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岑彩茂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岑彩茂

岑彩茂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初中 533000

摘 要:目前,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乡镇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掌握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家中有电脑,有些学生可能平时接触过电脑,有些则参加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培训班,还有的连开机关机都不会。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来看,各种形式的分层次教学成为解决这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分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给学生以自主的选择、主动的发挥的条件和机会,实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课 分层教学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时代的需要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进入初中学习电脑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展开了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的探索。

一、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在校生人数为三千二百多人,52个教学班,七、八年级35个班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校有两间电脑教室,100台计算机,平均每2-3个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人多机少。班级每周的信息技术课时量少,每班每周一节课。

作为一名初中生,由于在小学时各乡镇学校开设信息课的时间不同,并受到各学校条件及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其一,家里条件较好的学生,因为家里有电脑而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较好;反之,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则要差了许多。其二,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的小学根本就没有开设信息课,也没有电脑,造成一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好而有些学生却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不少困难。

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多数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五分钟就完成所有任务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这无疑又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二、分层教学的探索

1.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学生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在充分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A(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B(有一定的电脑基础,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操作不太熟练)、C(没有任何基础)三个层次,并将他们分别安排在机房不同的位置,以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当然,学生的这种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

2.课堂内分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别,要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必须采取一定的分层教学措施来组织课堂教学。具体有:

(1)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当然,这样的教学目标不能设置过低或过高,应该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并且能学到新的知识。具体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基本、提高两个不同的发展水平层次,相应地,课堂学习任务也要做相应的设计。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和具体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同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的话,就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教育特别重视反馈——矫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态度、进步情况作一记录,再结合期末的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分小组学习。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学好学到知识,我们采取了分小组学习。我校电脑教室共40台电脑,分成10组,每组4台,6—7人一组,采用“强弱搭配”的方式成为一个小组。这样既能基本实现组内优劣互补、组间水平相当,有利于组内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而且组与组之间也能实现公平竞争。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使组与组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分层教学的好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分层教学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学有所成,心理品质得以逐渐优化。而这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探索软、硬件知识,自主地结合理论进行操作,掌握知识,发现规律,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信息素养得以提高。而且,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合作变得活跃和突出,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对“分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虽然“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但目前,就我们的“分层教学”而言,“层”的划分仅仅以上述三个方面为依据,还只是一种浅表性的行为,因为学生的学习倾向、情感态度、心理因素对其今后提高信息技术的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将上述所有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更加深入、更加细腻、更加科学,仍是一个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黎志明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课题研究。

[2]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论文作者:岑彩茂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岑彩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