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陕西旅游发展的因素与可持续策略分析论文

影响陕西旅游发展的因素与可持续策略分析论文

影响陕西旅游发展的因素与可持续策略分析

许万林1,许 燕 2,王云升1

(1.西安思源学院 体育部,西安 陕西710038;2.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陕西710072)

摘 要: 长达1180年的13个王朝,给陕西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其厚重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丰富的自然资源,众多的旅游景点,为陕西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发现,陕西旅游整体发展过程存在资源优势发挥欠佳,5A级景点偏少且创建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服务质量有待改进,旅游创新成果不多等问题。研究就创建旅游强省与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陕西旅游;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可持续策略

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古代辉煌给陕西留下了厚重的人文遗产,13个王朝,72座帝王陵墓,3.58万处各类文物,151座博物馆,众多的历史遗迹与景观,其数量、等级均居全国首位,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1 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特点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古老的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从沉睡中唤醒,在为民众提供丰富的旅游休闲活动内容之时,也不断改变着城市与乡村的面貌,改善着生存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陕西作为旅游大省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旅游人数快速增加,收入持续增长,旅游地域不断扩大,形式呈现多样,旅游特色日趋明显,品牌逐步形成。旅游为民众了解陕西的历史与今天提供了方便,也扩大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2018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 5 994 亿元[1]

1.1 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成为新的亮点

在中国革命岁月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2017、2018年中国红色旅游报告显示,延安、西安与北京、吉安、上海、湘潭、遵义等入选红色旅游十大城市,红色旅游再次成为民众选择的热点。

陕西现有革命遗址2 051个,红色旅游景区150多个。2016年全省接待红色旅游1.57亿人次[2],占全省旅游人数的35%。延安作为陕西红色旅游的主要地缘,2018年接待游客超6 300万人次[3]。铜川照金作为新的红色旅游景点,游客接近400万人次[4]。红色旅游在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依然是旅游的热点

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法门寺、黄帝陵、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城墙等为代表的历史名胜依然是中外游客选择的重点。这些驰名中外的经典景区形成了陕西宝贵的旅游资源,支撑着陕西旅游的持续发展,中外游客大都因此而来,旨在了解和感悟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与文明。这些历史遗迹正是陕西建成旅游强省的根本依赖。

则主塔桩基满足邻桩人工开挖要求,但为了避免施工相互影响,采取间隔交错施工,群桩开挖及浇筑顺序为:1#、8#、15#、4#、11#、18#→3#、13#、6#、16#→2#、14#、5#、17#→7#、9#、10#、12#。

1.3 自然风光秀丽山水受到人们的青睐

湖南有张家界,安徽有黄山,江西有庐山,山东有泰山,云南有苍山洱海玉龙雪山。这些著名的自然风光不仅是各省的旅游品牌,更为当地的经济注入强大的支撑力。2017年数据表明,黄山旅游336万人次;庐山5 012万人次;湖南张家界则高达7 336万人次,平均每天20多万人次[5]。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以华山、商南金丝大峡谷、宝鸡太白山为代表的国家5A级景区是陕西标志性自然风光资源,2017年华山景区接待游客263万人次[6],宝鸡太白山景区接待游客424万人次。依托秦岭山水、自然风光开发的观光游、生态游、休闲游以及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形成了推动陕西经济发展和旅游热潮的多维产业体系。

1.4 乡村古镇县域旅游成为新的休闲地缘

陕西礼泉县袁家村、周至县沙河水街、宁强县青木川、兴平市马嵬驿等都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典型,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县域旅游特色明显。凤县、太白、留坝、宁陕等贫困县已成为发展县域旅游的典范,旅游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来源。以凤县为例,2007年游客仅25万人次,到2017年达到574.7万人次,增长23倍,创造了50.48亿元旅游效益[7]

美丽乡村焕发新姿。2018年陕西乡村旅游达2.48亿人次;西安周边的袁家村、白鹿仓、茯茶镇、马嵬驿等乡镇春节期间旅游人数均超100万人次。位于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依靠美丽乡村发展旅游取得成效,以商洛为例,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5 851万人次[8];仅五一小长假就达31.5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总数的30.6%[9],走出了地域旅游的特色之路。

为保证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需要对水质分析结果主要阴、阳离子平衡进行核算,当其当量浓度差值比在5%以内时[10],则认为离子平衡,检测结果有效,否则重新测定。

旅游的发展必须以地域特色和所具有的旅游资源相匹配。根据陕西地理位置的特点,陕北、陕南和关中平原三大区域内应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产业。

2 影响陕西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陕西有如此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那么地域的旅游品牌是什么?海南的三亚以海为依托,云南的丽江以古城建筑为特色,安徽有黄山的秀美,贵州有黄果树大瀑布和西江千户苗寨的壮观,甘肃有敦煌壁画的绝伦。那么陕西的旅游特色在哪里?亮点又在何处?

