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联东

(南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 巴中 6356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4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87%、82.8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利于促进症状消失,减少并发症,并加快术后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04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laparotomy in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Methods Forty-nine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7).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7.87% and 82.87%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ate of 8.5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5.53%,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disappearance of symptoms,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

【Key words】Gallstone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aparotomy

胆结石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尤其是在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的情况下,发病率明显增加。胆结石主要表现为胆绞痛、上腹隐痛、胆囊积液等,但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有在体检和手术中发现[1]。由于胆结石病情发展加快,因此当发现后必须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传统采用开腹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因为创伤大和术中出血量多等问题不利于术后的恢复。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如今广受欢迎的微创手术,其能够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本次研究就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94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均经腹部CT与B超确诊,且满足《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书》中相关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年龄在35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5±3.24)岁,男患者31例,女患者16例,病程0.5年至3年,平均病程为(1.15±0.54)年;观察组47例,年龄在34岁至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2±3.87)岁,男患者29例,女患者18例,病程0.4年至3年,平均病程为(1.12±0.58)年。排除肝外胆管与肝内结石、恶性肿瘤、严重基础性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及内容,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均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显示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方式,于术前常规进行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指导取仰卧位,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长度为7cm,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等,进入腹腔后探查胃、十二指肠、肝脏等,确定胆囊位置后显露胆囊三角,钝性分离腹膜,确认胆囊管后利用丝线牵引胆囊管,双重结扎胆囊动脉切断。随后游离胆囊,并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切下,并对残端进行双重结扎。清理腹腔内渗血、缝合切开腹部组织。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1.2.2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协助取头高脚低平卧位,选择脐下1cm位置切口1mm,作为观察孔,选择剑突下1cm切口1mm作为主操作孔,选择右腋前线切口5mm和肋缘下右锁骨中线5mm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建立气腹,设置气腹压为10mmHg至12mmHg。利用腹腔镜探查腹腔,明确胆囊位置及形态,若胆囊与腹腔内脏器粘连性钝性分离,随后利用电凝钩切开浆肌层,显露胆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分离胆囊管周围组织,选择距胆总管3mm至5mm位置夹闭胆囊管,并切断。明确胆囊动脉无误后,钳夹切断胆囊动脉。将胆囊颈部提起,选择距离肝5mm处切下胆囊,对渗血情况采用电凝处理。将胆囊放置在标本袋中,经切口取出。放出CO2,消除气腹,脐部和剑突下的切口需缝合腹直肌前鞘。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感染、胆篓、出血、肠粘连、皮下气肿)比较。临床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大出血和并发症;有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大出血,但出现轻微并发症。无效为不满足上述显效和有效诊断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所记录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87%、82.87%,经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更好,P<0.05。

3.讨论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胆囊结石作为胆囊内结石引起的疾病,具有病程长、风险高、病情发展快和并发症多等特征,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发病率,高峰年龄在40岁至50岁[4]。引发胆结石的因素较多,如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糖尿病、肝硬化等任何能够对机体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产生影响的因素,或造成胆汁瘀滞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结石形成。当前胆结石大部分为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对其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和等因素关联较大[5]。胆结石不仅会引起各种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可能引起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等并发症,进一步危害患者的健康,因此必须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当前对胆结石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虽然能实现胆囊取石,缓解患者不良症状,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术后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多。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微创手术逐渐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在胆结石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中存在的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等问题,减少对机体的损害,而且因为创伤较小,不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术后患者能够尽快适应,且一般在手术完成后6h至8h即可下床活动。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仅通过微孔完成手术,但其通过腹腔镜,能够获得清楚的视野,对血管处理更加清晰,通过电凝利于减少出血量。但需要注意,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伴随腹腔感染、伴急性重症胆管炎等均为绝对禁忌症,应注重术前检查。本次研究就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2.87%,P<0.05;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利于促进症状尽快消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偏低,P<0.05,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快速完成手术,不会造成较大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和进食,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P<0.05,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但均表现轻微,能够很快恢复。为了进一步保证临床疗效,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对于高度怀疑胆总管梗阻或胆结石是否进入胆总管应行胆总管探查术。当治疗后,需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如禁止辛辣刺激食物、胆固醇高食物、高脂肪食物等,指导其规律三餐,以高纤维食物为主,并适当运动,以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获得更加满足的治疗效果,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且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勇士,龙运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5, v.21(5):909-910.

[2]张宏杰.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30-31.

[3]曾志强.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5,42(36):82-83.

[4]娄前进.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医药,2015,42(4):128-128.

[5]李法文,陶绪雄,LIFawen,等.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 5(14):126-128.

论文作者:黄联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联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