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图书馆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途径_图书馆论文

企业图书馆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途径_图书馆论文

企业图书馆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图书馆论文,技术论文,企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即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的当务之急。企业图书馆是技术信息的聚集地,技术、经济信息资源丰富,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还没起步,只有少数图书馆实现了自动化,有规模的数据库更是微乎其微。基于这种技术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面淡一谈笔者对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1 企业图书馆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1.1 企业的支持

企业图书馆信息数字化建设还没起步,领导的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意识淡薄,有关信息资源配置等具体信息政策滞后于信息产业的发展,这就使信息资源的配置缺乏完善的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由此也导致了资金的不到位。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真正彻底地扭转这种情况,才能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形成有规模的数据库,充分发挥技术信息在企业中的导向作用。

1.2 正确树立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方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作为信息资源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管理的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技术信息管理和服务同样要正确确立其历史方位,科学地制定技术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发展战略,不断变革技术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思维模式,从更大程度上完成技术信息数字化的建设,为企业和决策部门服务。

1.3 必须有丰富的馆藏及信息资源做保障

企业图书馆作为技术信息的聚集地,拥有丰富的技术信息文献资源,要实现技术信息数字化的建设,就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组织、加工,形成数字化资源。另外,可通过网络上电子论坛、电子公告栏、电子邮件等信息网络方法,多渠道、多媒体地直接搜集、获取信息(包括信息生产者的第一手原始信息)。

1.4 要拥有高速、可靠和开放的网络资源

数字化资源制作、存储、发布和维护的软件系统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拥有一个高速、可靠和开放的网络资源和一套完善的软件,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前提条件。技术信息数字化的建设必须以此为支撑,才能很好地使技术信息形成数字化资源,达到共享的目的。

2 企业图书馆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模式

以独立开发和联合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向集约型产业化发展。信息资源的建设一定要把握一个共建共享的原则,将数据库建设向集约型产业化发展,是目前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应采取的唯一模式。闭门造车只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只有更新观念,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统筹规划下采取独立开发与联合建库相结合的方式,走资源共享的道路才能使图书馆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可由集团公司牵头,联合同行业图书馆走协调采购和馆际互借的道路,各馆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化技术、经济信息的基础上,联合组织、加工各类技术、经济信息,并逐步形成超大规模、高质量的技术、经济资源库群,并通过网络系统向本地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服务,并在我国企业数字图书馆的整体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企业图书馆技术、经济信息数字化建设途径

3.1 传统馆藏文献的数字化

一方面,每个企业图书馆都有其特有的馆藏,在统筹规划下,按照统一的著录标准,建设本馆特色数据库;另一方面,对很多馆都需要数字化的馆藏,可以一家率先数字化,形成产品后进行共享,填补核心馆的资源空白。也可以多家图书馆合作完成,降低数字化制作成本,避免重复劳动而造成的经济、人才损失。建议成立一个技术、经济信息数字化协作中心,协调同行业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3.2 技术、经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采购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购买电子出版物,是建设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有效途径。早几年电子出版物主要是检索性的数据库光盘,近两年国内外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例如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国内大型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网络数据库,短短几年内就发展成一个大型的、高质量的数据库。我们完全可以有选择性的购买其中技术、经济类专辑,来充实本馆的技术数据库,增加数据量,提供网上服务,企业图书馆也可效仿此法。

3.3 馆藏的延伸

迅速发现和利用网络上的文献信息,延伸自己的数字化“馆藏”,是增加技术信息数据的重要途径之一。网上资源的搜集和组织利用,是较为省事和省钱的途径。通过联接建立导航站,让用户进入我们的主页后产生“藏万卷书”的感觉。

标签:;  ;  ;  ;  

企业图书馆技术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途径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