2.1 旅游地域的特色问题

如何让游客感受到古长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如何再现汉唐历史辉煌,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宝藏转化为当今的优势资源,是陕西旅游完成追赶超越的关键。

以陕北为例,红色旅游是最亮的品牌。13年艰难困苦的岁月,共产党人在这里书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历史经典,留下了宝塔山、清凉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七大会议旧址等众多令人向往的地方。但就延安红色旅游而言,其发展已经滞后于其它地方,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江西吉安市的井冈山都已成为国家5A级景点,而圣地延安至今没有达到5A级标准?加快延安旅游景区建设,整合创新景区旅游资源,改善交通与驻留条件,创作令人震撼的艺术产品,都是延安创建5A级景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休闲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乡镇旅游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集自然景观与田园风光于一体的乡村小镇出现异常火爆现象,数据表明,一些5A级景区游客远不及乡村小镇,以2017年五一小长假为例,秦始皇兵马俑11.41万人次,华山景区7.03万人次,法门寺景区5.97万人次,黄帝陵景区仅3.9万人次;而袁家村57万人次,马嵬驿46.6万人次,周至水街45.1万人次[11];4个5A级景区的人数之和还不如一个乡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民众旅游休闲走向的关注。

一首花篮的花儿香唱响的《南泥湾》,可谓家喻户晓。如何把大生产运动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展现给旅游者,使南泥湾有更多的看点是提升教育效果,增加游客驻留时间,扩大地方收入,加快农民脱贫的关键,仅靠目前几个展馆,一点塑像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除此而外,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剪纸、陕北腰鼓、陕北唢呐、陕北说书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和艺术,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何整合这些资源,使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成为丰富的旅游特色文化,凤县可以创作出《凤飞羌舞》大型民族情景音画剧,为“七彩凤县”增添色彩,旅游人数和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这正是陕北旅游可以借鉴的地方。

2.2 全域旅游的格局问题

休闲体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休闲与旅游的融合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步入人们的生活,旅游休闲正成为时尚的选择。目前旅游休闲和体育小镇的打造尚处于初始阶段,各地都在探索之中,从长远来看,休闲体育和体育旅游产业应该与乡镇旅游开发同步规划合理布局融合发展,在丰富乡镇旅游内涵,提高旅游品位的同时,形成具有休闲度假、疗养康复、健康保健、文化娱乐和饮食产业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休闲地域,改变目前乡镇旅游以吃为主的单调模式,从而获得持久的旅游效能。

1)本自适应调节系统的静态仿真实验表明,系统控制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其中当该系统工作在半量程区间时,有着较好的控制精度。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正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广阔之地,西至宝鸡,东至渭南,北至铜川,南至秦岭,构成了东西长约八百里、南北宽约二百里的大旅游区域。区域间交通发达,文物丰富,景点集中,有山有水,有历史有人文,前可看五千年历史文明,后可看当今教育文化与科技发展。这里正是陕西构建区域旅游格局,确立大品牌区域特色,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厚重文化与历史的最好平台,也是陕西构建旅游强省的中心地域。

2.3 5A级景区的创建问题

5A级景区不仅代表国家景区的最高水准,更象征着景区的世界级水平,是旅游发展的经典标志。调查表明,5A级景区都是旅游者的首选,其次是4A级景区,3A级景区一般不在旅游者的选择范围。截止2018年10月,国家文化和旅游数据平台显示,5A级景点最多的是江苏省有23个,其次是浙江17个;河南13个;陕西9个与河北、福建并列第11位。

实践中有一些金融控股公司野蛮生长,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将金融机构作为“提款机”,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但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尚不完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监管势在必行。

陕西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目前有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黄帝陵景区、临潼华清池景区以及华山景区、宝鸡太白山景区、商洛金丝峡景区、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9个5A级景点。对陕西而言,创建更多的5A级景区是发展旅游的当务之急。对于一些著名的景点,如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陕两省之间,属于共有资源,可以会同山西共同打造5A级景区。

