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杜绝欺凌现象——教育篇论文_邓育鼎

如何有效杜绝欺凌现象——教育篇论文_邓育鼎

甘肃省永登县第六中学 730300

摘 要: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他人尊严与生命的行为。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校园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对“欺凌者”自身同样造成伤害。

关键词:校园欺凌 教育

校园欺凌,就是同学间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欺弱、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一、索要钱物,不给就威逼利诱;二、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性格;四、同学们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强。有统计数据显示,抽查样本159个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占35%,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占65%。从上面一系列数据来看,中学生欺凌现象非常严重,引人深思,应采取有效方法预防和严惩。欺凌行为是教育的缺失,严重干扰着教育的秩序,学校教育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而欺凌这种在校园横行的暗势力与教育背道而驰。总的来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底牌重新划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特提出几点建议,望能得到学生与教育者的分享。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1.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3.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4.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1)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2)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3)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内心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1)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2)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参考文献

[1]《甘肃教育》。

[2]《青年研究》。

论文作者:邓育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  ;  ;  ;  ;  ;  ;  ;  

如何有效杜绝欺凌现象——教育篇论文_邓育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