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分析论文_强丽梅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分析论文_强丽梅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中药炮制技术是祖国中医独有的一种方法,中药经炮制后,其药性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中药炮制为研究对象,对中药炮制引起的药性改变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改变虽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只有改变药性才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进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性;影响

通常来说,大多数的中药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炮制之后,才能够用于临床治疗中,其中,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是依据中医药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选择的,但是中药经过炮制后往往会促使药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比如药物四气五味的改变、升降浮沉的改变、归经的改变、药物毒性的改变以及药物配伍的改变等。

1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1.1 药物的四气五味得到改变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依据中医的理论体系进行划分的。其中,四气主要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而五味则主要是指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由于每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属性,而中医也正是借助中药自身的特性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采用中药炮制法之后,药物的性与味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具体如下:①采用中药对药物进行炮制后,能够有效降低药物自身的毒副作用,从而降低中药的偏性;②采用中药对药物进行炮制后,能够有效增强药物的疗效,促使中药的偏性发挥出更大的治疗效果;③采用中药对药物进行炮制后,能够有效改变药物的属性,进而扩大药物的治疗范围。比如:采用生姜炮制栀子,能够有效降低栀子苦寒的属性;采用胆汁炮制黄连,能够有效提升黄连苦寒的属性。

1.2 药物的升、降、浮、沉得到改变

升、降、浮、沉是中药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四种不同的趋向,通常情况下,性温热的药物,往往会表现为升浮的趋向,而寒凉的药物,往往会表现为降沉的趋向。气厚味薄的药物,往往会表现为升浮的趋向;气薄味厚的药物,往往会表现为降沉的趋向;气味均厚的药物,往往会表现为可浮可沉的趋向;气味均薄的药物,往往会表现为可升可降的趋向。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药进行炮制后,药物的性味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药物的趋向性也就会产生一定的改变,充分说明了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比如,采用酒炒制的中药往往能够提升药物的特性,采用姜汁炒制的中药往往具有较强的散性。

1.3 药物归经得到改变

所谓的中药归经主要是指中药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人体的脏腑或者是人体的经络中,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畅情况下,中药会对其所属的脏腑或经络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当中药经过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往往能够引导药物直接达到病所,甚至可以改变药物原先的归属。比如,采用醋炮制药物,能够直达人体的肝经;采用蜂蜜炮制药物,能够直达人体的脾经;采用盐炮制药物,能够直达人体的肾经。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中药能够同时归数多个脏腑与经络,因此,要想使药物能够准确地治疗患者的主病主证,充分发挥出药物的疗效,就需要采用中药炮制的方法来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药进行炮制后,能够有效改变中药的作用重点,可以使药物对人体中某个脏腑或经络的功能增强,进而能够减弱药物对人体中其他的脏腑或者经络的药理作用,从而提升药物的疗效。比如:生地黄主入人体的心经,具有清营凉血的功效,但是当该药物被蜂蜜炮制后,成为熟地黄之后,则主入人体的肾经,具有养血育阴的效果。

1.4 药物毒性得到改变

中药的毒性主要是指药物本身所具有的偏性,临床上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往往会利用药物所具有的毒性对患者脏腑存在的不适感进行纠正,但是药物的毒性往往无法完全释放出来,导致药物的毒性逐渐积累。对中药进行炮制之后,能够有效去除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比如:对川乌与草乌进行长时间的蒸煮,对甘遂采用醋炮制,将巴豆制霜等炮制方式,均能够降低药物原先的毒性。但是,对药物进行炮制的过程中,应注意对中药的毒性不能偏废,应该严格依据药物本身的性质及其毒性表现,采取适当的炮制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5 药物配伍得到改变

不管是哪种药物,经过配伍后,其药性往往会产生变化,而对中药进行炮制之后,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比如:甘草具有补气的效果,蜂蜜具有滋补身体的效果,临床上将这两种药物进行有机结合后,能够达到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效果。再如:半夏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生姜则具有较强的解毒性能,临床上将这两种药物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使生姜降低半夏的毒性,从而充分发挥两者的功效。

2 小结

综上所述,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药进行炮制后,引起的药性改变往往是不同,但是彼此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可以看出中药的疗效不仅与药物本身的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中药炮制的方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处方的时候,应该对药物的炮制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而药剂师在调制中药的时候,则应该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进行配制,这样才能够保障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悦. 药性起源与“四气”药理说嬗变的医史学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2]张永清,王鹏,纪玉佳,王振国. 中药药性影响因素研究——炮制的调控作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1:5-7.

[3]韦乃球,邓家刚,冼寒梅,韦建信. 中药走守药性的理论探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03:438-441.

[4]高尚,杨异卉,吴立军. 中药炮制的现代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19:80-81+146.

论文作者:强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分析论文_强丽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