2.2 环境温度 在生理温度和Na2+浓度条件下,MSU晶体的溶解度为0.68 mg/L;当温度从37℃降为35℃时,尿酸盐的溶解度即从0.68 mg/L降低到0.6 mg/L;温度低于25℃时,MSU在血浆中的溶解度迅速降至原来的1/4[10]。而人体许多外周组织和关节温度低于37℃,即使在正常尿酸浓度下,这些部位血浆中的MSU也可能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痛风石常发生在四肢、耳廓等部位可能与此有关。尽管血浆局部过饱和与尿酸盐沉积有关,但在健康人中很少发生,因此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升高局部温度能否促进尿酸盐结晶的吸收,从而达到消除痛风石的目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旅游的特色呈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铭刻着历史与文化烙印,是各地独有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体现,如何发挥陕北、陕南和关中地域特色是陕西旅游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4)对接BEPS第14项行动计划成果,国内税法中完善相互协商程序规定。2017年3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特别纳税调查调整及相互协商程序管理办法》,引入BEPS第14项行动计划成果《创建更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中强制仲裁除外的相关建议,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下的相互协商程序作了详细规定,确保及时解决相互协商程序案件,着力提高相互协商程序的效率。

2.4 乡镇旅游与体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问题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不能总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勇于创新,对于高中思政课更是如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气氛对于教师教学而言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让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将全部精力凝聚到课堂,才能真正提高思政课堂的质量,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自如。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以创建大旅游格局为目标的旅游形式。2017年陕西会同海南、宁夏等7省(区)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从陕西旅游区域构成来看,陕南陕北相距遥远,关中盆地横贯其中,很难形成省内的大区域联动。以陕南三地为例,由于秦巴山脉带来的交通原因,安康和汉中可以形成旅游互动,而难以与商洛贯通,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陕南旅游依然会保持各自发展的局面。虽然高铁的贯通为陕南带来了更大的旅游群体,但如何形成山水风光、田园休闲、风味小镇、美食文化、人文历史、体育休闲等的融合发展,做到四季有看点,是陕南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3 陕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古镇旅游快速发展。宁强青木川古镇、洋县华阳古镇、勉县诸葛古镇、商洛凤凰古镇、安康后柳古镇、铜川陈炉古镇等各具特色快速发展。以青木川古镇为例,特殊的地域和传奇故事《一代枭雄》使其名气大显,年接待量超150万人次,仅2019年清明小长假接待游客就达14万人次,创收6 000多万元[10]。乡村古镇正成为民众旅游休闲的新地缘。

以民歌、安塞腰鼓、秧歌、剪纸、唢呐、道情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以榆林、米脂、佳县、延安等历史名城,以壶口瀑布、毛乌素沙漠、鄂尔多斯草原等自然风光,由此而形成的陕北境内黄河流域、长城内外、草原游牧与农耕文化兼容并存、相互交融、有机结合的独特旅游景观,正是民众的向往之地。这些富含本土汁味的民族风情与艺术风貌,是陕北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的展示,更是一张张靓丽的名片。2017年沿黄公路的开通,一条具有生态、观光、旅游、文化、脱贫致富多功能的经济带也随之形成,这条途经4市12县72个乡镇的线路,构成了陕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宝贵资源。

3.1 发挥陕北红色文化与地域资源优势

以红色旅游为亮点。延安是陕西红色旅游的经典品牌。在延安旅游68个景点中,有36个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关。包括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七大会议会址、南泥湾等著名景点。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可使人们回味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共产党人如何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进行艰苦卓越的奋斗过程,感触延安军民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了理想、信念和对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不懈追求而一边打仗一边生产的火热生活情景,寻求为什么有志青年纷纷奔赴延安的缘由。红色旅游就是让这些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不仅成为历史记忆,更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延安是革命旧址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地方,被誉为红色文化的摇篮,那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块牌匾,每一张图片都能使人感悟到当时的情景和体现出历史的价值。七大会址看似简陋,但庄严神圣,革命从这里走向成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使人想起延安大生产运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把人们带进了抗日军政大学;“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题词,成为党的思想路线和宗旨;如此等等。这些红色历史文化正是今天改革发展需要的基因。

