电视直播而取消足球比赛的观众席,也不可能因为有了“音乐电视”和普及了视频光盘而不再举办音乐会。人们的趣味和爱好是多样的,对于书籍的接受和抛弃也是如此。如果一年到头,一天到晚仅仅面对屏幕,人们也许会感到生活是多么难以忍受!人们需要书本,需要阅读。也许“无纸社会”的预测永远不会实现。在最早发明纸和印刷术的中国,对书的喜爱有悠久的传统。至少可以说,在中国还没有看到“纸张图书”会被完全排除在生活之外的前景。

2 读者还需要图书馆吗?——作为读者与知识、 读者与馆员以及读者相互间广泛的交流场,它将长期存在!

图书馆的出现、发展和完善,是由于人的需要,是社会生活进步的结果。对于人类来说,图书馆有什么用处?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这些用处可能变得不需要了吗?我们进一步来探求其答案。

(1)图书馆是保管一切知识记录的地方, 人们一直称之为知识宝库,并且它每天增添着新的知识记录和信息,不断加以整理,科学地管理,以备读者查找和索取。

(2)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智慧的基本场所。 人们通常带着特定目的来借阅某一文献,但也可能随意浏览,从中得到新知、启发或消遣。当一个图书馆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时,还可以通过馆际或国际互借来满足。

(3)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检索中心。 它搜集各种工具书和检索刊物,提供联机检索途径,人们可以在这里查到各种数据和事实,找到解决特定课题的文献线索和资料。

(4)图书馆是对文献进行加工的场所。 馆员针对读者的需要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为某些专题撰写综述,以供本馆或读者方便地检索文献和了解行业动态、学科进展。

(5)图书馆是信息传递的中介。 它已成为信息服务业和技术市场的一部分,从电脑检索、联网服务、数据库、光盘到国际联机,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利用成千上万种文档。

(6)图书馆是供读者咨询的地方。不论是生活、生产、 研究还是宏观规划,以及在利用文献和检索过程中的疑难,都可指望于参考馆员的帮助。

(7)图书馆是公众的文化活动中心。它组织读书会、书评、 展览、讲座、与作者见面、读者联谊、科普报告、技术交流、学术研讨、文艺观摩、社区活动等,人们觉得这里是很适宜的交流场所。

对于读者来说,首先,从图书馆可以得到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它是人和知识信息的交流场所;其次,可以有信赖地得到咨询馆员的帮助,它是读者与馆员的交流场所;再次,在这里可以有读者相互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它是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场所。总之,图书馆是一个广泛的社会交流场所,在读者和有社会成员的生活中早已形成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电脑遍及办公室和家庭之后,仍有许多人将愿意到图书馆的阅览室或研究室做学问,愿意花些时间在开架书库间浏览和发现些什么,愿意与馆员交谈和得到指点,仍然很乐意到图书馆来参加多姿多彩的人际交流活动。

过去在英语词典中对Library这个词的解释是:一座建筑物, 收藏图书和供人阅读研究的地方。实际上,现代图书馆早已超越了藏书和借阅的范围,成为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的教育、科学、文化机构。不同的人对图书馆有不同的要求和理解,图书馆也从多方面满足着各读者层的需求。问题是随着新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图书馆的各种作用是否会全都过时而不再为读者所需要?或完全可以被机器所替代?

确实,新技术已几乎全面地渗透到上述7个方面, 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很多人可以在办公室或家里利用电脑和电话线路联机检索到各种文献和最新信息。上述第3项是可以被替代的,第5项可以是无形的,电脑网络会大显神通,但其余各项仍然要图书馆来承担。新技术和自动化并没有改变这样一个事实: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不仅仅是检索,对于广大读者群来说,要求的是上述7个方面,当然希望更为完善便捷。

新技术的发展不会取消社会分工,不可能人人自己动手搜集一切资料、自建数据库并成为专家。图书馆收集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进行联网,对文献信息加工,为读者提供检索、借阅或通过电子线路传输给读者,其服务方式和形态有很大改变,但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图书馆员、信息专家对于读者的帮助仍是十分需要的。人们在办公室或家里检索到的信息,大部分仍由图书馆员完成。馆员一向擅长于收集、整理、标引文献,建立数据库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掌握并运用新技术之后,他们在完成这一工作时将变得更加迅速、准确和得心应手。

