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曹雪平

浅谈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曹雪平

山西省榆社县交通运输局 山西 晋中 031800

摘要:土方路基是公路设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工程质量及公路的使用寿命。路基作为公路的主体结构之一,在公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公路建设中的路基工程量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由于行车速度的提高和行车舒适性的提高,大部分的既有路基想要保持良好的行车状态,就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对病害进行不定期的维修,所以消除路基病害,保证行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做一些有关研究。

关键词:土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一定要非常重视路基的施工质量,如果路基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就更谈不到保证路面的质量了,路基施工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比如路基出现“弹簧”现象、边缘压实度不足、翻浆等。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保证公路工程质量,一旦发现出现下沉、变形开裂等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要从各方面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路基土方填筑施工工作有序进行。

一、土方路基填筑施工质量要求

1.1填筑前的基底处理

1.1.1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植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

1.1.2 原地面的坑、洞、穴等,应该先将沉积物清除,采用合格的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1.1.3 泉眼或露头地下水,应该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有效导排措施后方可填筑路堤。地基为耕地、松散土、水稻田、湖塘、软土、高液限土等,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1.1.4 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到规定要求。

1.1.5 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

1.1.6 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1:5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予以夯实。

1.1.7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堤和填方高度小于1m的公路路堤,应该将路基基底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且一定要将坑穴填平夯实。填方高度大于1m的二级以下公路路堤,可保留树根,但是树根不能露出地面。

1.1.8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堤基底压实度应不小于90%。三、四级公路应不小于85%。路基填方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基底应该按照设计要求处理。

1.1.9 半填半挖路基、路堤与路堑的过渡段的基底处理:(1)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在挖方一侧,台阶应该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2)石质边坡,应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按设计开凿台阶。1.2填筑的作业要点

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当路基填料不符合规范中最小强度(GBR)要求时,可掺一定剂量的石灰、水泥及粉煤灰等材料给以改善处理。填筑作业,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应超过30cm;其他公路,按土质类型、压实机具 功能等进行作业。此外,为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施工中的排水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做好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出的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特别是多雨地区和雨季施工更应注意。路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气候状况,做成2%~4%的排水横坡。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层面及时修理平整并压实。路线两侧取土坑,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设置,取土坑深度可根据用土量和取土坑面积确定。取土坑应有规定的形状,坑底应设置纵、横向坡度和完整的排水系统,取土时不得使作业面积水。取土坑的边坡,内侧宜为1:1.5,外侧部小于1:1。

二、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1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方法的要点

选择150~200m长度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路堤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包括机械组合方式、行进速度、压实遍数、填料最佳含水量、松铺厚度、粒径及检测方法等各项工艺技术参数,为全面施工提供依据。路基填方施工中,首先应选用合格填料,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路堤分层填筑施工时,采用网格布土,推土机粗平,压路机组合碾压;严格控制松铺厚度,把好“五度”即平整度、路拱度、厚度、宽度和压实度,每填筑5层恢复一次中线;外观做到表面平整、边线顺直,边坡坡面不亏坡,曲线圆滑。如在路堤范围内修筑便道或引道时,该便道或引道不得作为路堤填筑的部分,应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堤;连接结构物的路堤工程,其施工方法不应危害结构物的安全与稳定。同时,施工中还应使用适宜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保证原材料合格,正确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2压实处理方法

未经压实的路基,在自然因素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破坏。为了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进行压实,因此,路基的压实是路基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亦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根本措施。即通过压实,可大大增加土基强度,使土基的塑性变形明显减少,使土的透水性下降,毛细水上升高度下降,隔湿性能加强。所以土质路基的要是一定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土质路基的压实应该按照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的原则进行碾压,压路机碾压时的最快速度不宜超过 4km/h;碾压应该从路基的两测向中心进行碾压,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该保持安全距离;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该采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要求夯击面积重叠 1/4-1/3。土方路基每一层施工碾压完成后,都要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项目包括压实度、弯沉、纵断高程、横坡、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以及边坡八项,其中压实度和弯沉作为关键实测项目,必须百分之百合格。

2.3根据土的性质进行施工

根据土的性质不同,应该采取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段压实,在同一水平层全宽范围内,应该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0.5m,当填筑到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该大于 10cm;透水性差、强度低的填料宜填筑在下层,透水性好、强度高的填料宜填筑在上层,严禁用透水性差的填料覆盖透水性好的填料,每填筑层的表面应该做成 2%-4%的双向排水横坡;当施工时,路基填筑分成若干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之间的连接部位如果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的路段应该按照 1:1 的坡度留置台阶,如果能够交替填筑,则应该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的长度不应该小于2m。

结语:

总之,土方路基填筑施工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影响土方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公路建设者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施工要点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的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路基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新,夏金禹. 浅谈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230.

[2]刘猛,柳义侠. 浅谈高速公路路基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3):184.

论文作者:曹雪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  ;  ;  ;  ;  ;  ;  ;  

浅谈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曹雪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