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讨论文_罗维

摘要:计算机网络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可划分成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两大类。如卫星通讯、移动通讯等在内的无线通讯网络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属于后者的WIFI无线网络已发展成为前者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WIFI;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

引言

无线网络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网络,其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与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一、WIFI无线网络总体描述

接入网络:WIFI无线覆盖区域物理分布在1个园区。

无线网控制、管理部分:通过选择使用无线交换机完成整个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其整个过程具有统一性和集中性,主要采用是先进的第三代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管理部分:通过无线网络交换机实现的管理系统具有良好安全性。其不仅能实现增强型管理,还能十分方便灵活地进行规划。

二、接入方式

2.1网桥连接型

该结构主要用于无线或有线局域网之间的互连。当两个局域网无法实现有线连接或使用有线连接存在困难时,可使用网桥连接型实现点对点的连接。在这种结构中局域网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各自的无线网桥来实现,无线网桥起到网络路由选择和协议转换的作用。

2.2访问节点连接型

这种结构采用移动蜂窝通信网接入方式,各移动站点间的通信是先通过就近的无线接收站(访问节点:AP)将信息接收下来,将收到的信息通过有线网传入到“移动交换中心”,再由移动交换中心传送到所有无线接收站上。这时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接收到该信号,并可实现漫游通信。

2.3HUB接入型

在有线局域网中利用HUB可组建星型网络结构,也可利用无线AP组建星型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其工作方式和有线星型结构很相似。但在无线局域网中一般要求无线AP应具有简单的网内交换功能。

2.4无中心型结构

该结构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有线对等网的工作方式。其要求网中任意两个站点间均能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每个站点即是工作站,也是服务器。

三、无线网络组网

3.1无线网络接入点(无线AP)电源供给

在网络的具体设计及实现过程中会出现布线困难、难以实施的情况,可选择规划设计无线接入点来解决,但其仍然需要提供电源,所以无线网络接入点的电源供给问题已成为无线网络发展和应用中的严重阻碍。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无线网络项目建设中采用AP支持IEEE802.3af标准的PoE供电。

3.2分布式无线网络接入点(无线AP)的部署

设计中通常选择VLAN技术,通过三层交换实现对各VLAN子网进的路由交换。有线网的所具有的固定性,通常会选择按照楼层或楼宇等实现子网设计和划分,但无线网络必须要依靠有线网络才能完成。无线网络接入点也被划到各子网中,形成需统一管理的网络系统被人为的划分成了众多子网,很有可能会形成“网络孤岛”,具备众多的不足:

首先,严重阻碍无线网络全面且统一管理的实现;其次,造成无线网络业务划分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再次,无线网络中用户漫游实现困难,即严重阻碍网络漫游的实现;最后,对无线AP的管理和配置等也造成一定困难。

图中AP全部为“THINAP”,其自身并不带有任何软件,也不需要对其作出任何配置。在AP上电后,其会通过诸多方式获得实际无线交换机所分配使用的IP等配置参数信息,其获取方式包括broadcast,DHCP、DNS三种,紧接着通过CAPWAP通讯协议实现与无线交换机两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再通过无线交换机发送相关参数和配置给AP,最后AP实现系统的启动,在启动过程中根据所收到的配置信息对自身进行相应的参数配置。AP启动后,两者之间通过TUNNEL方式连接,当有用户数据包传输到AP,这些数据包会被再次封装,随即通过TUNNEL进行交互进入到无线交换机。

使用“THINAP”所组成的网络具有诸多优势,具体如下:

首先,AP和交换机两者间通过TUNNEL连接,实现无线业务和有线网络两者策略的有效分开;其次,其AP配置是通过无线交换机自动实现完成,其能方便实现AP的升级。

四、简单方便的实现了AP的集中管理和自动配置

“THINAP”的配置过程完全是通过与网络中的无线交换机自动完成的,两者之间通讯的过程中遵循CAPWAP协议实现,其AP配置的策略和相关参数均是由无线交换机,且AP与无线管理,中心网管系统能各个AP的实时状态随时进行查看,可方便获知AP的拓扑结构与部署位置,将这些信息记入相关日志中,方便日后使用时查验。

五、基于用户身份的管理

5.1用户漫游和QoS保障

无线网络中选择使用“蜂窝”覆盖的方式来完成大面积覆盖,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诸多AP,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必然会进行AP的切换,这不同于传统网络所遵循的IEEE802.11协议,为用户会话提供完整性和可移动性的保障。在无线网络系统中,通过统一管理,认证终端选择在交换机上对用户会话进行保存,AP只负责数据信息的传递,用户的详细信息及授权过程均在交换机中完成,实现用户漫游功能。WMM无线多媒体协议,能将语音、视频数据包以更高的优先级进行传送,提供对无线QoS的保障。

5.2用户认证和数据加密

由于无线网络是通过电磁波的方式实现传输与扩散,为黑客进行数据窃取、非法使用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必须选择采取合理有效的网络策略避免数据泄露,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用户认证和数据加密的方式来确保无线网络系统中数据信息的安全。

5.3用户动态负载均衡

现今无线网络中,交换机会对周围信号和用户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状况强制分配AP,实现用户的动态负载均衡,实现无线网络的高性能性和高利用率。例如,某场合的无线AP具备提供15位用户的能力,当用户突然大幅增加时,超出改AP的能力,此时其他附近的AP虽然信号弱一些,但仍能提供一定的网络用量,在此情况下交换机强制部分用户连接到其他AP,满足了用户需求,实现了负载均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描述了WIFI无线网络总体描及接入方式,分析了无线网络组网与用户身份的管理,简单方便的实现了AP的集中管理和自动配置,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璇.浅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2011,(01)

[2]赵迅.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2)

论文作者:罗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WIFI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讨论文_罗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