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论文_罗玉英

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论文_罗玉英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中医医院 654200

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律变异参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6%,不良反应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不良反应5.53%,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前、后治疗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心律变异参数明显提高,对照组的24hR-R间期和R-R间期等的标准差明显提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要比普罗帕酮治疗的效果显著,胺碘酮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失常;疗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心律失常作为医学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在各类器质性心脏病中出现。同时,也会出现在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与健康人群之中,心律失常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呈现水平增加的状态,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在临床医学中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是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两种药物在临床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其中女性38例,男性50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48.6±6.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口服,100mg/次,一天3次,在使用一周后如果效果不理想可添加药量,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后,可以减少用量,调至150mg/次,一天1次,时间一个月,总疗程5周。

治疗组主要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在80-100次/min,200mg/次;对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低于10次/min,药量在200mg/次,一天2次;而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大于80次/min,200mg/次;而心律失常消失者,药量在200mg/次,一天1次,连续服用5天,总疗程5周。在两组患者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调整其他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一般在5个半衰期。

1.3诊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律变异参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主要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使用t与X2进行检验,所有患者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6%,不良反应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不良反应5.53%,通过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21.3±3.54)mg/L,治疗后(14.76±6.54)mg/L,治疗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20.6±2.33)mg/L,治疗后(6.82±4.7)mg/L,通过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组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心律变异参数明显提高,对照组在24hR-R间期和R-R间期等的标准差明显提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作为医学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在各类器质性心脏病中出现,同时也出现在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与健康人群之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呈现水平增加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3]。在临床医学中心率失调的治疗主要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普罗帕酮作为一种高效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其不仅可以阻拦竞争性β受体,还可以稳定膜减少心肌的兴奋性,同时,还可以延长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普罗帕酮在防治室上性、室性异位搏动以及心动过速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但如果患者大量服用普罗帕酮有可能造成患者舒张末压和负性肌力增高,出现心输出量减少等情况。胺碘酮属于高脂溶性的化合物,是一种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且还具备Ⅰ、Ⅱ、Ⅳ类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胺碘酮还有电生理作用,可以阻拦钾离子通道,同时对钠离子与钙离子的通道也会产生阻拦作用,对扩张动脉及外周血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6%,不良反应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不良反应5.53%,通过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21.3±3.54)mg/L,治疗后(14.76±6.54)mg/L,治疗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20.6±2.33)mg/L,治疗后(6.82±4.7)mg/L,通过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组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心律变异参数明显提高,对照组在24hR-R间期和R-R间期等的标准差优势提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要比普罗帕酮治疗的效果显著,胺碘酮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钦.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3(08):121-123.

[2]陈愉安.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4,12(03):189-191.

[3]许有凡.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34(05):221-223.

论文作者:罗玉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论文_罗玉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