在已有实践管理与学术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水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建设,使其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并最终形成一种可自我更替、完善的良性演化过程。

以地域资源为特色。陕北境内的万里长城约有1 000多公里,从神木的红碱淖到榆林的镇北台,从横山无定河湿地、波罗古堡到靖边统万城、定边盐湖,这些内涵丰富的长城历史文化,丹霞地貌、长城堡寨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正是陕北独特的旅游资源。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在移动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成为新的趋势。移动学习资源内容精简、小巧灵活,学习资源需适当变化以适应移动设备的特点,例如:设置每天一练、天天打卡将学习碎片化,设计干部百科知识将知识卡片化,制作视频、音频、图文等将形式多样化。

在施工升降机运行过程中,导轨架用来支撑和引导吊笼沿着导轨升降。由于导轨架结构复杂,设计参数较多,计算量大,而当前施工升降机的设计仍采用传统的CAD技术,运用基本的计算理论及个人经验进行几何设计,缺乏设计规范与知识的支持,所以设计周期长,成本高。本文将KBE技术运用到施工升降机导轨架三维设计中,开发施工升降机导轨架快速设计系统,实现知识驱动设计,快速应对市场需求,降低研发成本,为施工升降机的创新设计迈出积极的一步,进而为工程机械设计研发提供实现智能化思路。

3.2 构建陕南三地生态旅游区域大格局

发挥自然风光优势。同处于巍峨秦岭和苍莽巴山环绕的汉中、安康和商洛,自然景色优美、风光秀丽,野生动物品种多、分布广,是陕西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地域。汉中盆地气候宜人风光可与江南媲美,长江两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流经这里,是我国著名的粮仓。安康有汉江横贯,山地富饶,享有“中药材摇篮”的美誉。商洛有丹江缓缓流过,陕南唯一的5A级景区金丝大峡谷就在商南县境内。构建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大格局是陕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突出历史文化特点。陕南的汉中以“汉”为荣,有汉人、汉字、汉朝、汉族和汉家发祥地之说。2 000多年前汉王刘邦正是以汉中为发祥地,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因此历史为汉中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如: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宫殿遗址古汉台,人工开凿世界最早的石门隧道,创造战争交通“奇迹”的褒斜栈道,曹操手书“衮雪”遗迹,以及“萧何月下追韩信”、“虎头桥马岱斩魏延”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两汉三国”历史文化正是汉中打出的靓丽名片。

3.3 打造关中地域全域旅游的历史优势平台

发挥关中历史资源优势。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号称“八百里秦川”。作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 000多年的古长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曾在此建都,悠久的历史与辉煌,为陕西留下了众多的宫殿遗址、帝王陵墓和历史文化。如佛教建筑大雁塔;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秦始皇陵、汉代陵墓、“唐十八陵”等[12]。 仅唐代陵墓从西部的乾陵到东部的泰陵,延绵百余公里,其数量、地域、规模较之北京的“明十三陵”更有辉煌之处。

构建关中全域旅游平台。陕西旅游看关中,关中地域展示的是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在陕西的9个5A级景区中有秦始皇兵马俑、华山等7个在关中,如何发挥关中地域资源优势,构建关中区域间精品线路形成全域旅游大格局,吸引国际国内游客来陕,是陕西旅游能否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3]

4 创建旅游强省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陕西旅游4.49亿人次,收入3 813亿元;而江苏旅游6.8亿人次,收入超1万亿元;浙江为5.84亿人次,收入8 093亿元[14];旅游收入分别是陕西的 2.7 倍和 2.1 倍[15]。 2018 年陕西旅游6.3亿人次,收入超过5 994亿元,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大幅度上升,与江苏、浙江、北京等旅游发达省市的差距明显缩小,陕西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20年陕西要实现境外旅游人数和收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均位于全国前10名[16]的目标,除了地域和人口因素外,必须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开发和地域特色建设上下功夫,加快重点旅游区域、景点的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的质量和文化品味,形成旅游拳头产品。同时不断增加具有良好基础设施、交通便利、旅游看点多、文化价值高、服务质量好,吃、住、停车等基本设施配套完善的特色旅游地域,为创建旅游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4.2 借助全运会助推旅游快速发展

全运会的举办对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明程度、体育运动水平、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2021年第14届全运会落户陕西,对提升城市形象与文化价值,向世界展示古长安的历史辉煌和大西安今天的发展,对推动陕西旅游、体育旅游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是难得的机遇。