还不应忽视的是,未来数十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会有较大差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饥荒、贫穷和落后仍是社会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中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还难以普及电子邮递和电子出版物,难以享受到联机检索的好处。他们当然希望得到先进技术的帮助,但当前更迫切、更现实的需要是得到图书馆和馆员的帮助。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人类智慧超常积累更需要加快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传播。历来善于对知识整序和加工成二次、三次文献的图书馆,根据社会分工,是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的部门,并且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部门所无法替代的。

至于作为文化生活和交流活动的场所,能为各类型不同身份的人们相互交往提供条件和机会,图书馆在将来仍是受欢迎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而不是机器社会或电脑社会。电脑和通讯是人的工具,而不是社会的主宰者。当机器越来越发展的时候,人们越加感到面对面的会见、讨论和交流的不可缺少,而图书馆不失为交流的好地方。

我们预测未来,图书馆不会消亡,它将长久地存在下去,不论大型的或小型的均是如此,因为读者和社会永远需要图书馆。

3 图书馆能否跟上时代并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推陈出新,通过变革走向完善的图书馆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面对高新技术的冲击和全球经济的挑战,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能否适应并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历史上看,图书馆事业史就是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历史,它从未因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而被淘汰,相反,它总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而发展。从中国的情况看,在未来社会里,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有:

(1)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 国家和社会有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图书馆的发展之中。

(2)新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可以更多地获得新的装备。

(3)经济与科技越发达,人们越加需要知识和信息, 更加需要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已有不少企业委托和依靠图书馆来收集和处理信息,提供决策参考。

(4)社会发展中的许多任务仍然需要图书馆出力。 从扫除文盲、帮助识字、普及文化科技知识、继续教育,到多元文化地区帮助各民族人民普遍提高其知识技能,以及给残疾人、老人、儿童以帮助,图书馆的普及率与利用率会越来越高。

(5)人们的文化观念、 生活哲学和习惯向更加尊重知识的方向发展。有一些人不久以后就可以更多地通过电子网络来利用图书馆,而相当多的人仍会喜欢图书馆的环境、氛围,人们对图书馆的支持率会不断提高。

(6)中国将长期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政府鼓励与国外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与国外联网。这将促进中国图书馆加速现代化,与国际接轨,共同迎接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信息业更加发达的新世纪。

图书馆不断吸收新技术,以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变革来进一步发挥其促进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会下降,而会上升。

当然,图书馆绝不可一成不变,而应努力变革以适应未来社会。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图书馆界正在进行一系列很有成效的变革,以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参与竞争,走向未来。

(1)观念的更新和图书馆哲学的变化。 中国图书馆工作者扬弃了狭隘的、半封闭的、孤立的、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状态,图书馆面向现代化,面向用户,面向未来,致力于与社会生活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图书馆界奉行“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宗旨,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服务,为提高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因此,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欢迎。图书馆在发挥文献信息资源潜力的同时,也使自己充满了活力。

(2)开拓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模式, 从单纯服务型变为服务—经营型。现在,很多图书馆面临经费不足和文献利用率低的问题。为此,在坚持免费借阅服务的同时,正主动从市场经济中寻找发展途径,把那些经过加工、投入较多的信息产品投入信息服务业,参与信息市场竞争,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这样,一方面开发了馆藏资源,另一方面又更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体现了服务的社会价值,并且取得了一定收益,使图书馆能更好地运转。

(3)大量采用和引进新技术,加强协作,走资源共享之路。 在中国,电脑在科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已得到应用,有些地区已开通联机网络[9]。国际联机检索已进行十多年, 用户在不断扩大。不但购买了许多国外的光盘数据库,而且中国图书馆自编的中文数据库已近千个[10],其中也有中文光盘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这也是图书馆的出路所在。它会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并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图书馆将把服务延伸到人们的身边,延伸到遥远的地方。

未来的图书馆将不受围墙的限制,图书馆资源相互频繁利用而不必有明确的馆藏界限。对于读者来说,并不关心所检索利用的文献信息和数据库藏于何处。

未来的图书馆将是高度社会化、自动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图书馆间非常普遍,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是有利的。

未来的图书馆是多功能、综合性、能让所有人充分共享人类精神财富的机构。它将继续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未来,图书馆不但将继续存在,而且通过不断变革将和社会一起进步,继续受到人们的欢迎。新的图书馆文化寄希望于未来: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共拥有、共开发、共享受!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间,电脑将逐渐普及到城乡,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加紧进行。未来几十年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逐步走向繁荣的时期,它将通过不断变革而不停顿地前进。图书馆事业是一种朝阳事业,为人类未来而存在的事业。让我们共同为辉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来稿时间:1995—07—17。)

标签:;  ;  ;  

走向辉煌而非消亡:图书馆未来的探讨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