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统计公报_国内宏观论文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统计公报_国内宏观论文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统计公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统计公报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优化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克服困难,保持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协调适度增长。

一、基本情况

(一)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1999年末,全国乡镇企业个数共2071万个,比上年增长3.3%;完成增加值24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高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5.1个百分点,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3%,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占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3.6%,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按三大产业分,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339亿元,比上年相应下降2.1 %;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25亿元, 比上年增长15.4%。对应比重也由1998年的1.6%、78%和20.4 %变为1999年1.4%、77.6%和21%。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3978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100932亿元,净利润总额5392亿元,实交税金17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3.0%、16.3%和13%。

(二)集体企业加快创牌组团步伐,不断促进企业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1999年,全国乡镇集体企业94万个,比上年下降11.6%;完成增加值9913亿元,比上年下降0.6%,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39.8 %,较上年减少5.1个百分点。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剧烈等影响, 共关停集体工业企业3.6万个,致使99万职工下岗待业。 经县以上部门批准,本年止累计组建集团(公司)8551个,实现营业收入5792亿元,其中经省级以上批准的有4795个,合计完成营业收入3571亿元。本年共开发新产品25876项,实现总产值1146亿元, 占乡镇工业产值新增部分的15.1%,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三)涌现出了一批发展乡镇企业的先进地区和示范企业。统计年报资料显示,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县、5亿元以上的乡、1亿元以上的村分别为1525个、4516个和7952个,依次较上年增加48个、446 个和744个。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52363个,合计营业收入23112 亿元,占全部企业的22.9%;其中5000万元以上企业9154个,增加428 个,合计营业收入12094亿元,占12%;其中1亿元以上企业3401个,增加192个,合计营业收入8017亿元,占7.9%。这说明,全国乡镇企业正朝着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稳步迈进。

(四)个体私营企业成为拉动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个私企业总数达到1977万个,比上年增加80万个,占全部企业的95.5%;完成增加值14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快于集体企业增速23.1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0.2%,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作为农村个私经济主体的乡镇个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日渐扩大,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步伐加快。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12704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占全国农村社会劳动力的27.1%,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吸收城镇下岗工人82.7 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

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经营机制优势弱化,改制触及产权的根本性改革不彻底,产品科技含量低,全员素质不高,产品资源依赖性较大,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融资不畅,管理不善等,造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减弱,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二、工业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加快转机建制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决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布局不合理的“十五小”工业企业,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国乡镇工业企业个数达674万个, 从业人员7395万人,其中集体工业企业61万个,从业人员3203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7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9.8%,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9.1%,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一)个体私营工业成为全国乡镇企业工业经济的主体。从统计分组看,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明显快于集体企业,两者增加值增幅差高达26.3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重数也由上年的52.2%上升至目前的53.7%,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

(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乡镇企业增加值中,工业比重由上年的70%微调至目前的69.8%,而非工业比重则由上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30.2%,提高了0.2个百分点。在集体工业增加值中, 按轻重工业分类,分别完成4298亿元和3747亿元,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53.7∶46.3微调为53.4∶46.7,体现了乡镇企业发展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趋势。在轻工业中,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增加值为2108亿元,比上年下降4.7%,占49%;在重工业中,采掘、原料、 加工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59亿元、725亿元和2463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个、3个和增长1.5个百分点。说明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争能源、争原料、 高消耗、污染环境的状况正得到逐渐改善。机电、纺织服装、建材、化工、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依次为1816亿元、1137亿元、1098 亿元、 955亿元和807亿元,合计5213亿元,占集体工业增加值的72.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分类比重为22.6%、14.1%、13.7%、11.9 %和10%。

(三)工业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 全国集体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3084亿元,产销率为94.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销率为94.72%和94.62%,前者比后者多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作为市场经济先导的乡镇企业,更加注重买方市场的开拓,努力扩产适销产品,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发展较快,其销售产值增速比集体工业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

(四)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工业总量中继续占有较大比重。发电量1509亿度,占全国的12.2%;原煤5亿吨,比上年下降22.7%,占47.5%;水泥2.5亿吨,增长8.7%,占43.6%;砖24945亿块,占90%; 中小农具10.6亿件,增长53.6%,占92%。

(五)工业企业规模效益突出。据统计,年营业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有6.8万家,仅占全部企业总数的0.32%, 但实现的营业收入却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16.68%,相当于其单位比重数的52.1倍。

(六)小城镇和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各地为壮大规模经济,为21世纪的腾飞打下基础,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兴建了一批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乡镇工业小区。截止1999年底,全国建成和建设中的工业小区多达10398个。

三、建筑业

受国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西部开发战略的拉动,乡镇建筑业发展有所回升。1999年末,实有建筑企业82.5万个,比上年增加0.5万个, 从业人员1613万人;完成增加值1945亿元,增长9.2%, 占全国建筑企业增加值的35.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其中进城施工企业职工772万人,占建筑企业总人数的47.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进城施工产值3703亿元,增长10.1%。这说明,乡镇建筑企业已渐渐走出农村,进入城镇开发市场的能力正在增强。

四、乡镇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及其他企业

乡镇企业发挥点多面广、门类齐全的优势,广泛开展为城镇工业配套服务,认真搞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业的生产,乡镇第三产业发展较快。1999年,全国乡镇第三产业企业1298万个,吸纳从业人员3448万人,比上年增长4.6%,其中交通运输企业413万个、886万人, 商品流通企业583万个、1514万人,旅游饮食服务企业241万个、835万人, 其他企业61万个、213万人。完成增加值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较全部企业增幅快3.2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的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企业1509亿元,增长10.9%、商品流通企业2312亿元,增长17.4%、旅游饮食服务企业1103亿元,增长20.4%、其他企业301亿元,增长6.9%。由此可见,在乡镇第三产业中,受“假日经济”的拉动,旅游饮食服务业增幅最大,分别比其他行业高出3~13.5 个百分点。

