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证分析及对策_政治论文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证分析及对策_政治论文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国有企业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684(2008)01-0017-04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导指明了方向。先进文化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广大的国有企业员工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群体。但从当前国企职工的思想道德状况看,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十分紧迫而又艰巨,必须持续深入的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员工思想道德水平,使广大国有企业员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文化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

一、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加,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些人对理想的追求、定位超越现实,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思想意识;一些人唯利是图、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此外,封建迷信的活动不仅死灰复燃,而且愈演愈烈。根据2005年中科院等机构专家完成的《中国科普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两人中有一人迷信抽签,四人中有一人迷信星座,五人中有一人迷信周公解梦。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为1.98%,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二三十年。国有企业员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相对而言处在一个党的基层组织比较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完全断裂的环境中。但是,这个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近期,笔者在厦门商业集团旅游公司下属的餐饮、酒店的员工中作了一次问卷调查,从中反映出当前国有企业员工的一些思想认识情况:

(一)政治学习: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很有帮助的占43%,有点帮助的占39%,没什么帮助或说不清楚的占18%;表示对时事政治关心的占49%,偶尔会关心或看情况的占47%,认为与己无关的占4%。反映出对政治学习兴趣不大、热情不高、不太重视的人员不在少数。

(二)世界观:认为成功靠个人努力与机遇的占66.5%,认为靠个人努力的占12.5%,认为是靠运气或靠机遇或命中注定的合计占21%;这与当你想实现某个理想追求时,你所采取的态度的调查情况大致相同。如,求神、求佛保佑的或找算命先生的或不表态的合计占21%,表示靠个人奋斗去追求理想目标的占79%。反映出虽然世界观与处世态度比较积极的占大多数,但消极的、信神灵的也占21%,不可小视。

(三)人生观:认为幸福在于不断奋斗之中占38%,幸福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占20%,认为幸福是生活美满、舒适占37%,认为幸福是荣誉、地位或金钱占5%。

(四)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占50.8%,认为人生要多贡献、少索取的占14.7%,认为多贡献、多获利的占21.4%,认为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其努力的回报,如,地位、金钱、权势等占13.1%。

(五)利益观: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先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后个人利益的占40%,认为三者同时兼顾的占20%,持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态度的占17%,认为利己但不损人、利己但不违法、个人利益为主,兼顾集体、国家利益的合计占23%。从调查结果看,对人生、价值、利益的取向,以个人为中心的不在少数。如:认为幸福是生活美满、舒适,是荣誉、金钱、地位的合计占42%;认为人的价值是多贡献、多获利的占21%;认为在于社会对其努力的回报的占13.5%;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上,认为利己但不损人、利己但不违法或个人利益为主,兼顾国家集体利益的合计占23%。

(六)公德观:当看到有人破坏或私拿公物时你会怎样做:(1)报告有关管理人员来纠正的占48%;(2)上前劝阻的占41%;(3)上前劝阻,不听就算了的占8.5%;(4)无动于衷的占2.5%。虽然反映出员工的是非界线还是分明的,但不想得罪人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七)对员工业余时间的动态调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书、学文化业务知识的占43.9%;打牌、看电视、上网等娱乐活动的占8.6%,逛街、逛商场、找老乡、朋友的占12.8%,其他的占34.7%;不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没时间的占38%,没钱的占30%,不知道该学什么的占32%。

从中可见,当前国有企业员工中思想比较茫然、空虚、缺乏理想信念、远大目标、追求等上进心的不在少数,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然面临着极为艰巨的任务。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与旧、传统与现实、实践与理想等也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嬗变、更新。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漠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作用不断减弱,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很好的把握工作的立足点,对矛盾缺乏辩证的认识,要么忽视正面教育的必要性,要么忽视人的合理物质需求与精神需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需正视这种变化,宣传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应当从强化正面教育,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入手,并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使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内容上除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外,还要加强革命传统的教育,英模事迹的宣传教育,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达到净化和震撼心灵,从中受到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宣导和塑造

