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史青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CT室 山西 介休 032000)

【摘要】目的: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患者中进行64排CT诊断排查,以此分析64排CT在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患者(32例),选择时间在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对患者均进行64排CT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分析64排CT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性。结果:在观察项目中,64排CT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诊断可以有效鉴别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患者,能够清楚观察阑尾周围邻近脏器的病变状态。

【关键词】64排CT;急性阑尾炎;穿孔;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656.8;R8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103-01

急性阑尾炎属于常见病,该病症每年的发病率都较高,并且,在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伴随有相关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在19%~35%之间;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64排CT诊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以下优势性:分辨率清晰、后处理技术先进等,因此,CT诊断大大提高了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患者中进行64排CT诊断排查,以此分析64排CT在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现具体研究阐述如下。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择疑似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患者(32例),选择时间在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

在3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其余患者均为女性,经过数据归纳和总结可得,31~51岁是本次研究患者的年龄区域范围,而(41.36±8.03)岁是本次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值;5~24小时是本次研究患者的发病时间区域范围,而(15.06±9.01)小时是本次研究患者的平均发病时间值;疑似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患者(32例)均有以下临床表现:右下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

经过手术结果显示,3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的例数为28例,另4例患者属于非穿孔患者。

3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均自愿参与到研究之中,患者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

1.2 诊断方式

对患者均进行64排CT诊断。

使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所生产并提供的64排CT(128层)扫描仪器,从机体的膈顶直至耻骨联合处予以扫查,设置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500mA,将螺距调整为1.3左右,而仪器的探测器宽度是40mm,36cm是视野距离;对患者完成扫描后,建立多平面重组,在工作站中观察患者的阑尾内部结构、组织情况与具体位置;必要时可以予以增强扫描,使用100ml的碘海醇(注射方式),3ml/s是注射速度,注射对比完成后予以静脉扫描。

1.3 观察项目

将64排CT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分析64排CT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性。

1.4 数据处理

观察指标数据比较都经过了统计学软件分析,分析的软件版本是SPSS 21.0版,64排CT诊断的结果比较项目属于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在对比过程中有P<0.05的情况则证明有比较差异。

2.研究结果

在观察项目中,64排CT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数据。

依据上述的数据表格和相关计算统计,64排CT诊断结果的确诊率为90.62%,这一数据相对较高。

3.讨论

在临床诊断方式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病史与相关实验室检查而确定疾病类型的,但是,该种诊断方式会存在假阳性情况,以此造成患者的误诊或漏诊情况的发生;在外科手术中,存在阴性阑尾的概率较高,且切除率会在30%之上[1-2]。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类型可以分为3种,分别是穿孔性阑尾炎、局灶性阑尾炎与化脓性阑尾炎,其中,属于重度阑尾炎类型的是穿孔性阑尾炎,造成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在于:阑尾壁内部的血液循环系统发生了坏死情况,进而引发了穿孔现象发生;有研究显示,在阑尾炎患者中,穿孔情况的发生率在31%之上,其中,以高龄患者最为显著。对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是关键,若在诊断中稍有不慎(指误诊等情况),则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进程,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是主要的临床方式,但是,手术的风险性也一般较高,在手术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在患者进行手术前予以对应诊断,是治疗的重要步骤[3-4]。

CT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频率越来越高,64排CT与传统的CT相比,更有优势性,可以清楚显示回盲部的内部结构,能够对阑尾的炎症情况、位置、腹内是否存在脂肪等状况予以观察;在本次研究中,64排CT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4排CT诊断结果的确诊率为90.62%,这一数据相对较高;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宁建东学者在《中国伤残医学》中发表的《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5]一文里的数据结论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的结论相似性,说明了本次研究的理论是有理论代表性的,可以供后续研究者进行参考,而上述数据也说明了,64排CT的征象明确,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有效诊治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因此,64排CT诊断可以有效鉴别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患者,能够清楚观察阑尾周围邻近脏器的病变状态。

【参考文献】

[1]熊义林,刘光富,王丽.螺旋CT对异位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19):3692-3692.

[2]杨宏,姜斌,焦月.80例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2):91-92.

[3]刘建,刘春庆.腹部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5):89-92.

[4]邱鹏栋.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人不典型阑尾炎45例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8):95-96.

[5]宁建东.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5):79-80.

论文作者:史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  ;  ;  ;  ;  ;  ;  ;  

64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史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