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杨海明,王志涛,刘炬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在如今的地下室施工中,渗漏现象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它的产生致使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大大降低,本文以湖北某工程地下室施工经验为依据,从渗漏类别、渗漏原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等几大方面来诠释了如何更好的进行地下室防渗漏施工。

关键词:地下室;防渗漏措施;渗漏类别;渗漏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 前 言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住宅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高层建筑已成规划主流,而地下室作为建筑的基础,其质量问题将决定建筑的寿命以及稳定性,因此防渗漏工作在房屋建筑中扮演重要角色。

2 工程概况

湖北某工程整体地下室为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约43270.19平方米。其结构以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为辅;地下室底板及外墙防水等级为二级,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

3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主要岩土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分布为:上部为近代人工堆积层(Qml)、第四系湖塘相沉积层(Q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粘性土层,第四系残坡积(Qel+dl)粉质粘性土层,下伏基岩为志留系(S)泥岩层。各岩土层主要特征描述见下表:

各土层的分布埋藏及主要特征一览表

4 渗漏分类

4.1 地下室底板渗漏

地下室底板渗漏分为后浇带部位的渗漏,这也是地下室底板渗漏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集水井和电梯井的渗漏,最后是底板混凝土的渗漏。其渗漏分布可从下图中看出:

4.2 地下室墙体渗漏

地下室墙体渗漏大致可分为后浇带部位渗漏、外墙水平施工缝部位渗漏、剪力墙根部渗漏和剪力墙自身及其预留管线洞口的渗漏。其分布图如下:

4.3 地下室顶板渗漏

地下室顶板渗漏可分为后浇带部位渗漏、预留管线洞口的渗漏及现浇板的渗漏。后浇带部位尤其要注意在框架梁处的渗漏,此处产生渗漏的可能性极大,而预留管线洞口部位则需注意在顶板预留套管时所产生的渗漏。渗漏分布图如下:

5 渗漏原因分析

5.1设计原因

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设计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做防水处理。此方法安装困难,操作不便,并且在混凝土入模前,无法保证止水条能不因水泡而先行膨胀。

2)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到后浇带的排水及防护问题,由于后浇带长度均比较大,很容易造成积水,而底板后浇带两侧设计一般采用钢筋网片结合钢丝网来安装,忽略了钢丝泡水易锈蚀,所形成的铁锈若未处理干净,会使新老混凝土之间形成隔层,阻碍了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致使后浇带产生渗漏。

3)材料设计选用方面,采用SBS卷材做防水材料,虽然此材料采用的是热熔法施工,但是一旦产生渗漏,很难找到渗漏点,会使卷材与结构层之间形大面积空鼓,造成卷材防水无效。

4)后浇带处采用橡胶止水条作为抗收缩和止水的材料,由于后浇带封闭需要较长的时间,此过程中止水条易破损或老化,致使渗漏现象的发生。

5.2施工原因

5.2.1 底板施工原因

1)底板后浇带的底板与底板下排钢筋之间的间隙在施工时没有封堵完全,且此间隙中的浮浆或其他杂物无法完全清理干净,在浇筑混凝土振捣后,会使浇筑的混凝土不密实,从而造成渗漏。

2)在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顺序,产生冷缝,在后期养护中不重视细节,从而产生裂缝导致渗漏。

3)在集水井和电梯井处的施工中,需做加强处理,在振捣过程中吊模可能会上浮,致使混凝土加厚,应力增加引起温度变化从而产生渗漏。

5.2.2 剪力墙施工原因

1)在剪力墙根部吊模部位,由于吊模高度一般在300mm,容易使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从而产生渗漏。

2)水平施工缝处止水钢板上的浮浆和其他杂物未清理干净,在水平施工缝施工完毕后产生渗漏。

3)墙板处的后浇带上未清理干净以及剪力墙的施工顺序未控制,会使其先浇筑的混凝土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冷缝而产生渗漏。

4)拆模时间未控制,提前拆模致使对拉螺栓处松动从而引起渗漏现象。

5.2.3 顶板施工原因

1)在顶板混凝土浇筑后,未按要求养护引起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从而致使渗漏。

2)顶板后浇带未清理干净形成夹层,致使新老混凝土间产生冷缝从而发生渗漏。

3)建设单位为节约施工成本不愿增设止水钢板从而导致渗漏。

6 防治措施

6.1 设计防治措施

1)设计时可将后浇带止水材料替换成止水钢板,虽然投入成本高,但便于操作,易固定,同时也能解决因锈蚀而引起的渗漏现象。

2)设计单位在对底板后浇带设计时,应把清理措施以及排水方法考虑进去,在后浇带内设置泛水,并对其进行清理和防护措施,避免清理完毕后因未防护而致使杂物再次进入其中。

3)设计时将易锈蚀的材料换为不易锈蚀的材料。

4)对集水井分布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便地下室的渗水排出。

5)对地下室墙顶板处的防水材料设计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而进行设计,选材应首选具有渗透性的防水材料。

6.2 施工防治措施

1)施工之前应对设计图纸中易渗漏的部位与设计单位洽商,对不同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这些部位的管理,避免因技术问题而造成的渗漏。

2)底板后浇带混凝土在浇捣凝固后,及时对止水钢板上的浮浆等杂物进行清理,并做好防护工作。对后浇带的振捣应采取二次复振法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3)对水平施工缝的渗漏可在吊模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及时清理止水钢板上的浮浆及其他杂物,并且对其表面做凿毛处理,以加强新老混凝土的结合。

4)对墙板后浇带处的渗漏同样需对墙板两侧的止水钢板进行清理,并且对其表面做凿毛处理。浇筑混凝土后加强对其振捣,使混凝土密实,并且在振捣完成后需对后浇带表面增设具有渗透性的防水层。

7 质量保障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图组织施工,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需先自查,后再请业主、监理检验,以达到设计质量要求。

2)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加强检查力度,混凝土浇筑前应严格控制其坍落度,浇筑后应按要求做好养护工作,待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后再进行拆模工作。

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质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需做防水处理的部位,应对其所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完全,避免因不密实而造成渗漏。

8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室的施工质量占据着建筑的重要位置,为了更好的进行地下室防渗漏工作,对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必不可少,从根本上选取有效防止措施才才是解决渗漏问题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薛通. 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的原因[J]. 河南建材,2017,(02).

[2]徐建军.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吊支模施工技术[J]. 浙江建筑,2017,(01).

[3]安长青.浅析地下室防水与排水[J]. 武汉勘察设计,2017,(01).

[4]黄铁山.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问题产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J]. 低碳世界,2017,(01).

论文作者:杨海明,王志涛,刘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地下室防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杨海明,王志涛,刘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