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结构_可持续发展论文

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结构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中国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原则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新的发展观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对以往社会活动进行深刻历史反思的结果,是人类针对现实发展状况和问题所作出的明智的抉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发展原则和战略,只有紧紧把握住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才能建立科学的、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哲理性很强,但是通过对它的剖析,不难洞察其深刻的内涵。布氏定义强调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整体性, 即它不是某一部分人的而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2)综合性, 即它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协调发展;(3 )内生性,即它是系统内部各种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国家范围来说,它是“一个国家的内部力量和资源及其合理的开发与利用”;(4 )延续性,即它强调代际间的公平性,是人类社会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的有机统一。

我们只有紧紧把握并领会“可持续发展”这种全新发展观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能正确、全面地对其含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解释,从而才能为其指标体系的设置并进行量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由于这种新发展观内涵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目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定义呈现多样性,并且其研究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从其所涉及的范围看,这些释义可分为三类:

狭义定义 其论述范围仅限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将可持续发展释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

广义定义 强调人类社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既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和谐,也注重人类社会本身的公平与完美,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社会和科技等领域,但不涉及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思想道德和安全等社会问题。这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所囊括的范围和内容。

泛义定义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战略,其不仅包括广义定义所囊括的范围,还应涉及社会制度和人们的思想,以及社会安全、腐败等各种社会问题。

从目前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置的情况看,由于社会制度和一些社会问题难以量化,一般采取广义的定义,对泛义的可持续发展仅仅进行理论探讨和定性的阐述。

总之,树立全新的发展观念,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二、借鉴国内外经验,吸纳各学科研究成果,是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条件

当今,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一个热门话题,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统计界和公众的兴趣,广泛地吸取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学习他们的经验特别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成果,对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统计指标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刻划、描述和度量,是一种“尺度”和标准。随着国际一体化潮流的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尺度”描述和衡量中国的发展状况,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展示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统计改革的主要趋势。为此,我们搜集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文献和资料,翻译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和英国等国际组织、国家的资料,旨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综观国外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的研究,其有如下的特点: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统计范围界定明确

指标是对事物或现象的量化描述和研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量化的,对于这些难以量化的事物就很难用统计指标来刻划和分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同其它指标体系一样,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

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其宗旨说,强调人类自身价值与自然界价值的统一。因此,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能够反映人类社会与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反映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的物质生产力的状况和再生产关系。但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的变更、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安全等问题在统计上不易量化,因而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也不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正如《英国可持续发展指标》所指出的:“虽然指标可以帮助确定关键问题并刻划总体趋势,但其特征决定它们并不是万能的。”

(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从现实出发而设计的

任何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都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可持续发展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仍停留在理念和思想的探索阶段,而统计的真正价值是了解和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现状,为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等待理论的成熟、完全凭借理论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是人类对其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从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出发,选择设置关键指标来构造指标体系的。因此,国际组织和大多数国家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都非常注重伴随着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日益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从“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又促进经济发展”,“摸索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的紧迫政策需求出发,才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的色彩。

(三)从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上,吸纳自然科学的成果,尝试提出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设置的可行性、途径和方案

可持续发展统计所涉及的范围比已往其它各项统计都广,这就要求指标的设置不应简单地摘录和转抄于其它各项统计,而应有别于传统的统计指标,其“综合性”应该更强。在英国等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中,已提出了诸如环境质量、环境资本、环境容量和环境效应,以及人口容量、资源承载力等指标;世界银行也提出“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生产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概念和指标,甚至进行了测算,对建立高度综合的统计指标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这些指标体系无论从何角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可持续发展指标是对客观事物发展做真实反映的“尺度”,应从整个人类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角度寻找科学的根据,在人类发展与自然变化的“关结点”上把握其代表性;

——可持续发展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征,指标也应体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敏感性;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发展的福利状况, 指标的设置应弥补SNA未反映社会分配变化的空缺;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系统的和谐,指标的设置应包括有关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稳定状态”的影响,及对其可逆性和可控性的监测;

——可持续发展指标必须体现统计的工具性,应该易于采集数据和易于应用,也就是说,要具有可操作性。

(四)试图用新的模式构造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但它又不是以往各个领域统计指标的简单罗列、集合和叠加,而应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英国等紧紧扣住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试图用“压力(驱动力)—状态—反应”的模式构造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和结构,具体指标的建立从统计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内容上看,都是对以往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统计的继承、发展和总结。“压力”、“状态”和“反应”三类指标中,“状态”指标又处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核心位置,用状态指标测量和反映环境的质量、自然资源的存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状态以及所带来的财富和福利。尽管目前用这种模式所构成的矩阵空缺还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他们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五)强调可持续发展指标设置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虽然许多国家针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所探索和确定的原则、标准等对于各个国家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但是总的来说,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国际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绝对、片面地强调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统一性或特殊性,都是不正确的,也是行不通的。统一、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只有经世界各国“在这个领域前所未有的合作”,通过很长时期的统计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同时,各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统计指标,也应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各个国家在研究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都很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共同的原则指导下,设置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统计指标。