企业文化,是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管理的理念所形成的对于价值观、理想信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认识的总和。它具有贴近实际,直观、理性结合更加紧密,可操作强的特点。一般来说,企业文化还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1)导向作用,即把员工引导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2)约束作用,即用企业制订的规章对每位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凝聚成一个各部门同心协力、上下团结的整体。(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 (5)辐射作用,即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而且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工作的实践中,一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理念,很值得借鉴。如:“同心”理念——心手相牵、和衷共济。“用心”理念——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共同价值观:让员工更出色,使企业更卓越。团队观: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领导观:开拓、公正、谦和、自律。人才观:每个员工都可以被点燃,每个员工都渴望被点燃,企业活力来自员工,企业发展成就员工。民主观:阳光作业、互信互动。奉献观:扶危济困、回报社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谐企业“三化”愿景:家庭化温暖人、军队化规范人、学校化培养人。和谐企业“三业”要求:乐业、敬业、专业。和谐服务“三项”宣言:以素质换取优质、以热情赢得真情、以文明播撒光明。和谐交往“四大”准则:尊重、宽容、欣赏、借鉴。再如:制度观:刚性的制度、有情的激励。管理观:所有的目标都要有措施保障,所有的工作都要有标准衡量,所有的工作过程都要得到控制,所有的人员都要得到有效管理,所有人的行为都要做到规范,所有人员的积极性都要得到调动。

(三)重视普法教育工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当前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就业的多样化等情况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自我,一些人就容易出现心理的失衡和理智上的失控,从而走上歧途。古人云: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些诗句深刻地提示出人的一种本能,那就是人都具有“趋利性”。纵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那些犯罪行为或者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不和谐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是因利而起。而法律、法规作为国家治理的手段和工具,它具有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功能作用。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有法有规,凡事做到三思而后行,就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逐步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规范,实现社会和谐的共同目标。

三、以人为本,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论断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灌输与引导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有些内容是需要原文学习加以灌输的,但一味的用灌输的形式来进行又难以达到听不厌、学得进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到二者的结合。学原文要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抓住重点,同时辅之以相应的辅导材料和事例帮助理解,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效果。尤如《百家讲坛》之所以深受听众和读者的喜爱,正是因为它把枯燥深奥、曲高和寡的文言文,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传递给观众,展示给读者,体现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授课人要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

二是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活”的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组织一次学习,上一堂课就能产生作用和效果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通过全方位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使之潜移默化逐步渗透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它的核心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层次的内容,更需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的进行渗透教育,才能深入人心。这几年来我公司在这方面相继做了一些尝试,如在各个店设置宣传栏、组织青年员工军训、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同时穿插有关的知识竞答,组织读书活动、写读书心得,组织青年员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企业繁忙的时节进行义务劳动,组织参加无偿献血、捐款,到市福利院、翔安同心儿童院献爱心,祭扫烈士墓等公益活动,开展班前讲评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比赛等,电化教育、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活动等等都得到员工的认同。

三是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都是人,而人是有思想、重感情、晓道理的。真正入心入脑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互动的,不但要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而且还要有群众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互交融、相互贯通。因此,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应当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身正人。首先,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领导的行为、形象、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其次,抓住闪光点。如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员工,对好人好事及时给予嘉奖、表彰等;典型引导更能起到学习、激励的作用。再次,在日常的管理中多与员工谈心对话。每季度或关系员工利益的决策之前召开座谈会征求对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达到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取得相互支持、理解,达成共识的预期效果。最后,多加关心员工生活。改善食宿条件,因地制宜建立小活动室、阅览室,为员工做生日,组织小型聚餐活动,组织经理人家属感恩会,多为职工办实事、送温暖、排忧解难,这些做法对于融洽干群关系,增进企业的凝聚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8-01-13

标签:;  ;  ;  ;  ;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证分析及对策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