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意义及措施探析论文_蔡志平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意义及措施探析论文_蔡志平

扬中市环境保护局 江苏扬中 212200

摘要: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发展,但随着近些年城市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产生的相关危害不仅对当代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延续到子孙后代,为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意义措施

前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然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长期以来,由于资源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生态治理难度显著增大。为做好全省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亟须构建长期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此保障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生态文明的实质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推动全球环境的保护工作是全人类的责任,为了发展我国的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表明了我国今后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了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在逐渐的探索中发现的一种进入更高级文明的前进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指导方针就是在社会的发展中要以尊重自然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社会形态将逐渐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结构,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社会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能力可以逐渐提升,真正实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战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社会的发展逐渐从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来,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摆脱自然限制的曙光,但在近几十年的全球发展,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开始认识到无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如何变革,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现阶段开始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逐渐建设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成为了国际上所有国家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现代文明影响生态文明向适合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意义

2.1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人类只要生存,衣食住行就都需要从生态环境中进行索取。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只考虑到了自己的生存,但是却忽视了自然界的生存,而这所引发的恶果就是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这使得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死存亡,从这个角度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保证

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共同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就是在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障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不被生态环境污染所破坏,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健康长寿,同时也可以促进高度的物质文明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有完善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且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城市发展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和利用各种资源,摒弃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能源及农村生态资源,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片蓝天,为未来农村的发展留下空间。与传统先污染再治理的思想相比,生态坏境保护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的潮流,更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的良性发展。故而,必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

3.1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总体规划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更好地统筹发展。对北京市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进行统一规划,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为一体,将不同部门的职能整合为一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条件,构建有机联动的规划体系。同时分析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环境承载力,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促进全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优美、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3.2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一方面,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所需的资金归入日常支出,增加建设支出、规划专项资金,切实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开展;另一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投入资金,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金融体系,对相关企业制定政策激励措施,鼓励相关企业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多方投入的机制;此外,政府应当建立相关资金监督机制,把控资金流向,监督使用过程,确保资金发挥作用。

3.3建立多元筹资融资机制

以政府投资为主导,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努力拓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修复的建设资金渠道,统筹规划各级部门生态保护建设的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申报生态保护项目贷款,逐步提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等生态治理工程的投资标准。要整合使用省内现有各级部门生态保护建设的项目资金,统筹谋划生态保护、治理与建设的重点项目与任务,保证关键性的保护治理工程顺利进行;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监测、管护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及时提高管护水平与能力。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在环保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时加强法制建设,有助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为此环保部门应该强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颁布,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保法律,从而确保环保局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有法可依,这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发展的顺利推动提供保障。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监督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绝不迁就姑息,如对污染超标的企业要依法治理,并加大惩罚力度,从而更好的对地域生态环境做出保护。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如环保局可以在内部成立相关监督部门,及时的对污染生态环境的企业做出监督,从而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做出维护,相信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一定可以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做出保护。

结语:随着近些年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所引发的后果是不容小觑的,造成损害会直接波及子孙后代,为此环保局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方笑,朱锡平.论我国生态产权制度的市场化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2007(05).

[2]秦艳红,康慕谊.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04).

[3]李文华,李世东,李芬,刘某承.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2).

论文作者:蔡志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意义及措施探析论文_蔡志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