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首先必须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原则为基础,展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内涵。具体地说,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贯穿“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至今尚有几千万人口处于贫困之中。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置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增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因此,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将经济发展指标的设置和选择作为重点。

(二)体现“两个转变”的指导思想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比较,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一方面存在于消费领域,但更主要的是存在于生产领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道路,是以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的快速耗竭为代价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应体现这“两个转变”。

(三)体现“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两项基本国策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素质较低,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们在长期内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国策;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是与计划生育同样重要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指标必须突出体现“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这两项基本国策。

(四)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非常低,另外经济也不是很发达,试图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资源的稀缺是不现实的。另外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整体效益和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资源的浪费明显地阻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必须突出体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五)体现科教是立国之本

资源终归是有限的,而人才和知识的潜力则是无限的,是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在当今世界,谁拥有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知识,谁就会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谁就会获得可持续发展永久的动力和源泉。所以,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将教育和科技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体现科教是立国之本。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置及体系结构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方面,它需要以现有的各项统计制度和数据为基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指标并不是原有传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领域统计指标的简单照搬、相加和堆积,而是原有指标的有机综合、提炼、升华和一定程度上创新。考察以往的统计指标和数握,经济统计比较健全和完善;社会指标由于缺乏度量因素等原因而未形成统一的、逻辑严密的体系;环境、资源等项统计则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指标和综合方法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并使各项统计指标构成一个有序而严谨的体系,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目前所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其目标和组成结构上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描述性菜单式指标体系,以基础指标为主;二是评价性指标体系,以相对指标为主。

(一)描述性菜单式指标体系及其作用

如前所述,我们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设置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既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各项统计的指标,又不可能完全抛弃,另行搜集统计数据。因此,必须在充分利用已有统计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发展和创新。因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时必须首先总结和回顾以往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这是建立、形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工作。描述性指标体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而设置的。它按照一定的体系汇集了以往各项统计中能为所用的各项指标,具有以下四种基本功能:

(1)它汇集了描述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基本数据, 可以全面、翔实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状态。

(2)它是形成评价指标的基础,同时又是这些指标的数据来源。

(3)它是搜集可持续发展数据的框架。

(4)它是协调、统一各项统计的基础, 是建立“卫星帐户”的基础。

另外,描述性菜单式指标体系的指标也可以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各种需要重新定义、分类和组合。例如,可以将它们分为长期指标和近期指标、生存指标和发展指标、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等。

长期指标和近期指标。长期指标在未来长期的发展中起作用,而近期指标只在短期的发展中起作用。

生存指标和发展指标。生存指标描述人们为了当前生活的更好而采取的行动,发展指标则描述人们为了增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进行的投资。

消费指标和储蓄指标。消费指标指当代人为了生存,解决吃、穿、住、行等的消费,储蓄指标指为了今后的发展的投入,例如研究与发展经费和教育经费则属于储蓄指标。

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存量”的消耗过程与“流量”不同,流量在每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都把自身的全部价值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而存量的价值转移则要经过多个甚至无穷多个生产周期才能完成,例如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

(二)评价性指标体系及其作用

评价性指标体系的作用相对单一,主要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创新性,从而可以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精辟地洞察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脉络和趋势。

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置和应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1)指标的选择问题。 仅用从描述性指标生成的相对指标是不够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要求和中国国情出发,全面考察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探索出一些创新指标、综合指标和系统指标。

(2)各个指标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在进行评价时,必须赋予不同的权数。各指标的权数,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意见来确定,也可以用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来确定,但最好是两者配合。这样可以较全面地、客观而现实地反映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征,为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 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着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域的不同,实际情况不同,标准也应做相应的变更。例如,环境资源承载力这个相对概念,随着科技进步,环境资源承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判断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标准,必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高速、高效发展的持久性;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社会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性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性。

可见,描述性指标体系侧重于描述、解释的功能,而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评价、监测和预警的功能。这两部分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共同构成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理论研究和统计实践的发展,它们可能会逐步融合在一起,通过帐户、矩阵、平衡表和方程式而展示其内在的复杂内容和有机联系,进而会充分显示和发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各种功能。

收稿日期:1997—08—20

标签:;  ;  ;  ;  ;  ;  ;  

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结构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