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关伦超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关伦超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初级中学 广东 佛山 528222

摘 要:本文主要对其进行探讨,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以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种具有高可行性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突出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通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改善。分析当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发挥出其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意义重大。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搭配缺少科学合理性。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通常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1、2、3、4号。这种只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组的做法,缺少科学合理性。通常情况,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因素。这种不科学合理的分组,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很多1、2号小组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比较高,而且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机会比较多,但是很多数学成绩比较差的3、4号学生缺少表现的机会,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参与度比较差,并且缺少发展的空间,最终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分组讨论的不科学合理性,导致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出现明显的差距,进而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教学内容选择缺少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目前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合理性,老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比较片面,根本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深度而且具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很多老师将一些难度比较大而且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搁置一旁,反而把不适合小组讨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提到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中。这些比较简单没有深度的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更不会有探索的空间。

3.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为主,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但是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以及严密性的特点,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的时候,需要遵循数学知识的这个特点。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多时候偏离了讨论的主题与方向,而且导致小组内的成员会纠结于偏离的主题,在这方面浪费比较多的时间进行讨论,最后,会违背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严密性,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解决策略

1.整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针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应当反复强调地讲解。但是在这一基础上还是会有许多学生理解不透彻、记不住。面对该现象可以组织进行讨论,让学生带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地点拨,学生则会茅塞顿开。以八年级教学中“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为例,教师在黑板上划出一个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其中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教师将大正方形涂上阴影,小正方形空出,然后提问“除掉小正方形之后的面积为多少?”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很快想到之前的学习内容,回答道:“a2-b2.”教师继续询问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学生继续讨论,学生自行开始画图分析,很快就有学生提出(a+b)(a-b)的答案。教师进一步得出结论:(a+b)(a-b)=a2-b2就是平方差公式。该方法使学生可以对知识理解更深,掌握更为牢固。

2.掌握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良好的学习时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这时可以通过综合探究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课堂结束之前,首先在黑板上板书出图片和问题,三角形ABC中,∠ACB为直角,BC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B于点E,点F位于DE上,AF与CE等长。求证四边形AFEC为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把握时机,进一步提出探索性质的问题,例如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后四边形AFEC为菱形?为什么?这样循序渐进,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应是小组合作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多去各个小组间巡视,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这既是一位教师的风度,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海平.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13):59-60.

[2]简耀斌.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7):162-162.

论文作者:关伦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  ;  ;  ;  ;  ;  ;  ;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关伦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