第11届全运会在济南举办,吸引了329万人次旅游,收入43亿元;第12届全运会在沈阳举办,吸引了617万人次旅游,收入123亿元;第13届全运会为天津留下了先进的体育设施、优良的城市环境和丰富的体育精神与文化。可以预料未来3年陕西必将迎来旅游的高峰,而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圈将成为游客最多的选择。作为陕西,必须从线路到景点,从交通到服务,从就餐到住宿,从比赛到购物,从城市到乡村,从体育到文化,从语言到文字等,进行全方位的筹划和安排,以迎接旅游高潮的到来。

4.3 加强法规与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发展旅游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旅游过程的“吃、住、行、游、购、娱”都需要得到公安、交通、体育、卫生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指导与监管。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管理跟不上,景区乱象时有发生,诸如黑导游、宰客、黑车、欺诈、变相购物、景区卫生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存在管理部门协调配合不畅,互相推诿,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2017年8月8日西安市旅游电视问政,市民对旅游部门的满意率仅有25.15%就充分说明这一点。旅游已成为全民的活动,要保持旅游的持续发展,为民众创造安全舒适、优良的旅游环境,加强法规与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保持良好的旅游品牌和地域形象就显得极为重要。

4.4 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陕西作为新丝路的重要地缘,应该如何应对?2018年来陕旅游6.3亿人次,超过了预期目标,发展速度令人欣慰,但要达到创建旅游强省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不仅要发挥现有旅游资源的作用,还要在打造整合已有旅游资源、创建新的5A级景区上下功夫;从农家乐的改革,到乡村小镇旅游规划思路的创新;从休闲旅游资源和地域的扩充,到旅游地域文化艺术的挖掘;从山水风光和历史资源旅游生态的整合,到青山绿水的保护与历史文明的传承;这些都需要提出更多的改革思路,创新更多的旅游模式,寻求更多的产业路径。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发展经验,更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使命为契机,以举办全运会为机遇,结合实际超前思维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会在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进程中有所突破,才会在追赶超越中去实现既定目标,也才会在古长安和大西安的历史进程中去奠定陕西在国际国内旅游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S].2019-03-14.

[2]延安广播电视台.延安——红色旅游持续升温[S].2019-01-30.

[3] 西北旅游网.2018年红色旅游报告[S].2018-07.

[4] 陕西农村网.红色旅游传承照金精神[N].2018-04-27.

[5] 中国网.李金早:实施“三步走”战略 中国旅游迈向新目标[S].2017-01.

[6]渭南日报.走过,我们的2017——华山景区年度工作回眸[N].2018-04-16.

[7] 宝鸡市统计局.2017年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2018-07.

[8] 商洛市统计局.2018年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2019-03-18.

[9] 商洛旅游网.“五一”假期200万人畅游魅力商洛[S].2017-05.

[10]青木川古镇网.古镇旅游再创佳绩[S].2019-04-08.

[11]陕西省旅游局.2017年五一小长假陕西旅游综述[N].2017-05.

[12]冯克成,田晓娜主编.中国通史全编[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13]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S].2016-11.

[14]江苏旅游局.2016年江苏旅游年度报告[N].2017-07.

[15]国家旅游局.2016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S].2017-02.

[16]三秦都市报.2017年陕西省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安成功召开[N].2017-01.

Influenc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Tourism Industry

XU Wanlin1,XU Yan2,WANG Yunsheng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n Siyuan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038;2.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072)

Abstract: The 13 dynasties lasting for 1180 years have left Shaanxi with extremely precious historical heritage.Its profound culture has become the witness of China,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numerous tourist attraction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economy and tourism.However,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haanxi tourism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less 5A level scenic spots and slow establishment, relatively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ervice quality to be improved, and less tourism innovation achievement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rong tourism provi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Shaanxi tourism; status quo; influence factor; sustainabl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83X(2019)10-0867-04

收稿日期: 2019-04-02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科基金 (体育类)(2016Q014);陕西省体育局(2018094)。

第一作者简介: 许万林(1954~),男,陕西汉中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文史、体育旅游。

通讯作者简介: 许 燕(1983~),女,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决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E-mail:yan xu@nwpu.edu.cn。

标签:;  ;  ;  ;  ;  ;  

影响陕西旅游发展的因素与可持续策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