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以“杭州西湖与钱塘潮”为例_钱塘潮论文

优化小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以“杭州西湖与钱塘潮”为例_钱塘潮论文

优化小学地理课堂教学手段的尝试——《杭州西湖和钱塘潮》教学例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手段论文,杭州西湖论文,课堂论文,地理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杭州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杭州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西湖这个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也是使杭州增色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杭州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方面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小学地理课本在安排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个单元教学内容时,便把杭州作为一个点来安排。教好这课,能使学生窥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特色之一斑,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炽热的思想感情。为此,我针对教材的特点,根据现有条件,本着可行性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作了这样的安排: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学生多有所闻,对西湖的美景,学生在影视和图片上也多有所见。然而,我们这里离杭州较远,去过杭州的学生很少。学生对杭州的山水美,缺乏具体和切身的感受。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便设疑:“杭州闻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谁去过杭州?说说看,杭州为什么出名?”这样,学生急于了解、认识杭州的浓烈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紧接着,在说明杭州出名的原因时,我又把杭州西湖同历史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杭州西湖进一步产生神秘感,诱使学生到西湖探幽。

在教学杭州西湖这部分时,我先出示西湖实景图,讲述自己对西湖的总体印象:“西湖美是山水美,西湖三面青山环绕,湖面碧波荡漾,苏堤、白堤似绿色锦带飘浮水上,风景名胜遍布整个景区,真是美不胜收。”并引用北宋大文学家、曾任过杭州刺史的苏轼的著名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进行论证,使学生再度生疑,西湖究竟怎么个美法?于是,急于揽胜的迫切心情便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在教学认识钱塘潮的景象及其成因以后,学生对潮的雄伟壮观产生了极深刻的印象。此时,我再次设疑:小学语文第七册《观潮》一课写的是人们在海宁县盐官镇观潮,用人山人海和人声鼎沸形容场面的热闹,而地理课本上写的、插图画的也是在盐官镇观潮。杭州就在钱塘江边,且有钱塘江大桥横在江上,人们为什么舍近求远,不在杭州,而到几十千米外的盐官镇去观潮呢?这样,一下子又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紧紧吸引到钱塘大潮的特色上,使学生对“天下奇观”的赞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运用实景图,直观形象地讲授地理知识。

认识西湖美景,最理想的莫过于带领学生去游览西湖了。但对远离杭州的外地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仅靠课本上的彩图“西湖苏堤”、插图“六和塔和钱塘江大桥”和绘制西湖平面图,似乎不够。前者只能给学生一鳞半爪之感,而后者只能指示整个西湖景区及其所属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范围,使学生难以建立起具体的形象。为此,我找了幅西湖实景图,图上整个西湖景区尽收眼底,一目了然。讲述时,我采用导游的方式,先指示整个景区,概括地谈论自己对西湖的整体印象,然后按照旅游路线,依次有所侧重地介绍景区的主要景点,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同我一道到西湖揽胜,饱赏西湖山水、人文之美,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激发了爱国主义感情。

三、沟通地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杭州是我国的历史名城,蜚声海内外,颂扬杭州的文学作品俯首可拾,小学语文第七册入选课文《观潮》就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规范性的写景散文。杭州曾是南宋的都城,西湖景区的著名景点岳庙就联系着岳飞抗金的历史故事。而钱塘潮之所以雄伟壮观被誉为“天下奇观”,主要是由杭州湾这个喇叭口形的大海湾的特殊地形造成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潮的成因,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教材安排运用比例尺知识技能量算实际距离的练习,这又与小学数学发生了联系。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努力挖掘地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以扩大整体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观潮》一课的学习,对潮的壮观景象,已经印象深刻了。为此,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顾《观潮》一课关于钱塘大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描写,然后让学生齐声诵读地理课文中的有关部分,最后,我将二者对照起来,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写潮来时的响声,《观潮》一课,远处用“闷雷滚动”作比,近处用“山崩地裂”来形容,《杭州西湖和钱塘潮》一课则喻之为“春雷齐鸣”;写起潮的景象,《观潮》一课,远处用“白线”作比,临近时喻之为“白色城墙”,近处则比之为“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而《杭州西湖和钱塘潮》一课,远处比之为“排成一线展翅飞翔的一群洁白天鹅”,近处,则喻之为“万马奔腾”。这样沟通地理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努力发挥语言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产生了共震性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钱塘大潮的雄伟壮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介绍岳庙时,先简要介绍岳飞抗金的事迹,然后介绍岳庙的内部建筑及其布局,谈自己瞻仰岳庙而引发的对抗金英雄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西湖景区人文景观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也为六年级学习岳飞抗金的历史作了孕伏,可谓一举数得。

在讲解钱塘大潮的成因时,我依据编者意图,先让学生运用在上册《平面图》一课所学比例尺知识和技能在地图上量算出杭州湾出海口最宽处和盐官镇附近最窄处的距离,使学生在建立起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了钱塘大潮的成因,同时也巩固了有关比例尺方面的数学知识技能,为六年级进一步学习比例尺打牢了基础,扩大了整体教学效果。

在讲完西湖和钱塘潮两个主要知识点之后,我用曾任杭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作结,以诗人对杭州的不尽思念之情引发学生无比向往之情,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川的眷恋之情达到一个更深的境地。

由于我在教学《杭州西湖和钱塘潮》一课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优化小学地理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标签:;  ;  ;  ;  ;  ;  

优化小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以“杭州西湖与钱塘潮”为例_钱塘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