五、出口及外商、港澳台商合资合作企业

1999年,各地立足于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外向经济发展稳中有增。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7744亿元,折合93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直接出口738亿美元, 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7.8%,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为10.1%。 从产品出口渠道来看,直接出口6122亿元,增长15.5%,占79.1%;间接出口1622亿元,增长4.4%,占20.1%,比重数较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在直接出口交货值中,原有格局被打破,交外贸部门和自营出口并重的新格局已显雏形,自营出口交货值2742亿元,比重数也由上年的28.3%迅速提升至目前的44.8%,增加16.5个百分点。按出口产品类别分,轻工、服装、纺织、工艺品和食品五大行业仍居主导地位,合计完成交货值4895亿元,增长12.7%,占全部出口产品交货总值的63.3%,分类比重分别为24.3%、14.9%、9.3%、8.7%和6.1%。出口产品交货值100万元以上企业4.8万个,比上年增加0.1万个企业,共实现交货值6506亿元,占全部出口产品交货总值的8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1999年, 全国乡镇企业新签协议(合同)1.1万个,客商实际投资34.6亿美元。 年末注册的合资合作企业累计2.66万个,累计投资总额达467亿美元, 其中利用外资300亿美元,中方投资167亿美元,分别占比重64.2%和35.8%。乡镇企业在境外办企业达6631个,累计投资88亿元。

六、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

全国累计实行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改造企业达19.3万个,转制面为20.5%;职工人数906万人;完成增加值2289亿元, 占集体企业增加值的23.1%;实现利税总额563亿元,占17.7%;人均创利税16083元,相当于集体企业平均水平的2.2倍。

在19.3万个转制企业中,实行股份制企业2.5万个,占13%; 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16.8万个,占87%,其中集体企业改制的有9万个, 个私企业改制的有5.3个,新组建2.5万个。

在资本金2256亿元中,国家资本金49亿元,占2.2%; 集体资本金712亿元,占31.6%;法人资本金517亿元,占22.9%; 个人资本金850亿元,占37.7%;外商资本金128亿元,占5.6%。

七、乡镇联营企业

1999年,各种类型乡镇联营企业6569个, 占乡镇集体企业总数的0.7%,其中与国有企业联营3334个,与城镇集体企业联营3235个;从业人员57.5万人,完成增加值15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人均创增加值27670元,比集体企业平均水平多出4980元。

八、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本年施工项目15.7万个,比上年减少3.2 万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2.7万个,减少2.1 万个。 全年, 完成乡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投资的8.6%;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979亿元,下降0.4%。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 新建项目投资119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6.3%;扩建和改建的投资额分别为779亿元和467亿元,相应占30.3%和23.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建投资比重数提升较快,增加了7.1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性投资份额最大。第一产业投资额为95亿元,占3.7%;第二产业2148亿元,占83.4%, 其中工业企业投资2063亿元;第三产业332亿元,占12.9%。

从投资来源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渠道由原来主要依靠金融部门借贷,转向注重农民这个投资主体、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与金融借贷并重。1999年,银行、信用社贷款433亿元, 占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8.3%下降为16.8%,减少1.5个百分点;引进资金568亿元,比重由22.5%减至22.1%;自有资金(含群众集资)1233亿元,比重由49.2%降至47.9%,下降1.3个百分点;国家扶持和部门下拨资金合计43 亿元,下降20.7%,比重也由2.1%减至1.9%,减少0.2个百分点。

九、集体企业职工素质

1999年,全国集体企业的职工素质有一定的提高,人员结构进一步改善。从劳动岗位看:集体企业4369 万人的职工中, 工程技术人员有301万人,占6.9%,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平均每个企业3.2人;工人和学徒3305万人,占75.6%;管理人员比例减少,比上年下降0.1 个百分点达8.3%;服务及其他人员402万人,占9.2%。

从年龄结构看:集体企业职工中青年职工占多数,较国有企业的优势比较突出。35岁及以下的有2853万人,占65.3%,比国有企业要多出近5个百分点;36~50岁的有1285万人,占29.4%;51岁以上的只有231万人,仅占5.3%。

从文化结构看:大专及以上者103万人,占2.3%,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中专(含技校)439万人,占10.1%,增加1.2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下3827万人,占87.6 %。 从技术职称结构看: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109万人,占2.5%,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企业拥有1.2人;初级职称204万人,占4.7%,提高0.4个百分点,每个企业拥有2.2人。在上述人员中,聘用人员有83万人,占现有职称人员总数的26.5%。

各地十分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国共培训集体企业职工572万人,职工培训面13.1%。

十、职工工资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职工收入持续增长,为农民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全年支付职工工资总额6597亿元,比上年增加345亿元,增长5.5%;职工人平工资5193元,比上年增加206元,增长4.1%,其中集体企业职工人平工资5511元,增加52元,增长1%。

1999年,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收入758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38亿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额的一半以上。

十一、经济效益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586元/人.年,比上年增加1888 元,增长10.7%;增加值率比上年增加0.05个百分点,达 22.95%;人均实交税金1409元,增长11.6%。 其中集体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2691元/人.年,比上年增加2040元,增长9.9%;增加值率为23.2%,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人均实交税金2100元,增加307元,增长17.1%;人均创利税7650元,增长11.2%;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应收帐款周转率、 百元流动资产创利税分别为104.43%、20.31%、25.34%、10.39次和22.6元。1999年,全部盈利企业有1860万个,占全部乡镇企业的89.8%,其中集体企业盈利面为93.2%,个私企业为89.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1135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亏损4.9万元。

标签:;  ;  ;  ;  ;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统计公报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