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手环佩戴法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和体会论文_胡恩锦,李奕淼,郑春娟

改良手环佩戴法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和体会论文_胡恩锦,李奕淼,郑春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10700)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手环佩戴法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影响。 方法 将232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按医疗护理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佩戴手环,实验组按神经外科改良手环佩戴法对住院患者身份进行识别, 并采用问卷式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种方法均未出现识别混乱等错误。2.实验组组核对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3. 护理工作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手环佩戴法有效可行,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加强了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可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手环; 身份识别; 护理安全; 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wristband wearing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in neurosurgery. Methods: 232 patients in neuro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nd each one has 116 cases. Control group wear wristbands by conventional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 the modified wristband wearing method, and tak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record the required time for identifying in each group, then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1.Both two methods do not present identification error.2. The check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experimental way. 3. The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taff to identify patients accurately in neurosurgery. It can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enhance medical car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staff. Modified wristband wearing method is worth to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wristband; Identity; Nursing safety; Nursing intervention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安全的前提,是医疗护理工作安全的保障, 它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护理时准确、安全、快速的查对依据[1,2]。而神经外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收治急诊、昏迷、精神异常、老年、偏瘫、失语、无名氏等病人较多,无疑给医疗护理人员查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保证医疗护理人员及时、准确识别病人,保障医疗安全,我院使用手环作为患者身份标识。为了能对患者进行快速身份的识别, 提高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 使查对有可靠依据, 提高各项操作的速度, 防止因操作错误引起护理缺陷及护患纠纷, 神经外科从2015年1月起, 使用了改良手环佩戴法对住院患者进行手环佩戴,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232例,男98例,女134例,平均年龄67±7.8岁。按医疗护理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6例,实验组中男49例,女73例,平均年龄65±9.3岁,诊断为颅脑外伤、颅内占位,脑出血;对照组中男47例,女61例,平均年龄68±7.4岁,诊断为颅脑占位,脑出血,椎管内占位。2组在年龄、性别、诊断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佩戴手环。凡新入院患者,在手环上写上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过敏史,由两名护士双人核对后为患者戴上。

1.2.2 实验组采用改良手环佩戴法佩戴手环。

1.2.2.1 通过全员探讨及文献查阅,修订神经外科改良手环佩戴法。在医院佩戴常规的基础上,细化一下方法:要求为患者佩戴时采用正序佩戴方式、男性使用蓝色手环,女性使用粉色手环、松紧度以可放入两指为适宜,男性戴在左边女性戴在右边、首选手腕、如有特殊情况(如肢体受伤等)则另外处理后写于白板做好交班。简而言之,即:正序佩戴、男篮女粉、男左女右、松紧适宜、手腕首选、特殊另计。

1.2.2.2 全员培训及宣传 对全区医务人员进行神经外科改良手环佩戴法的培训,通过示范、场景演练、个别指导的方式使全区医务人员掌握规范。同时,对可能接触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友科工作人员(包括手术室麻醉师、护士、放射科技师、高压氧护士等)进行宣传及告知。

1.2.2.3 对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干预。首先评估患者,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使用手环的目的、 意义、注意事项及方法, 得到患者及家属理解, 使之能积极配合。

1.2.2.4 对患者及家属的行为干预。使用医用 PVC材料制作的手环, 在患者入院时, 由首诊护士填写, 要求字迹工整、 清晰, 准确填写姓名、年龄、住院号、过敏史,信息经双人核对后手环佩戴在患者手腕部,要求男患者使用蓝色手环,佩戴于左手腕;女患者使用粉红色手环,佩戴于右手腕。正序佩戴,松紧以可放入两指为适宜。

1.2.3 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式调查。

1.2.3.1 患者调查 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天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经管医生、责任护士、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操作水平等20项, 满分为100 分。分为很满意( ≥ 95分)、满意( 80 ~ 94分)、不满意( < 80分) , 发放问卷232份, 收回232份, 回收率100%。

1.2.3.2 医务人员调查 2015年6月30日对全体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使用手环核对的执行率、使用手环核对时患者的配合程度、使用手环核对时的方便程度等10项,满分为100分。分为很满意( ≥ 95分)、满意( 80 ~ 94分) 、不满意( < 80分) , 发放问卷43份, 收回43份, 回收率100%。

1.2.3.3 记录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识别及核对时所需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医务人员两组患者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医务人员、患者均可接受使用改良手环佩戴法佩戴手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见表1)

表1 患者满意度调查

组别 人数(人)很满意(人)满意(人)不满意(人)平均秩和

对照组116 31 75 10 159.73

*实验组116 98 16 2 73.85

总计 232 129 91 12

*两组数据秩和检验示,Hc=11.87, p<0.0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医务人员对两种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改良方法满意度高(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

组别人数(人)很满意(人)满意(人)不满意(人)平均秩和

常规方法43 11 31 1 61.45

*改良方法43 40 3 0 27.62

总计 86 51 34 1

*两组数据秩和检验示,Hc=13.34 , p<0.0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医务人员两组患者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实验组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显著较少(见表3)

表3 医务人员两组患者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

组别人数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S)

对照组116133.7±23

*实验组11636.2±12

总计232

*两组数据t检验示,t=3.313, p<0.00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及体会

使用常规方法佩戴手环,简单易行,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能保证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但由于未细化规范,个体差异明显,频发手环倒戴(倒序佩戴)致需患者配合屈肘以备核对的情况,常常导致延长医务人员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使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不高,更甚者出现不配合识别及核对的情况。

而神经外科收治急诊、昏迷、精神异常、老年、偏瘫、失语、无名氏等病人较多,大多数患者不能有效地与医务人员沟通,只能接受医务人员被动的识别;而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终端性、被动性、机械重复性等特点[3],尤其在冬天时,由于患者身上衣物较多,无固定部位佩戴手环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容易出现找遍患者四肢才寻获手环的情况;神经外科多数患者因手术均剃头,也不乏有医务人员混淆患者性别的情况,且由于神经外科病房加床多、家属多、环境嘈杂, 患者有同名同姓的, 也有同音的,家属容易误答。因此细化手环佩戴方法尤为重要[4],本科室使用的新的改良手环佩戴法使得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时只需要对照固定部位的手环就能准确、快速的识别患者身份, 确保了诊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在执行护理操作、患者转接或交接、 留取标本、输血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时, 均能通过固定部位佩戴的手环快速、准确的识别患者。同时也为规范护理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如操作时、操作中对患者固定部位佩戴的手环进行查对, 是有效、准确的查对依据, 可保证护理行为的准确和安全, 也是对患者身份核对流程的补充和完善,增加了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结果分析,经过对两组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及统计医务人员两组患者识别及核对所需时间,证实改良手环佩戴法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加强了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可行临床推广。当然,目前我院使用的手环仍采用手写方式填写患者信息,容易出现个别书写潦草难以辨认的情况。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进标识手环,必将减轻对患者身份的识别负担,增加医疗护理安全,将医疗安全隐患降至最低[5]。

参考文献 :

[1]李蕊. 辨识是病人安全的保证. 中国护理管理,2006,6( 4) :45-46.

[2]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2007,5( 3C) :74-75.

[3]戴艳萍. 患者标识腕带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管理[J] . 解放军护理杂志 , 2009( 1 ) :23-24.

[4]丁力,姜安丽,叶旭春. 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 护理管理杂志,2006,6( 11) :18-19.

[5]于国建. 赵霞等.病人腕带标识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1):48-49.

论文作者:胡恩锦,李奕淼,郑春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改良手环佩戴法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和体会论文_胡恩锦,李奕淼,郑春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